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武状元排名一览表(大清109位武状元名录)
清朝武状元排名一览表(大清109位武状元名录)道光十三年,借遍13个村才凑够钱进京赴考的河南汜水县人牛凤山,考试时差一点被黑,道光帝的亲临考场,才发现了武举科考的作弊行为。从道光年间开始,殿试并不意味着皇帝会亲自到场监考,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有个仪式,某天心血来潮了,可能会去考场实地巡查下,有时还真能查出来点儿事。秦成宗作为清代武术宗师苌乃周的大弟子,武力值爆表。据秦家后人所传,曾出过武状元。另,嘉庆二十四年的武状元徐开业一直未到场接受晋封,后补秦钟英为武状元。秦钟英和秦成宗的读音接近,是否后来的记述者表述实为一人?也不得而知。满清以铁骑劲弓得天下,乾隆及以前的几个皇帝力主“文武并举”,重视尚武传统。后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统治层重文轻武,军备松弛,为大清军队的战力衰退埋下了隐患。武举的没落,应该是从官场的腐败开始的。如果没有朱彭寿的记载,满清有多少位武状元恐怕都弄不清楚。
#2022高考季#
一、满清不止109位武状元。据朱彭寿《旧典备征》载,满清一共有112位武状元,但能查到名姓的只有109位,有籍贯记录的只有92位。
从籍贯上看,这些武状元与文状元迥异,武状元大多为北方人,以河北、河南、山东居多。
没有名姓的3位武状元中,会不会有一人是河南省河阴县的秦成宗?不得而知!
秦成宗作为清代武术宗师苌乃周的大弟子,武力值爆表。据秦家后人所传,曾出过武状元。另,嘉庆二十四年的武状元徐开业一直未到场接受晋封,后补秦钟英为武状元。秦钟英和秦成宗的读音接近,是否后来的记述者表述实为一人?也不得而知。
二、满清早期重武甚过文。满清以铁骑劲弓得天下,乾隆及以前的几个皇帝力主“文武并举”,重视尚武传统。后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统治层重文轻武,军备松弛,为大清军队的战力衰退埋下了隐患。
武举的没落,应该是从官场的腐败开始的。如果没有朱彭寿的记载,满清有多少位武状元恐怕都弄不清楚。
从道光年间开始,殿试并不意味着皇帝会亲自到场监考,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有个仪式,某天心血来潮了,可能会去考场实地巡查下,有时还真能查出来点儿事。
三、官场腐败,也会催生考场腐败。道光十三年,借遍13个村才凑够钱进京赴考的河南汜水县人牛凤山,考试时差一点被黑,道光帝的亲临考场,才发现了武举科考的作弊行为。
《清实录》载,道光帝谕:“朕本曰殿试中式武举弓刀石内,满洲隆山、广西欧阳豹二名俱弓不符,著罚停殿试一科。补行殿试之满洲郭兴阿、陕西王文裕二名俱弓不符,著再罚停殿试一科。除郭兴阿、王文裕原围监射较射之王大臣业已于前此议处外,此次中式武举隆山、欧阳豹原围监射较射之王大臣著交部议处。复试之王大臣著交部察议。”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前期推荐的一甲人选,连硬弓都拉不开,竟也能被选上。待牛凤山出场后,不但拉开了12力的弓,还拉开了号外弓,道光帝大喜,直接点牛凤山为武状元。
四、武举的功名。武举科考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然后由巡捕营护送归第,夸官荣恩。翌日,在兵部举行“会试宴”,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武进士银两等。殿试后,由兵部授职。
顺治三年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
雍正五年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正三品),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正四品)。“武状元”的参将和一等侍卫,类似于当今的正军级“少将”,而“文状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是副厅级。所以,状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状元”要高于“文状元”。
上面提到的道光十三年武状元牛凤山,除了常规的武状元赏赐外,还被额外加封了从二品的武功将军,这在武状元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五、武状元的选拔过程在古代穷养文、富养武,能够参加武举的人家,非富即贵。没有雄厚的财力,很难支撑学武过程的培养费用,所以能有实力去竞争武状元的人,通常多为勋贵人家的子弟。(牛凤山、林德镛这类穷苦人家出身的武状元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适性)
武举考试分为内、外两场:
外场第一门考试为“弓马”,也就是骑射和步射。骑射的骑弓为3力(相当于30斤重),跑到有200米,3个靶子,要求只要在距离靶子25——50步射中就行,没有环术的要求。
步射考试使用的弓,为5力,靶高2米,宽50厘米,必须用规定的动作射击,否则成绩作废。
上面这两项测试,“三箭中一”,就可判定为“合格”,但是必须两项都合格,才能进入下一场选拔。到了乾隆年间,因为急需骑射低目标的人才,又加了一项骑马射球。考完这一场后,就进入了外场的第二门考试——技勇。
技勇,就是考察考生的力量,相当于体能测试:
测试方式一为拉硬弓,最轻的为8力,最重的12力。道光十三年的武状元牛凤山,他拉开的“号外弓”接近15力。
测试方式二为“举大石”,分为四个重量级,分别为:300斤以上、300斤、250斤、200斤。要求为要把大石提到胸口的位置,还要左右翻动大石两次才为通过。只有在“技勇”两项达标者,才有资格进入内场考试。
(像电影中苏乞儿这样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人,现实中是不可能成为武状元的)
武举科考并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般地炫耀武功,内场考试要考察文采,但科目和文科迥异。
内场考试由兵部主持,题目出自《武经七书》和《四书》,分别作策二篇和论二篇。武状元的选拔,实际上就是在为国家选拔可立即走马上任的将帅之才,力求文武双全。
武举科考,以现在而论,大家可以理解为实用的理工科,学习的目的性强,目标明确,所以只要放榜中举,立刻就能走马上任。
正三品的武状元,放在今天来说,相当于副省部级干部,所以大家可别小看了武状元。
六、科举制的意义。科举制度是我国最伟大的制度之一,它给了普通人更多的机会,给了老百姓突破底层的一个上升通道。
在欧洲是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直到现代公务员体系建立之前,欧洲依然采用的是依靠血统来决定权利。
1906年,袁世凯和张之洞建议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灭亡。
如今,我国的中招分流、高考分额、公考分配,细细品下,其实和古代的科举制度异曲同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