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1997年6月30日晚,当时刚启用的香港会展中心二期,回归报道新闻中心就设在那个宛若海鸟的新翼里。此时,气氛比平日凝重了许多,各国记者都在为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做着准备。我录制完了当天传送回北京的新闻后,就等着零点的重头戏了。几页纸的解说词,已不知看了多少遍,但心中仍不免七上八下地忐忑,毕竟,这是当时只有3年多从业经历的我遇到的最重要、最艰巨的一次任务。那个时候的直播,可不像现在,主持人有更多调控的余地,况且,像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即使现在做直播,同样不可能任由主持人发挥。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经过严格的审核,我必须将其严丝合缝地嵌入交接仪式直播的每一个环节中,并且,要把这样一个时刻的历史沧桑感与新生的喜悦、未来的憧憬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传递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72小时的特别节目里,安排了很多场重要的直播,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7月1日0时的“交接仪式”的现场直播,而我非常有幸担任了这场电视转

原标题:国家与尊严

文章摘自《平均分》作者:康辉

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于我,只是一个偶然;做一名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偶然的成分就更多一些。但我很感谢这个无心插柳的选择,也曾经想过,如果当初选了另一项职业,我的人生会有怎样不同?或许会有别样的精彩,但我相信,电视给了我更多重的体验、更丰富的生命。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而我的历史由于我的职业,得以与国家、民族的一些历史时刻交织在一起。我感谢电视,感谢中央电视台,因为它让我的某些记忆变得如此厚重起来。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1)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拍摄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爆款,这部由7位导演拍摄的7部短片连缀而成的影片,选取了7个中国历史上的“全民瞬间”,那与观影者迎头相撞的情感是如此之深沉、饱满、有力。而我的观影体验,因为那当中数个瞬间都是曾亲身经历过的,变得更加百感交集。影片公映前夕,我受邀主持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全阵容盛典,在那个舞台上,当与《回归》单元剧组的薛晓璐导演和演员们站在一起时,我由衷地说:“冒着可能对其他6个单元剧组不礼貌的危险,我也想表达一下,《回归》是我最爱的单元。当然,这与我的经历有关,因为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那一刻,我在香港,我在会展中心,我在《回归》的现场。作为当时中央电视台报道团队中的一员,我负责的是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解说。那年,我25岁,一个年轻人,因为那一刻,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尊严。”

真的,我很感谢电影人在短短20几分钟里,逼真地还原了22年前那个回归的雨夜,使得影片有着一种新闻记录的厚重质感。银幕上的场景一次次与我脑海中的记忆叠化在一起。很奇怪,一切都还是那么清晰,就像发生在昨天。那一刻,我在香港;那一刻,无论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中央电视台,都是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第一次……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2)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72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报道,是当年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的大制作,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中央电视台既向全球媒体同行展示着自身已具备的实力,同时也的确有借这次报道进一步提升新闻团队实力的考虑。那个时候,我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不过3年多的时间,尽管在每天的新闻节目中播报过很多大事,尽管1997年3月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的第一次多报道点直播《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也是由我担任主持人,但是,能够参与香港回归的报道工作,真的第一次让我极度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所具有的某种神圣职责。我从来不是一个会主动为自己争取什么的人,但“香港回归”第一次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很想加入到报道团队中!因为第一次,感觉历史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不过,从如愿以偿地接到通知赴港报道的那一刻起,兴奋就被巨大的压力代替了,毕竟我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大规模的直播报道。而这种无形的压迫几乎伴随了1997我在香港的每一天,直到那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72小时的特别节目里,安排了很多场重要的直播,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7月1日0时的“交接仪式”的现场直播,而我非常有幸担任了这场电视转播的幕后解说。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3)

