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萧红的命运(未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
作家萧红的命运(未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当两人回到家时,汪家已然不再同意这门婚事。软弱的汪恩甲没有勇气违抗家族的命令,一气之下他和萧红选择了私奔。命运就是这样的兜兜转转,又或许是萧红的一时脆弱,一个女子无法去面对这风雨飘摇的乱世。她的父亲张廷举虽然接受了新式思想,但封建礼教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早早将萧红许配给小官僚之子汪恩甲。已接受新式教育的萧红,作为进步女学生,自然不会接受包办婚姻,她逃到了北平。由于她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支持,在北平举步维艰。恰好汪恩甲追她追到了北平,向萧红诉说心中的爱意。此时的她已没有了当初逃婚的义务反顾,在汪恩甲的热烈追求下,她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又携手回到了东北。
《呼兰河传》上那个被祖父疼爱的小女孩,在自家花园玩耍的时光,是她一生最无忧无虑的日子,然而自祖父去世后,她的幸福时光便消失了。
其实这就是民国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个本可以靠自己才华独自美丽的作家,却偏偏将自己的命运一次又一次交给他人,以至于在短暂的生命中,注定坎坷。
逃婚却又回来和未婚夫同居
萧红出生在东北一个封建地主大家庭,母亲的过早去世,父亲的重男轻女,在她的童年里唯一的光,便是与祖父在一起的时光。
她的父亲张廷举虽然接受了新式思想,但封建礼教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早早将萧红许配给小官僚之子汪恩甲。
已接受新式教育的萧红,作为进步女学生,自然不会接受包办婚姻,她逃到了北平。由于她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支持,在北平举步维艰。
恰好汪恩甲追她追到了北平,向萧红诉说心中的爱意。此时的她已没有了当初逃婚的义务反顾,在汪恩甲的热烈追求下,她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又携手回到了东北。
命运就是这样的兜兜转转,又或许是萧红的一时脆弱,一个女子无法去面对这风雨飘摇的乱世。
当两人回到家时,汪家已然不再同意这门婚事。软弱的汪恩甲没有勇气违抗家族的命令,一气之下他和萧红选择了私奔。
人生的路百转千回,走着走着,很快就散了。但无论怎样都不要将自己依附于一个男人。
很快萧红发现自己怀孕了,而经济不自由的两个人已无法继续在旅馆居住下去。汪恩甲不得不去家里借钱,他这一去便再也没回来。
一个人获得的温暖,在于即使在布满荆棘的路上,也要坚持独立。而萧红却将自己交付他人,一开始便注定了坎坷的一生。
两萧的相爱相杀
萧红被遗弃在旅馆里,已有身孕的她没有能力继续住下去。此时,她不得不向报社求助。
1932年,《国际协报》的副主编裴馨园收到萧红的求救信后,对她的经历非常同情,于是安排了萧军去东北将她解救出来。
萧红是一个渴望爱的女子,很快地她爱上了这个将她解救于水火的男人。此时正是她一生中最悲惨的时刻,萧军的出现,就像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温暖她全身,从此以后她的命运随着这个男人交织在一起,崎岖丛生。
不久之后两人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帮着和提携,这也开启了两人文学的黄金时代。
鲁迅对萧红的才华更是赞誉有加。自她的《生死场》出版之后,收获了文坛大家的一众好评。
《呼兰河传》的发表,让萧红名气大增。而此时的萧军,已无法超越极具天赋的萧红。
他们的爱不再向以前那样美好。脾气暴躁的萧军出轨女房东,此时的萧红完全无法相信。面对萧军的乱情和暴力,她不得不低头。
他们决定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一个去了日本,一个去了青岛参加革命。本以为一段时间的分开,会让两人重归于好,但没多久,两人彻底决裂。
萧红是孤独的、自由的、高傲的,即使此时怀了萧军的孩子,也不会选择回头。
仓促出嫁
1937年,爱情失意的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相识。这是一个与萧军完全不一样的男人。
萧军粗犷豪放,脾气暴躁。而端木蕻良身材瘦高,长相秀气,文质彬彬,萧红对她产生了好感。
在两萧二人分手后,端木蕻良提出了愿意娶萧红为妻。而渴望家庭,渴望爱的她,被这个愿意娶她的男人深深感动。
不久之后,两人很快结婚了。可是萧红心中是明白自己内心的,她仍然爱着萧军。
脆弱的她,只能选择嫁给端木蕻良。这一次她又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一个男人。
以至于她在婚礼上这样说:“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只为寻找一个救命稻草的婚姻,怎么会有爱护和体贴。他们的婚后并不幸福。萧红本是渴望一段温情的婚姻,需要丈夫的照顾。但是她哪里知道,端木本就是孩子性格,他还需要别人的照顾。
当战争爆发,两人从武汉逃难到香港。到香港后,萧红不慎感染了肺结核,又由于医生的误诊,导致她年仅31岁就失去了生命。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照顾她的不是她的丈夫。这或许就是对她婚姻的讽刺吧。
萧红的感情经历一生坎坷,但她的文学成就却是不容置疑的,在浓墨重彩的民国时代独树一帜,无可取代。
一个颇具才华的女子,在乱世纷飞中,不断的与命运抗争,但又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男人。她是矛盾的。
但是,一个女人,始终都要保持清醒,坚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