一个为爱生为情死的王朝魅影是谁(一个为爱生为情死的王朝魅影)杨玉环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她的美能羞花能倾倒众生能君王独宠,但她在唐王朝300年权力斗争的长河里是那么微不足道,只能当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替罪羊。时光流转,杨玉环始终是那个王朝最美的魅影,如同电影开场,一袭圣洁的白衣,翩翩起舞,魅惑众生,不会因为她的死被遗忘。红颜祸水也好,重情重爱也罢,史书里她的琴声犹在,舞姿翩然。而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王的女人为爱生死的史诗悲歌,可悲、可叹、可怜。

文/南唐遗少
一个权力至上被血染红的王朝,一个只为佳人不顾一切的君王,一个倾国倾城爱情至上的女人,当李隆基遇到杨玉环,注定上演一段千百世流传的爱情挽歌。盛世繁华一见倾心,乱世颓倾生死诀别,《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女人追逐爱情的喜与悲,一个皇帝至情至性的爱与殇。一边充斥着血腥、死亡、阴谋,一边渲染着真爱、亲情、忠诚,王朝的大天地抵不过小女人的小情怀,为情献身,为国赴死,一个不一样的杨玉环,一首此情可待成追忆的诀别诗。

如果把《杨贵妃》单纯理解为一个夹杂着乱伦和情欲的“三角恋”故事,那着实不妥。寿王和唐明皇,不过是杨玉环在追逐爱的道路上两个阶段而已,一个是懵懵懂懂的青涩之爱,一段是生死相随的刻骨铭心。杨玉环在爱情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抗旧礼的反叛者,在大婚前她执意要先见寿王一面,看看这个男人值不值得自己托付终生。他和寿王不是政治联姻,只求彼此交付真心,但真心终究还是是错付了。她爱寿王吗?寿王是她第一个男人,开启了她对爱情所有的幻想和希望,也亲手扼杀了她的真心。寿王为了保命和权力,喂玉环喝下堕胎药那一刻,他们就缘尽于此从此天涯。但寿王是爱玉环的,死前最念的还是玉环,只是这种爱在权力漩涡里是那么弱不禁风,禁不起半点波澜,一开始就注定有始无终。杨玉环问李隆基“你是皇帝,除了有权力还有什么?虽然李隆基用权力回答了,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是爱,是一个帝王难能可贵的真心和专情。在真正爱上李隆基之前,杨玉环已经死心了,苟且偷生,是一具行尸走肉,对爱的希望早已破灭。情用命赌,是李隆基用生命和世俗的口诛笔伐赌赢了这段爱情,让杨玉环起死回生。他一直等玉环真的爱上他,没有强迫,而是两心相许。在世人眼中这段乱伦不耻的帝王和儿媳之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荒淫感情,却有着“若非死别,绝不生离”的动人情愫,李隆基为了杨玉环可以选择退位,杨玉环为了李隆基甘愿去死,虽然爱得短暂,虽然生离死别,也无怨无悔无憾。

在《杨贵妃》里,没有大篇幅残酷血腥的后宫争斗,而是用几个女人对李隆基的爱诠释了帝王之爱的有情和无情。陈冲演的“武惠妃”对唐明皇的爱是霸道的占有,那是29年青梅竹马的感情,容不得半点侵犯和取代,她早就看穿李隆基会对杨玉环动情,故意瞒着皇帝让玉环先领舞后封妃。在她的世界里,她是李隆基唯一的“小妹”,可在李隆基眼里心里她从来都不是唯一,死前能再听到一声“小妹”已算是最大的施舍了,她的悲剧结局早已经注定。和“惠妃”的占有欲相比,宁静扮演的“梅妃”又太无私太傻,她爱李隆基远远胜过爱自己,为了皇帝高兴苦劝玉环从了,自请搬到东都洛阳,洛阳被攻陷跳井殉国,她付出的爱太多,得到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后宫佳丽三千,李隆基独爱杨玉环一个,她是他唯一想长相厮守的妻子,他只是她一个人的夫君,对于帝王来说,能施舍的爱本来就少得可怜,心里被一个人占满,其他女人就再也没有位置了。李隆基电影里的三个女人,结局都是悲剧和死亡,这就是作为王的女人无可避免的下场吧。

