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四好农村路”建设新西线东郑村段 “40年,从1980年‘乡乡通公路’,到1999年‘乡乡通油路’,到2009年实现行政村通达率和硬化率“双百”目标,再到“十三五”迈入‘铁公机’”时代,新昌交通从‘通’到‘畅’,从‘畅’到‘联’,这是交通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交通人任劳任怨敬业精神、众志成城团结精神、一往无前开拓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亚明表示。 40年,农村公路从“通”到“畅”老会墅岭路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大唐盛世,李白等诗人击节踏歌而来,领略新昌山水人文之美同时留下灿烂诗歌文化,走出了一条现象级世界文化之路——浙东唐诗之路。

千百年前,“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城新昌因山水之美备受关注。但从发展经济而言,多山的地形反而成为一种掣肘。道路通则产业兴,山城新昌的发展就是从交通的改变开始的。

从出门全靠两条腿到喇叭一响汽车就到;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砂石路、泥路到村村都通水泥路;从一条国道、一条省道到后来通高速,再到“十三五”规划的高速、铁路、航空全面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新昌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搭建了一张便捷交通网,也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旺之路。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昌县对外交通大格局的形成,曾经到不了的“诗与远方”都有望成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40年,从1980年‘乡乡通公路’,到1999年‘乡乡通油路’,到2009年实现行政村通达率和硬化率“双百”目标,再到“十三五”迈入‘铁公机’”时代,新昌交通从‘通’到‘畅’,从‘畅’到‘联’,这是交通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交通人任劳任怨敬业精神、众志成城团结精神、一往无前开拓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亚明表示。

40年,农村公路从“通”到“畅”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2)

老会墅岭路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3)

新西线东郑村段

“四好农村路”建设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4)

东茗乡下岩贝村

对外,新昌构建了大开放立体交通格局,对内,新昌公路实现了从“通”到“畅”的跨域。如果千年之后的今天,李白等诗人再来新昌,他们坐着城乡公交就能走遍新昌的山山水水。

新昌县东茗乡下岩贝村曾经是一个偏远小山村,背靠新昌的十九峰景区,可以看云海、看星星,是新昌有名的“网红”村。

吴鑫鑫的民宿就在下岩贝村,从去年开始,他一直关注澄潭镇泄下村至东茗乡黄潭坑村公路的建设。这条公路连接了新昌两个网红景点——十九峰景区和下岩贝村,公路建成后可缩短车程约13公里,将大大改善下岩贝村弯多路窄的交通情况。

“从下岩贝村出发开车到玻璃栈道所在的左于村,现在至少要走 50 分钟左右的盘山公路。新路修通后,大概只需要 15 分钟。以后来村里游玩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吴鑫鑫告诉记者。

“公路可以将新昌两个‘网红’景点串联起来,相互带动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李亚明表示,打通乡村交通动脉将让景区资源有效辐射,实现景区与乡村互补、互动发展,打开乡村旅游发展的全新局面。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5)

网红景点一路牵

与此同时,投资8.5亿元的新镜线二期工程已经开建,公路设置了连接线连接十九峰景区。建成后,游客去十九峰景区就少了堵车之苦,沿途村庄将共享便利。

澄潭镇泄下村至东茗乡黄潭坑村公路建设是全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6)

新昌“四好农村路”

老交通人说交通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7)

老交通人接受采访

通路对村庄带来的变化,今年已经81岁、曾担任过新昌县交通局局长的马中权的感受同样很深。

马中权,老家在新昌县城关镇,毕业于杭州交通土木工程学校,曾在交通部、吉林省交通厅交通道路设计院工作,1974年回到新昌,从1984年开始担任新昌县交通局局长。

“我记得我小时候,新昌很多村是不通公路的,大家出门全靠走路。”马中权说,和大多数地方一样,解放初期,新昌的交通发展缓慢,一直到了1978年7月,新昌才组建了交通局,新昌的交通事业才迎来了大发展。

马中权回忆,改革开放之后,新昌农村修路热情高涨,他和同事开车跑遍新昌各个乡,车到不了的地方,大家就下车走路。“直到现在,我去新昌的农村还有很多人能认出我来。”马中权告诉记者。

不过,在新昌的交通建设中,新昌交通人首先要克服的便是新昌多山的天然劣势。新昌修路之难,安山村至建国村的道路就很有典型性。

1979年9月,安山公路隧道竣工,标志着进安山村的道路修通。安山村往西就是建国村,两个村之间没有公路,只有1700多级台阶相连,建国村村民要出村,就要先走路到安山。自从安山村通路后,建国村的村民就日盼夜盼着自己的村子也能早一点通路。

马中权是做道路设计出身的,一路沿着台阶走到建国时就发现了修路之难:“这条路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峭壁,稍有不甚就会发生危险。”但建国村上下修路的决心打动了马中权和他的同事,设计人员在完成测量工作后就出了设计图纸。之后,靠着最原始的方法,大家花了2年时间,终于将一条2公里多的公路修通。

安山、建国的公路修通之后,两个村成为新昌有名的龙井茶专业村,安山村还成了新昌最早设立龙井茶专业市场的村子之一。

除了推进通村公路的建设,马中权上任局长之后,还致力于打通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公路,让新昌的道路实现从线到网的升级。

据介绍,1980年,新昌一共有48个乡(公社),当年12月,新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但打开新昌公路地图,马中权发现很多道路都是以新昌县城为中心与乡、村形成线状连接。“线状道路的缺点非常明显,有时候去完儒岙想再去小将,要先从儒岙回到拔茅才能去小将,非常不方便。”马中权介绍说,针对这个情况,当时新昌县对道路做了整体规划,要求县内道路由线到网,对外则要求通达。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8)

通往长征的公路

农村道路从“线”到“网”变化之时,道路条件也在逐年提升。1999年,新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2003年6月,启动实施“康庄工程”,通过上级补助、县政府以奖代补和各乡镇、村自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

2005年,新昌启动实施县道砂石路面硬化工程,全县17条共150.1公里的县道完成改造。2006年,启动实施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全县70条计179.4公里的乡道完成改造。到2007年底,新昌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57个823.2公里。2009年,新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硬化率实现“双百”目标。

2009年,新昌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建设。2018年新昌高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的首战之年,已完成农村公路重要节点项目6个,里程8.2公里;完成路面维修55公里、安防工程63公里、提升改造55.5公里、等外公路提升40公里、危桥改造2座。

今年,再看新昌公路地图,我们发现,新昌道路已经呈网状分布,偶尔有断点,新昌交通部门也已经做了规划,全力打通路线。据统计,2018年,新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76.764公里,比1978年增长272.03%,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12.66公里。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9)

镜岭镇安山村的民宿

改革开放40年来,新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浓缩在一个个数据里,也同样直观的反映在新昌普通人的生活中。

如今,天气晴好的日子,新昌县镜岭镇安山村总会迎来一拨拨驴友,他们有的沿着安山古道而来,有的直接开车或者坐城乡公交进村,在村里游玩、喝茶。每当这时,丁梅翠阿姨和老伴就会在家门口摆出小摊,做玉米蛋卷,20块钱一袋的玉米蛋卷很受游客们的欢迎。

丁阿姨今年63岁了,她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安山村的改变是从村里通了公路后开始的,此后,“五星3A”创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安山之变做了加法。

农村公路通到家门口(农村公路从通到)(10)

文:俞颖颖 徐云锋

图:吕立春 章锋烽

来源:新昌交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