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金银珠宝(红楼梦之于珠宝)
红楼梦中的金银珠宝(红楼梦之于珠宝)而且,在古代,古董商对于这些官宦之家了若指掌,哪家要兴起,哪家快要垮了。为什么?原因很多。有些收藏会被人觊觎,有些收藏则会慢慢贬值,时间会吃掉它们。日日是好日,要么拿出来用,要么收藏那些能经得起岁月摧残的东东。给宝玉的“通灵宝玉”打络子那段,从莺儿喜欢石青、松花、桃红这种“正色”调配出来的杂色。而宝钗建议用金线配着黑珠儿线、一根根拈上打络子。很明显,宝钗喜欢正色,喜欢“异音相从谓之和”。而黛玉喜欢“同声相应谓之韵”。所以,宝钗是贾府上上下下都说好,而黛玉是只有心性相投的人才说她好。审美是从一而终的,衣为人言。文中贾母把可以进贡的衣服料子放得快要腐烂了,指头粗细的人参也放得失去药性了。可见,人不能一味地收藏。
看《吉光片羽——〈红楼梦〉中的珠宝之美》,其实是被名字吸引住了。我当时其实是被名字吸引住的,吉光片羽,好美的名字,感觉自己在含英咀华。大家知道吉光片羽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现学现卖一下。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羽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从这本书能看得出,作者对珠宝和《红楼梦》都是发自内心热爱,如数家珍。我也get到很多新知识
。比如说,宝钗的屋子像雪洞,没有什么
但是,有种绿色宝石不一样,绿得泼亮,适合我们中国人皮肤,抬颜色。就是祖母绿。
还有,紫水晶虽然贵气,却很不好搭配。要么高冷地无法融入,要不显出怯弱、恐惧、病态。而作者从南宋人的笔记里学到,用白色珠子或者黄金配紫水晶。
给宝玉的“通灵宝玉”打络子那段,从莺儿喜欢石青、松花、桃红这种“正色”调配出来的杂色。而宝钗建议用金线配着黑珠儿线、一根根拈上打络子。很明显,宝钗喜欢正色,喜欢“异音相从谓之和”。而黛玉喜欢“同声相应谓之韵”。
所以,宝钗是贾府上上下下都说好,而黛玉是只有心性相投的人才说她好。审美是从一而终的,衣为人言。
文中贾母把可以进贡的衣服料子放得快要腐烂了,指头粗细的人参也放得失去药性了。可见,人不能一味地收藏。
有些收藏会被人觊觎,有些收藏则会慢慢贬值,时间会吃掉它们。日日是好日,要么拿出来用,要么收藏那些能经得起岁月摧残的东东。
而且,在古代,古董商对于这些官宦之家了若指掌,哪家要兴起,哪家快要垮了。为什么?原因很多。
一是收藏古玩最隐藏,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古玩无定价,更有狡辩的空间,而且也更适合作为权钱交易的载体,这样被逮到切实的证据不容易。
二是直接去典当行或者卖房子太打眼,有失体面。而去古董商说这件宝贝玩腻了,想换一件。
或者是看中一件更好的,缺点钱,把这个放在这里抵押,借点钱周转一下。虽然是皇帝的新衣,但是大家心照不宣。
三是古董商和朝臣走得近。民国之前,外省官员在京的应酬,都是请古董商待办。而且,玩古董,多风雅的事。和其他官员走近了,有可能被弹劾。和古董商加强沟通,不存在的。
四是寒门学子找官位空缺,离不开古董商。一个位子空出来了,固然你有资格,但是其他人也有资格,大家都在抢。
你能不能抢到,就看你打点得好不好。打点是要钱的。寒门学子有资格没钱,而古董商有钱,一拍即合。先借着,上任了再还。
古董商为了帮助寒门学子早日还债,还会指派一个账房伴其左右,真的太贴心了。只是,试想一下,这样的官上任一下,怎么可能不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