1997年6月30日晚,当时刚启用的香港会展中心二期,回归报道新闻中心就设在那个宛若海鸟的新翼里。此时,气氛比平日凝重了许多,各国记者都在为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做着准备。我录制完了当天传送回北京的新闻后,就等着零点的重头戏了。几页纸的解说词,已不知看了多少遍,但心中仍不免七上八下地忐忑,毕竟,这是当时只有3年多从业经历的我遇到的最重要、最艰巨的一次任务。那个时候的直播,可不像现在,主持人有更多调控的余地,况且,像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即使现在做直播,同样不可能任由主持人发挥。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经过严格的审核,我必须将其严丝合缝地嵌入交接仪式直播的每一个环节中,并且,要把这样一个时刻的历史沧桑感与新生的喜悦、未来的憧憬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传递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为了让自己绷紧的神经放松一点,我来到会展中心的走廊里,静静地望着硕大的玻璃窗外,被雨雾笼罩着的维多利亚港湾。雨已经下了一整天了,想起下午在电视转播里看到末代港督彭定康告别总督府,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清楚地捕捉到了雨水无情地扑打在他的脸上,也许还混杂着泪水?大概那个时候,彭定康心中会以为老天也在替他哀叹“日不落帝国”的日落吧?可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这绵绵不断的雨却正是“洗刷”百年民族耻辱的绝好象征!不知道7月1日零点的时候雨会不会停?不过我的解说词里已经准备了“下雨”“放晴”两种不同的方案,无论如何都可以应对,关键是情绪要把握到位。我心中不由自主又默念起已烂熟于心的解说词了,看来神经还是放松不下来,索性不管它了。

交接仪式的现场就在会展中心的另一个楼层,咫尺之遥。但因为能进入现场报道的媒体人员的数量被严格地控制,没有证件是绝对不能随便出入现场的,也许一直等到报道结束离港,我都没有机会进去看一看(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也是整个香港回归报道中我最深以为憾的一件事,设想一下,当你明明已极度接近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却又不可能真正触摸到它时,那种遗憾比起根本没有接近过只会更强烈!不过,当1997年7月1日那个最重要的时刻要到来的时候,我心中对这一切早已释然。说起来,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通电话的时候,我的遗憾情绪多多少少流露了出来,他们开导我说,应该更多想一想工作本身的价值。“你想象一下,7月1日0点的时候,那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全中国有多少人在看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有多少人听到的是你的声音?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吗?”是啊,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吧,能够做一个用声音、用影像靠近历史、记录历史并且可以通过一个影响广泛的巨大平台传播历史的人,已经无比幸运了!只有完美地工作,才可以把所有的遗憾减到最小。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4)

时间终于到了,我走进演播室,虽然是幕后解说,我还是一丝不苟地换上了正装,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心中会更多一分神圣感,更多一分自信。23:16,交接仪式的直播节目开始,在现场出镜的李瑞英老师神态自若,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开场的一段报道,剩下的要看我的了。“各位观众,这里是交接仪式的现场……”第一句话出口,“声调是不是高了?情绪是不是不够?”我心里又打起鼓来。趁着解说的空当,我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这个时候,必须把一切杂念排除掉。

偌大的演播室里,只有我一个人,静得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但我知道,我不是孤军奋战,在身后巨大的玻璃隔屏那一侧的导控室里,还有那么多同事一样在忙碌着。电视新闻工作就是这点好,你永远不会觉得孤单,你永远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交接仪式按照程序顺利地进行着,我的工作也顺利地进行着……

神圣的一刻终于来临了!公元1997年7月1日0:00,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当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紫荆花区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缓缓升起时,我又听到了自己心脏的狂跳声,不过那不再是因为紧张,而是热血在沸腾!我的直播脚本上,此时此刻,是空白。是的,我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此时此刻,除了庄严的注目,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更准确地传递亿万人同样的心情?我很想站起身来,用肃立来为我的祖国致敬!不过我还是清楚地意识到,此时的自己应该处于工作状态中,我必须盯着监视器里转播的每一点信号,这是我的职责。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5)

屏幕上,五星红旗、紫荆花区旗伴着旗杆顶鼓出的风猎猎飘扬着,交接仪式就要结束了。雨还在下,仿佛真的要洗刷出一个新的香港。我看着直播倒计时的时钟,调动着自我感觉从未有过的激情,说出了最后一段解说词:“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已经在会展中心升起,从此后,它将飘扬在香港的土地上。多少年来,几代人为了这块土地奋斗抗争、英勇捐躯的奉献在今天得到回报;小平同志生前以‘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在今天成为现实。百年长梦今宵圆!从此后,同胞骨肉在一起,血脉相连永不分。香港,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共同创造下,必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说实在的,最初看稿子的时候,我曾经觉得这段话写得有些文艺,有些书面。可是那一刻,我觉得那么优美,那么贴切,那么发自肺腑。一个漂泊百年的游子回到祖国,难道故乡人会吝惜于送上所有的欢喜与祝福吗?

