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会对保健品深信不疑(上保健品的老人们着了什么道)
为什么老人会对保健品深信不疑(上保健品的老人们着了什么道)我看她精神状态特别好,皮肤也好,她就跟我说,她经常做理疗。“我以为是年轻人的那种美容仪器,我还笑她太时髦。然后她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是去保健品公司做的,一般人进不去。”芳姨年近60,是高知分子,爱跳舞,爱唱歌,人又热情开朗,小区里很少不认识她的。2012年夏天,新搬来的向阳加入了小区舞蹈队,因为很多动作不熟练,芳姨经常给她开小灶,慢慢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互赠礼物、买同款服装、戴一样的丝巾、一起出去旅游,芳姨从原先的“万人迷”变成了“专属”。“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见你呀”“哪玩去了?”“怎么瘦了”……街坊四邻上前问候。芳姨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冬日的阳光透过树枝照在脸上,眼角的皱纹却愈加清晰,旁边的外孙女悠悠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一言不发。“你去跟大家玩一会儿吧。”支开外孙女后,芳姨坐在小区公园角落的凳子上偷偷抹眼泪。
央视网消息:寒冷的清晨,上班族奔波在通勤路上。比他们起得更早的,还有锻炼身体的老人。除了白发、皱纹和老花眼,对健康的关注成了老人们获得安全感的方式。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老年人一直是保健品链条上的焦点人物。
“我想这种低级错误我肯定不会犯”
大半个月没出现在小区里的芳姨,今天终于露面了。
“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见你呀”“哪玩去了?”“怎么瘦了”……街坊四邻上前问候。
芳姨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冬日的阳光透过树枝照在脸上,眼角的皱纹却愈加清晰,旁边的外孙女悠悠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一言不发。
“你去跟大家玩一会儿吧。”支开外孙女后,芳姨坐在小区公园角落的凳子上偷偷抹眼泪。
芳姨年近60,是高知分子,爱跳舞,爱唱歌,人又热情开朗,小区里很少不认识她的。2012年夏天,新搬来的向阳加入了小区舞蹈队,因为很多动作不熟练,芳姨经常给她开小灶,慢慢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互赠礼物、买同款服装、戴一样的丝巾、一起出去旅游,芳姨从原先的“万人迷”变成了“专属”。
我看她精神状态特别好,皮肤也好,她就跟我说,她经常做理疗。“我以为是年轻人的那种美容仪器,我还笑她太时髦。然后她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是去保健品公司做的,一般人进不去。”
芳姨每年都会到正规医院体检,除了轻微贫血,没有指标不合格的地方,“电视上总有那种买保健品上当的,我想这种低级错误我肯定不会犯。”
可是,在向阳的极力推荐下,芳姨碍于面子还是跟着去了保健品公司,免费体检显示:心脏不好,心脑血管严重硬化。几个工作人员围了上来,指着体检结果说,“姨,你这情况太糟糕了!”“这么严重啊”……然后,顺手搬给她一把椅子,让她坐着说话。芳姨脑袋嗡嗡作响,她坐不住了,起身往家走。
距离上一次体检确实有一段时间了,身体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但这变化也太快了。
跳了几年舞,从未出过错的她居然在此后的舞蹈中频频出错,向阳说,你可能真的病了,病了不要紧,要不我陪你再去看看?
“一入保健品门店,我就像着了魔似的,从免费到付费,在保健品上花的钱越来越多,为了‘保健品’甚至不惜掏光老本。到底花了多少钱,自己也不知道,单据大部分都扔了,因为怕家里人发现。”芳姨叹了口气。
对于保健品,芳姨不是没有怀疑过,但抱着求心安的心态,还是买了。每次女儿过来时,她都会提前把保健品藏好。因为保健品销售人员说了,万一被小辈发现了,他们肯定会说你乱花钱。为了防止家庭矛盾,最好跟家人隐瞒。
“最后还是被老伴儿发现了,我隐藏这么好,还是被发现了。”芳姨说,“老伴儿是退休医生,发现我背着他买这些,他气得浑身发抖,一气之下搬出去住了。我也跟他怄气,觉得他不理解我,一直也没搭理他。”老伴儿搬走后,大部分时间里,家中只有芳姨自己,女儿偶尔带着小外孙女回来住住。
进入芳姨家里,门口的右手边放着一张人体穴位图,她说是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送她的。北面的一个小房间,原先是书房,自从买了保健品,书房变成了保健品的仓库,这间屋子的钥匙只有她自己有。女儿上班忙,也没时间过问这间锁着的屋子。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那个店里,看见门口围了好多人,店里没什么东西了,看起来乱糟糟。有一个女的指着向阳说她是骗子,我上去问怎么回事,原来向阳是保健品店的托儿。”再后来发生了什么,芳姨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伴儿在旁边说,走,回家吧。
“劝老人停药,差点闹出人命”
12月20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公安部专项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以及南京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特大案件相关情况。
看到新闻后,夏海涛第一时间截图发布在朋友圈,并写道:早点扫除,早点安心。
那种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里外外都是忙着做免费理疗的老人。他们有的在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理疗仪器,有的在听讲座,有的则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盖着一副眼贴,据说是店里免费提供的,可以治疗眼部疾病。在夏海涛所住的小镇上,这样的门店大概有四五家。
