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李必湖(1946~ ),湖南沅陵县人,土家族;博士生导师,现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原安江农校)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党员,怀化市人大副主任。 不育系母本“妻子” 保持系父本“丈夫”→产生杂交水稻不育系母本种子,用于下一季持续生产。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1)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即:

不育系母本“妻子” 恢复系父本“丈夫”→产生高产量高品质杂交水稻;

不育系母本“妻子” 保持系父本“丈夫”→产生杂交水稻不育系母本种子,用于下一季持续生产。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2)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3)

李必湖(1946~ ),湖南沅陵县人,土家族;博士生导师,现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原安江农校)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党员,怀化市人大副主任。

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校,留校作老师袁隆平助手,研究杂交水稻。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4)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5)

1970年在海南岛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要贡献。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6)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7)

1973年与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奖金10万元人民币。协作组人员名单排序:袁隆平第一 李必湖第二(网上资料显示:当年奖金分配 袁隆平5000元, 李必湖4600元)

“杂交水稻”从此走进公众视野。

超级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故事)(8)

附:

雄性不育性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第一步。水稻是自花授粉,即雌雄同花,由同一朵花内的花粉传粉受精繁殖后代。因此,水稻杂交难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单一性功能”的水稻。

中国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丁颖曾用人工办法给水稻“去雄”,但实际效果不佳,也未能大面积推广。

理想的办法,是找到雄性不育系水稻(简称不育系,即雄性器官功能丧失,但雌性器官仍可授粉结实),这样的水稻适合用作杂交水稻的母本。

“文革”时期全国的科研工作几近瘫痪,但杂交水稻与关乎国家安全的“两弹一星”研究一样,受到了中央政府的最高重视,并以举国之力而开展。在政府的指示下,1967年,由袁隆平、李必湖和尹华奇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

三系法”是杂交水稻主流的技术路线,形象的解释就是“一妻二夫”制:妻子是不育系,恢复系是它的第一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恢复可育性,作为种子,用于生产;在另一块田,再由保持系这第二任丈夫给它授粉,后代可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下年继续作为母本,再跟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

然而,袁隆平用他的野生不育材料培育出的C系统,找了好几年却始终找不到“丈夫”保持系。

1970年10月,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的一个水沟旁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当时正在北京查阅资料的袁隆平,闻讯后非常兴奋,连夜赶回三亚,后来他将其命名为“野败”。

李必湖发现的这株“野败”,是如今绝大部分“三系法”杂交稻不育系的始祖。

李后来与袁隆平分道扬镳,一直留在安江农校,也育成多个杂交稻新品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