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节永恒不变的打开方式(年夜饭春晚拜年)
不一样的春节永恒不变的打开方式(年夜饭春晚拜年)我们今天常说的“满汉全席”就是除夕、元旦、皇帝万寿等所赐酒席的合称。《大清会典》中满席分四等,因满族人爱吃面食,席上的点心就有玉露霜、方酥夹馅,大饽饽六盘,小饽饽两碗,红白馓子三盘,干果十二盘,鲜 果六盘,福禄马四碗,鸳鸯瓜子四盘 ,砖盐一盘。席高一尺二寸,将桌子堆叠的如此高度,看上去肯定琳琅满目。过年吃饺子,现在我们都是大年三十儿当天0点饺子下锅,宫里的年俗可不是这样,吃饺子的时间就不同。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在皇宫,元旦子时皇帝要在正寝宫中朝祭夕祭神位前点香行礼,祭祖礼佛,到凌晨3时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吃饺子。春节除了“福”字,春联、门神自不必少,每年的农历12月26日,宫里就开始在各处悬挂、张贴门神、春联了。宫里除了红底的对联外,还有满族独有的白绢书写的白底黑字春联,源自于满族“尚白”的习俗。门神也大多用绢制,上面用贴金、泥金描画,可以说有点3D立体效果。虽然皇宫内花销无度
近年来,清宫戏成为影视剧的一大题材,高峰时满屏“甄嬛”,以至于好多年轻人的历史都是从电视剧里学来的。其实,电视剧都是演绎,有时跟史实相去甚远。过年了,咱们这回就聊聊历史上清宫过年的一些讲究吧。故宫在今年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开年大展上介绍了很多清宫年俗,觉得很有意思,小编汇总起来供大家分享,也算是故宫春节攻略第一波。
“福”字是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喜欢的一个字,象征好运与幸福。不论王公大臣、帝王将相还是老百姓也都渴望得“福”。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清朝皇帝每年从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内廷词臣就要撰拟各宫准备悬挂的吉语。当天,皇帝还要开笔题写“福字”,第一个福字需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其余则贴往宫内各处,并赐给王公大臣等,由于是皇帝的御笔亲书,大臣都以能得到“福”字为荣。乾隆时期有位清朝官吏王际华蒙受恩宠,接连得到的“福”字有24张,高悬在自家屋子并将此屋命名为“二十四福堂”。
康熙、雍正、嘉庆、乾隆、道光五个福
“明窗开笔”本为“元旦开笔”,是新年求得好彩头的一种民间习俗。这一习俗后来被雍正皇帝引入紫禁城,也在每年大年初一子时进行开笔,不过皇帝们的开笔仪式自然比民间的庄重复杂得多。养心殿暖阁之中,皇帝要当着文武官员,书写大大的福字,以及天下太平,民安乐业等吉祥语,预示一年国泰民安。如果恰逢万岁爷心情好,还会将亲笔书写的福字赏赐给随行的官员。受赏也是有讲究的,传旨太监要高举福字绕大臣一周,寓意“福满身”。
春节除了“福”字,春联、门神自不必少,每年的农历12月26日,宫里就开始在各处悬挂、张贴门神、春联了。宫里除了红底的对联外,还有满族独有的白绢书写的白底黑字春联,源自于满族“尚白”的习俗。门神也大多用绢制,上面用贴金、泥金描画,可以说有点3D立体效果。虽然皇宫内花销无度,但在门神、春联上还是节省的,次年的二月初三,摘下保存,来年循环利用。在《延禧攻略》、《甄嬛传》都提到的“宫训图”,也是在年时候在东西六宫悬挂的,以示训诫。
大年三十儿一过,就是新的一年啦,大年初一的拜年在宫里叫“元旦朝贺”。皇帝一大早就得起来祭拜祖先、祭祀神佛及萨满后,在雍正帝后又有了元旦开笔的习俗。这些流程都进行完了之后,清帝才有了些许的休息时间,才可以进早膳。此时的故宫午门外,所有王公大臣早早再次等候多时,待皇帝更换为最为正式的明黄色衮服御驾亲临。中和韶乐响起,皇帝到太和殿升宝座坐好,庆典开始,百官皆跪,接受文武百官的集体拜年。在太和殿受过百官朝贺,皇帝还要回乾清宫接受后妃贺年。最后是皇子、皇孙向皇帝行礼贺年。到此,皇宫里的大拜年才正式结束。
过年是喜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团圆聚餐,清宫里的聚餐叫做“筵宴”,说起来可是热闹非常。除夕宴席,皇帝跟我们百姓一样,通过传统家乡菜肴来庆祝节日,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除夕家宴食材清单,御用一桌酒席用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大菜之外还有小点心、满族油炸面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
过年吃饺子,现在我们都是大年三十儿当天0点饺子下锅,宫里的年俗可不是这样,吃饺子的时间就不同。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在皇宫,元旦子时皇帝要在正寝宫中朝祭夕祭神位前点香行礼,祭祖礼佛,到凌晨3时结束一切祭拜仪式后才吃饺子。
我们今天常说的“满汉全席”就是除夕、元旦、皇帝万寿等所赐酒席的合称。《大清会典》中满席分四等,因满族人爱吃面食,席上的点心就有玉露霜、方酥夹馅,大饽饽六盘,小饽饽两碗,红白馓子三盘,干果十二盘,鲜 果六盘,福禄马四碗,鸳鸯瓜子四盘 ,砖盐一盘。席高一尺二寸,将桌子堆叠的如此高度,看上去肯定琳琅满目。
宫里也看春晚2019年1月9日下午1点30分,在故宫养心殿修缮时候,在养心殿西配殿南山墙前檐金柱砖雕透风内发现两份清宫春节曲目戏折。根据戏目折记载,除夕日,在重华宫区的漱芳斋后殿金昭玉粹上演节戏《升平除岁》,在漱芳斋院内戏楼上演《福寿迎年》,在乾清宫上演《金庭奏事》等。故宫宫廷部专家介绍,新发现的戏折上写有“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日,在重华宫和乾清宫两处上演的月令承应戏目均记载于此。经故宫专家鉴定,最终确定此戏目为道光朝所演,初步推断是道光四年或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