和电影里冷血无情血腥残忍的皇权斗争相比,那些或浓或淡的亲情总是能触动看客们心底某个敏感的神经。对权力和地位占有欲极强的“武惠妃”设计害死太子,是为了她的儿子寿王李瑁,为了把儿子扶上太子的地位,只有拥有至高的权力也许才会保命,她做的是出于一个母亲护犊最原始的本能。而对于一个帝皇,半夜会惊醒,那是对皇权的担忧、恐惧,权力之大如他,也有不被外人看破的脆弱的一面。他是万民膜拜的帝王,也是一个可悲无奈的父亲,他亲手赐死自己的三个儿子,只为了皇权的稳固,表面上看起来冷血无情,但在虎毒食子之后,黑暗宫殿里独坐的他只是一个失去儿子的可怜父亲,他心里的痛苦和流血谁会知道呢?寿王对父皇李隆基有着夺妻之恨,有没得到太子位的怨,但安史之乱后,他还是选择回来和父亲并肩战斗替父出征,他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救赎。

和后宫其他女人相比,和冷酷的王权争斗相比,这些重口味的元素成就了杨贵妃的小清新。她没有吕后、武曌那些“大女人”的野心,没有“武惠妃”的霸道阴险,也没有“梅妃”的痴傻可悲,只想一生只爱一人,和“三郎”长相厮守。这是小女子才有的浪漫情怀,虽然明知道不可能,也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哪怕结局是粉身碎骨灰飞烟灭。杨贵妃是柔弱的,却也是坚强的。她打马球时候的英姿,让唐明皇感叹“巾帼不让须眉”;为了不让未来的孩子卷入皇权斗争,她在饭食里加了会不孕的柿子蒂,一个谋略家才有的深思远见;在马嵬坡,杨玉环苦劝将领兵士不卑不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了王朝为了爱人,服毒赴死果敢坚决;这种气魄让这个“小女人”的形象变得越发高大,却又更加可怜,原本她只是一个想要得到真爱的小女人而已,本不该经历这些。

爱和欲是本片最打动人的两个元素,和略显保守的爱相比,欲望更加赤裸裸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影片里,欲望不是羞于言说的,不是阴晦神秘的,而是炙热强烈的,欲本就是爱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全片几个欲的桥段都很简单直接,却又不失唯美。杨玉环和李隆基骑马追逐后,是一段令人遐想的野合,让人想起《红高粱》里的九儿和余占鳌,弥漫着浓浓的荷尔蒙味道。而电影结尾,杨贵妃死前也是一段床上火热的肌肤之亲,灵与肉最后的交合和回味。
杨贵妃是一个被翻拍到没有新鲜感的人物,除了情欲和胸器,演员能给角色赋予何种新鲜感和新生命是值得探讨的。在内地的大花旦中,能演得了杨贵妃倾世美貌的恐怕只有范冰冰一人了,不可否认这个角色有些单薄,但范爷如今的演技和气场还是撑住了。在美貌之外,杨玉环有些双重的性格也正是范冰冰有的,柔弱外表下一颗坚硬刚强的心。范爷对角色心态、情感的变化诠释得游刃有余,初入宫时候的活泼单纯,马场上的英姿飒爽,入道观后的生不如死,爱上李隆基后的你侬我侬,贵妃醉酒时的无拘无束,安史之乱后的坚毅无畏,还有死之前留恋、绝望的冰冷眼神。这不是范冰冰沿用“武媚娘”老路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超越自我和重塑经典的勇敢挑战。
杨玉环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她的美能羞花能倾倒众生能君王独宠,但她在唐王朝300年权力斗争的长河里是那么微不足道,只能当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替罪羊。时光流转,杨玉环始终是那个王朝最美的魅影,如同电影开场,一袭圣洁的白衣,翩翩起舞,魅惑众生,不会因为她的死被遗忘。红颜祸水也好,重情重爱也罢,史书里她的琴声犹在,舞姿翩然。而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王的女人为爱生死的史诗悲歌,可悲、可叹、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