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907年,一个男婴在重庆铜梁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呱呱坠地,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在国共内战中,郭汝瑰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也因此被人誉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最大红色特工”。这番话,并没有打消杜聿明对郭汝瑰身份的质疑。但他也不想惹怒蒋介石,所以只能默默地退下,四处寻找证据,以证明郭汝瑰是共产党员。诚如杜聿明所料,郭汝瑰确实是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的特工,曾为共产党提供了4年的情报。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

历史上,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曾不由自主地向蒋介石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在我军中,我都够清廉了,但是郭汝瑰居然比我还清廉,他一不要财,二不要色,家里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并无豪华的装饰,沙发打满了补丁,吃饭居然没有肉简朴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所以我推测他一定是共产党员!”

蒋介石听完后怒不可遏,他反驳道:

“你的意思就是我们国民党的官员贪财好色?郭汝瑰省吃俭用,保持廉洁的作风,他应该被表扬而不是被质疑。”

这番话,并没有打消杜聿明对郭汝瑰身份的质疑。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2)

但他也不想惹怒蒋介石,所以只能默默地退下,四处寻找证据,以证明郭汝瑰是共产党员。

诚如杜聿明所料,郭汝瑰确实是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的特工,曾为共产党提供了4年的情报。

在国共内战中,郭汝瑰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也因此被人誉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最大红色特工”。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3)

1907年,一个男婴在重庆铜梁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呱呱坠地,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

他的父亲郭朗溪是一个知识分子,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中举为官。

郭朗溪在科举考试中曾位居榜首,但是后来科举制度被废除,郭朗溪的期待落空,他把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给孩子取名“郭汝桂”,希望孩子能够“蟾宫折桂”。

郭朗溪爱谈论时事,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非常痛恨,郭汝瑰备受父亲的影响,心中早已种下爱国情怀。

1925年,郭汝瑰从成都联合中学毕业,父亲希望他能学医,郭汝瑰一心装着科学救国,决定学工。

此时,堂兄郭汝栋已经有所作为,担任川军师长,他建议郭汝瑰去黄埔军校学习,成为一名有担当的军人。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4)

(郭汝栋)

正当郭汝瑰举棋不定时,考入同济大学的同学陈廷栋建议他:“现在政治腐败,救国不能靠科学或者实业等,干革命才是出路啊!”

郭汝瑰深受启发,他将名字改成“郭汝愧”,拖着简单的行李来到黄埔军校报道。

在校内,郭汝瑰阅读了陈独秀、李达等人的作品,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社会主义,才有新的出路。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5)

于是,他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但是却被告知组织需要考验一段时间,因为他的堂兄担任国民党重要将领。

1927年4月,蒋介石决定在武汉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虽然消息还未传出来,但在黄埔军校主持校务的吴玉章对此事略有耳闻。

他秘密把傅秉勋和郭汝瑰叫到办公室,告知两人可以提前毕业,并到四川阻止蒋介石这一计划。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6)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为何吴玉章单独叫这两个人呢?原来当时的川鄂边防副司令郭汝栋是傅秉勋的妻兄,同时也是郭汝瑰的堂兄,有了这层关系好办事。

吴玉章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蒋介石已经宣布叛变,极大可能攻打武汉,四川军阀杨森将大力支持,你们要做的 就是让郭汝栋阻止杨森配合蒋介石,劝阻不成,可让郭汝栋等杨森出川后,在后方给他们致命一击,如果郭汝栋不同意,那么就只能劝阻他不要帮助杨森。”

郭汝瑰和傅秉勋依言而行,但郭汝栋表面选择了第三种做法,实际上早已向蒋介石“示好”了。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7)

虽然任务失败,但郭汝瑰在1928年5月8日,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国名党内部潜伏。

后来,蒋介石走上了彻底反共的道路,他下令“清除共产党人”,郭汝瑰的接头人袁镜铭不幸丧命,郭汝瑰和组织失去联系,决定前往日本士官学校深造。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8)

(蒋介石)

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郭汝瑰的命运,让他和组织失去联系长达15年之久,也让他的政治之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蒋介石反共期间,为了不和蒋介石同流合污,郭汝瑰选择读书提高自我,后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愤怒的郭汝瑰决定从日本退学回国。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9)

(九一八事变)

郭汝瑰回国后,继续在中国陆军大学深造,并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被举荐到陆大研究院继续学习。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兵谏,以劝阻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迫于无奈,蒋介石只能选择答应,郭汝瑰认为国家有救了,在同学的举荐下,他担任了第14师参谋长,参与抗日。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汝瑰率领14师参加华北抗日战争。

