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学改革展新姿(武汉市英格中学张新华)

教学改革展新姿(武汉市英格中学张新华)确立学科、学情两大基本立场课堂建设从教学设计抓起,意味着提纲挈领,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意味着回到原点再出发。高质量教学设计是高质量教学实施的基础。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引领课堂改革再出发,是课堂改革的内在呼唤。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学科立场、学情立场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这五个关键维度来打磨。教学设计的概念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其实在中国,教学设计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就是写教案或备课。它是教师最基础、最常规的工作,也是教师常做常新的工作。教学设计具有系统集成性。它所撬动的不仅是教学策略一隅,还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理念通往教学行为的桥梁,教学设计牵连着课程改革的宏大背景。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三大能力之一,进一步凸显了教学设计在教师职业能力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十年前,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效课堂”风潮让人记忆犹新。几乎一夜之间,数以十计的“高效课堂”模式爆红全国。十年过去了,审视和反思“高效课堂”时我们发现:“高效课堂”改革局限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里“打转转”,是一场不系统、不彻底的改革,无法完成变革课堂生态的使命。课堂改革必须走“整体联动,系统集成”的道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展新姿(武汉市英格中学张新华)(1)

武汉市英格中学教科室主任,湖北省优秀教师、省骨干语文教师,武汉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张新华

在学习科学指导下,基于学科立场和学情立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的设计,简称“五维教学设计”。它在课堂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者的破局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选择什么突破口

教学设计的概念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其实在中国,教学设计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就是写教案或备课。它是教师最基础、最常规的工作,也是教师常做常新的工作。

教学设计具有系统集成性。它所撬动的不仅是教学策略一隅,还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理念通往教学行为的桥梁,教学设计牵连着课程改革的宏大背景。

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三大能力之一,进一步凸显了教学设计在教师职业能力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建设从教学设计抓起,意味着提纲挈领,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意味着回到原点再出发。高质量教学设计是高质量教学实施的基础。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引领课堂改革再出发,是课堂改革的内在呼唤。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学科立场、学情立场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这五个关键维度来打磨。

确立学科、学情两大基本立场

“五维教学设计”中的五个维度并不是并列关系,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是其外在呈现,学科立场和学情立场是其内在根基。如果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回答“怎么样教”,那么学科立场和学情立场回答“为什么那样教”。

学科立场是把学科主要任务、主要载体、核心素养等特点特质作为教学设计基点的一种态度。强调学科立场,就是强调本学科基本知识、核心能力、思维模式及价值观的内在规定性,把学科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追求,减少“泛学科”现象,规避“非学科”现象,体现学科的专业独特性。

学情立场是把教学对象在学习中现有起点和可能趋势作为教学设计基点的一种态度。强调“学情立场”,就是精准了解和积极顺应学生在原有知识、认知能力、认知结构(思维模式)、迁移难易等方面的真实状态。

将学科立场、学情立场落实到“备目标”“备内容”“备策略”三个环节,这是对五个维度内部关系认识的飞跃,体现了对备课核心规律的清醒把握和自觉运用。

“备目标”须回归学科本位,借用奥苏贝尔学习科学“概念图”理论,我们努力将课程总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课时,开列“小而实”课时目标清单;还须回归学情状态,无论课堂容量还是难度,都要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备内容”要彰显体现学科要求,避免活动泛滥和文化泛滥。要将学生难点设计为教学重点,以此重组重构教学内容。

“备策略”受到学科特点的制约。比如,朗读教学法应该是最纯正的语文教学法,因为朗读是感受和理解语言最直接的途径。学情也制约着教学策略。讲授法一度被妖魔化,但只要讲授得法,在听课专注、纪律好的班级,讲授法一样可以大显身手。讨论法和合作学习,则更适合于素质好、参与度高、自控力强的学生群体。游戏教学法,教师必须在学情调研上做足功夫,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必须细致入微。

教学改革展新姿(武汉市英格中学张新华)(2)

把学习科学作为改善教学设计的工具

“五维教学设计”吸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把课程论和核心素养理论作为“备学科”的工具,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备学情”的工具,把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和马杰的目标编写理论作为“备目标”的工具,把建构理论、深度学习理论、支架教学理论作为“备内容”的工具,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理论作为“备策略”的工具。

在学习科学的指导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设计品质将大为提高。

教学目标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其设计追求“精微可行”。为了精准表述教学目标,“五要素法”即主体学生化、活动外显化、对象具体化、条件情境化、程度精确化值得推荐。

教学内容解决“用什么材料教”,其设计追求“充分建构”和“深度学习”。以“生惑—解惑”“出错—纠错”“生疏—熟练”为主线。及时提供解惑支架、精熟支架、纠错支架(或梯子)以帮助学生学习,这就是教学内容“三支架”模式。

教学策略解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教”,其设计追求“适合适用”,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现场。

“五维教学设计”搭建了学科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平台。基于学习科学而教,基于学科追求而教,基于学情需求而教,实现学科魅力和教师魅力的珠联绽放。


编辑:一卓

教学改革展新姿(武汉市英格中学张新华)(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