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谁之殇(谎言与真相背后的富士康)
富士康谁之殇(谎言与真相背后的富士康)感觉自己的脚趾甲脱落了,还好只是幻觉。哪怕有鬼自己也不孤单了。害怕耽搁速度,害怕在郑州被抓到又遣送回富士康。路过坟地,自己已经不再感觉害怕,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报道,
记录了一位富士康步行返乡者的自述。
他说,他不敢睡,不敢停,
夜里冷也不肯穿上衣服,
害怕耽搁速度,
害怕在郑州被抓到又遣送回富士康。
路过坟地,自己已经不再感觉害怕,
哪怕有鬼自己也不孤单了。
感觉自己的脚趾甲脱落了,还好只是幻觉。
这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
听起来就像是在看小说,
甚至有人因此联想到了
刘震云小说改编、冯小刚导演的
那部电影《一九四二》
电影里,遭遇大旱的河南民众
因为饥荒拖家带口向陕西
进行“大逃亡”。
如今,“大逃亡”的画面
好像重现在这片土地上了
……
富士康员工返乡的新闻已经发酵好几天,
谣言与真相交织,
我们也不能分清到底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众网友自发成为了新闻报道官,
他们拍摄了很多补给点的照片,
还有被扔在路上的面包、矿泉水,
以及富士康员工
走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
走在人烟稀少的田野里,
也有人一不小心绕进了坟地的
画面。
然后一个话题刷爆全网,
关键词是底层,
还有善良。
另一边还有富士康官方发来的声明:
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园区内生产营运相对稳定,
正持续做好员工安全防护。
这一边,网友又发出富士康员工翻墙逃离厂区的视频。
另一边,富士康又说,
厂区未发生重症感染现象,
疫情总体可控。
并表明本厂员工“去留自愿”,
全力以赴确保员工顺利返乡。
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
你选择相信的便是真相。
突然想起打工诗人许立志的一首诗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把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
耻辱的诗
这首诗便来自曾经的一位富士康员工
但他已经在2014年跳楼自杀
如今好想把他的诗再翻出来读一读
好像那样就明白了
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的心情。
他们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背井离乡,来到富士康打工,
他们有的很年轻,像许立志一样,
二十来岁,大好的青春。
也有的,是“危机四伏”的中年人,
年迈的父母需要供养,未成年的子女需要照顾。
这些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
贫穷。
他们,离不开富士康。
同样,
郑州也离不开富士康,
甚至,
河南也不能没有富士康。
当年,河南为了富士康在郑州建厂
煞费苦心。
郑州市政府专门成了一个高级领导小组,
富士康的老板到郑州考察时
是河南省长亲自接待。
这份诚意,使得富士康将最核心的代工项目
落户郑州。
郑州这个园区容纳了二十万人,
员工最多时有三十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就是一个中等县城的规模。
它为河南创造了20万的就业岗位,
让河南的外贸总额大大增加,
让郑州成为了“国际郑”。
郑州富士康的背后不只几十万的员工,
更有数十万的家庭,
以及河南省的GDP。
对于国家、地区来说,
富士康是一个全球五百强企业,
工业园遍及东南亚。
而对于员工来说,
富士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
是一个家庭数口人的生存保障。
富士康相比其他工厂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工资较高,很少拖欠,
这在经济形势不好的今天,
实在难能可贵。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投向了富士康。
如今,舆论一出,
河南同胞对富士康又爱又恨,
他们应该走出富士康
去外面的黑厂忍受折磨,
还是回村里种一亩地赚一千的土地?
颠沛流离之下,最好的选择也不过如此,
这才让人绝望。
网上的一切质疑与职责,
无非是同为打工人的我们,
对富士康的更多期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打工人被打成失败者,卑微且被忽视。
但卑微渺小如我们,
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打工人需要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
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维持其运转、发展,
这个社会的每一环节都不能独立存在,
都是相互依存,却又彼此独立。
企业不能因为订单、发展不顾员工的生命安全,
员工也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
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80年后的今天,
重演1942年的大逃亡,
实在令人不解。
社会在进步,
但人性,仿佛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