在书写这篇回忆的时候,我又从书柜深处找出了精心收藏起来的当年的所有解说文稿。纸色微微泛黄,翻开最后一页,还能找到上面提到的最后那段话。我极力回想着22年前的情景,耳畔似乎还能听到自己那年轻而激情四射的声音。唯一感觉遗憾的或许是,如果今天再说这段话,我一定会表达得更准确、更意味深长。如果说1997年的香港回归报道对于我的意义,除了第一次让我清晰认识到了电视新闻工作的价值之外,从播音专业角度看,也是一次重要的再认识。那时候刚刚工作了几年,年少轻狂的我也曾经在心里妄自菲薄过传统的新闻播报、解说方式,认为那样的表达实在陈旧得紧。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6)

可是,当我需要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用一种庄重得近乎神圣的语气向亿万观众传递国家声音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只凭借年轻的热情和尚不完善的技巧,是不足以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的。事后,我曾经认真地对比过自己的解说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播音员的解说,结果只能是汗颜,因为当时自己不光是年龄阅历不够,对新闻播音技巧的掌握也远不到位,尽管自我感觉情感充沛,但实际表达出来并且是很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还不足一半,更遑论恰切的分寸、细腻的处理了。而这样的遗憾已不可能弥补,因为新闻现场永远稍纵即逝,你可以在下一次的直播中进步,但这一次,留下的只有遗憾。也正是从香港回归报道开始,我学会了真正尊重传统,学会了从传统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我不再轻易地全盘否定前辈们留下的东西,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中国电视新闻不断追赶、创造、超越的过程中,所有从业人员的所有尝试,无论经验与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7)

交接仪式的电视直播结束了,演播室里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忽然感觉头很沉,腿也很沉,我似乎在刚才的几十分钟里耗尽了所有的心力。我用双手支着头,俯在演播台上,想让自己平静一点。

新闻中心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香港回家了!”我一下子冲出演播室,看到很多同事、很多其他媒体的同行都纷纷举着当天报纸发行的号外,在会展中心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在香港刚刚回家的这个历史时刻,留下珍贵的照片。好几家港报都发行了号外,几乎都是一整个版面上,用占据半个版面的大字标题写着“香港回归了”!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8)

香港回归10周年直播现场

回家了,这是沧桑的老人叶落归根的悲欣交集,也是初生的孩子嗷嗷待哺的雀跃欢喜。

我也拿起一张报纸,拍下了1997年香港之行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今,22年过去了,但我翻开旧相册,仍然会被那时照片上那个年轻人的笑容感动,因为真挚,因为由衷。

回归到现在的22年间,我又曾数次走进香港。有因着工作—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50小时播不停》的特别节目,我是演播室的主持人,与曾江、焦姣、郑佩佩、文隽等香港影人共话香江;2017年7月1日,我再次走进香港会展中心,作为记者报道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盛况;有因着旅行—香港是我不下十数次的旅行目的地,在那里,可追寻少年时就在银幕、屏幕上认识的地方,在那里,总有热气腾腾、能让人迅速融入其中的城市生活气息。虽每次都步履匆匆,但因着1997的那一刻,我始终觉得,对于香港,自己并非只是一个过客……

康辉说三句话(康辉那一刻我在香港)(9)

香港回归20周年直播现场

我爱香港,就像真正爱香港的港人一样。因此,当看到它被抱着丑恶目的、怀着阴暗心理的人肆意破坏、损伤时,我愤怒且心痛。如果面对面,我能想象,那些暴徒们恐怕会大肆叫嚣着:“香港是我们的,你凭什么说爱它?”但我想说的是,你们的所为已不配说自己是香港人!不配说爱香港!更何况,你们根本就不爱香港,不爱这个家!真正的香港人,首先是真正的中国人,只有真正爱国家的人才会真正爱香港,才会真正去保护它、建设它。只有在真正的人的心中,才有真正的国家与尊严。

文章摘自《平均分》出版于2019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