“一般人进不去,能进去的大多是老年人,但是那种生过病,得过癌症的人也进不去,因为保健品公司怕出事。”据夏海涛回忆,保健品销售人员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为诱饵,套取老年人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蒙骗老年人。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注意到,这些会销场所并不固定,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多数会销场所消防和安全设施十分简陋,众人聚集在一个场所,无法保障人员安全。另外,若出现欺诈等违法行为也很难调查取证。
“他们会告诉老年人,让老年人把保健品的标签撕掉,这样就更难取证了。即便有标签,一看是维生素那种,没危害没效果,不痛不痒。”
一谈到保健品,就要和家里人吵,说这是救命药,要保自己健康。“我奶奶每天跟上班一样去保健品店报到,哪天不去还要请假。”夏海涛陷入无力感的泥潭,他直言保健品来自“喜来健”。
记者搜索“喜来健”发现,早在2007年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已曝光其非法行医。节目中来自陕西中医学院的邓春雷教授,针对这种免费体验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推拿按摩治病还是讲究要辨证施治的,根据人的老幼、男女、胖瘦、体质的强弱,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施受的部位、按摩的手法乃至于手法的轻重,这都是有区别的。像喜来健体验中心千篇一律,我觉得好像不科学。”
也有专家表示,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有疗效,实际上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他们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效果,而这又会成为推销员劝导老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
“我奶奶是在前几年就开始购买了,除了吃他们的保健品,还用理疗机器。用了一段时间后,所谓的保健品专家就说奶奶的病全好了,还给奶奶做体检,因为检测仪器都动过手脚,显示一切正常。奶奶就信以为真,把正规医院开的药全停了。结果,突发两次中风进了医院,现在有一点脑梗。因为奶奶现在患有阿兹海默症,所以慢慢地自己就不去保健品会场了。”以前,姥姥对奶奶买保健品持反对态度,说奶奶是老糊涂了。从去年开始,姥姥也买起了保健品,“也许是我们小辈疏忽了。”
面对奶奶和姥姥的遭遇,夏海涛到保健品店大闹一通,现在他的姥姥觉得很没面子,不理他了。
“怎么一步步掏空老人钱包”
“一般不叫老人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一名保健品销售员,偶然通过校招进入这个行业。
另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爆料,公司会提供PPT,重点讲保健品的功效、配方,就是一套‘话术’,一个是‘下危机’,在讲座时夸大老年人病情,夸大保健品的特效,不吃这个产品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一个是给老年人‘下药对症’,老年人得的各种病都能用这个产品治愈。掌握“话术”后,公司就会把他们包装成保健专家,医学博士、教授、专家、顾问,高端的头衔一个也不能少。
“当老人们办卡成为会员后,就会与我们经常联系,嘘寒问暖,送点小礼品,逐步获取好感;当公司组织“免费旅游”时,我们会出现在陪伴队伍中,通过聊天套取老人们的个人信息,并找机会讲故事推销保健品;当“医生专家”要针对老人们“攻单”时,我们也会在一旁配合。”主要负责产品销售的谢某,有时也会客串其他角色。
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介绍,目前,常见的保健品骗局有:采取免费赠送鸡蛋、生活物品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保健品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手段实施诈骗;组织所谓“专家”进行免费“健康讲座”,现场对老年人免费体检,夸大产品疗效,高价推销保健品进行诈骗;组织免费旅游,以高价购买保健品可以投资入股为由诈骗老年人钱财。另外,除了以上形式的保健品诈骗,常见的其他诈骗老年人的手法还有:投资养老项目诈骗、“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假冒熟人以及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电话诈骗、看病消灾迷信诈骗、古玩诈骗等形式。
另外,他还表示,近年来,保健品诈骗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发案呈上升趋势,很多犯罪团伙利用老年人追求身体健康的心理,精心编造“话术”,夸大保健品疗效,声称保健品能“包治百病”,专治“疑难杂症”,一步步打消老年人顾虑,其唯一目的就是骗取老年人的钱财。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欺骗性强,危害大,一方面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一方面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是公安机关重点打击对象。
截至发稿,夏海涛还在想着各种办法到保健品店取证,他说,我不会放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使用化名)配图来自央视新闻 文/弟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