后来,日本攻打上海,蒋介石又命令郭汝瑰参加淞沪会战。

在敌人猛烈的进攻下,郭汝瑰亲自率领士兵坚守阵地,当士兵发出撑不住的求救信号时,郭汝瑰从指挥部里直接冲出来,亲自督战,他还留下了遗书,誓与阵地共存亡。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1)

(淞沪会战)

经过7天7夜的血战,8000多士兵仅生还2000多人,但阵地还在,郭汝瑰英勇抗敌的光辉事迹也因此遍传开来。

郭汝瑰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有勇,更有谋。

武汉会战打响之前,郭汝瑰看到国名党领导的作战方案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这样打,武汉会和南京一样,只要有一处被敌人入侵,其他的将面临全线崩溃。

郭汝瑰不仅否定了这个作战计划,更实打实地提出了建设性方法:“我认为可以利用武汉的地势,和敌人在外围打仗。”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2)

(武汉会战)

国民军听从了郭汝瑰的建议,避免了重大伤亡。

郭汝瑰的名号越来越响亮,陆军一级上将陈诚把他提升为第20集团军参谋长,蒋介石把他任命为暂5师师长。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3)

(陈诚)

在鄂西会战中,郭汝瑰同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提出了更好的作战计划,让陈诚竖起了大拇指。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4)

但郭汝瑰在国民党内部没待多长时间,就厌恶了国民党内官官相护、腐败至极的制度。

抗日战争还没结束,蒋介石就已经在讨论反共的计划了。

郭汝瑰决定重新联系组织,在同学的引荐下,他联系上了共产党人董必武。

董必武建议郭汝瑰听从国民党的安排,前往美国做调查并提供情报。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5)

(董必武)

就这样,郭汝瑰开始走上了秘密向共产党提供情报的道路,他记了满满8本笔记本,每天过得如履薄冰。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6)

1948年10月,根据郭汝瑰提供的情报,共产党成功灭掉了国民党新六军。

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中,有了郭汝瑰的帮忙,共产党如虎添翼。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7)

(淮海战役)

这也引起了国民党内一小部分人的怀疑,比如杜聿明一直对郭汝瑰紧咬不放,反复想探清他的真实身份。

但郭汝瑰的知名度和亲信力牢不可破,杜聿明等人对他的怀疑,丝毫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1949年12月,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躲到了台湾,郭汝瑰直接起义,带着国军72军一起倒向共产党。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8)

转眼到了1960年,陈毅、周恩来等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还邀请了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出席。

蒙哥马利彬彬有礼地向杜聿明请教:“您的大名早已传遍海内外,我想请问什么时候可以见一见您领导的百万雄师?”

一听此言,杜聿明内心波澜起伏,但他还是云淡风轻地指了指旁边的陈毅说道:“我送给他了。”

蒙哥马利不解又追问道:“你没留下一部分吗?”

杜聿明拍了拍自己,无奈地回复到:“留下了,留下了我一个人。”

陆毅听完这些对话,非常不服气:“你哪里肯这么大方地放手,这都是我们一个一个夺过来的。”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19)

(陈毅)

确实如陈毅所说,杜聿明并没有那么大方。

时间拨回1949年,战略决战性战役淮海战役就快出现分晓,杜聿明领导的30万军被华野解放军包围,最后全部被俘获。

这场战役之所以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一来是因为蒋介石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二是因为国民党里有人向共产党员传递了此次作战的情报。

杜聿明知道一定是有人泄了密,却不知道具体是谁,而他心中已经了质疑的对象--郭汝瑰。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20)

但苦于无证据,这件事一直成了他心中的谜。

1981年5月,杜聿明病重,弥留之际,他一定要见郭汝瑰,郭汝瑰前来探望他。

杜聿明抓着郭汝瑰的手,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我的时日无多,今日只想知道一件事,当年你是不是共产党派来的?”

郭汝瑰微笑地握住他的手:“不必执着于此,当年我们仅仅是立场不同罢了。”

面对这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杜聿明并不满意,但没过多久,他就病逝了。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21)

16年后,郭汝瑰的女儿从外地回家,庆祝父亲90岁生日,让父亲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女儿给父亲过完生日准备离开时,郭汝瑰决意要送女儿去机场,但不幸却发生了车祸,抢救无效去世。

杜聿明夫妇(1981年杜聿明住院后)(22)

一代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在追悼会上,中央军委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赞誉!

郭汝瑰虽然离去很多年了,但是他的爱国热枕永垂不朽。

红色特工留传奇,一身清白留人间!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END—

作者|恋小暖&一钒

责编|沐阳


往期推荐:

20年前,大连五七空难112人遇难,调查发现一乘客购买7份保险

沈冰:优秀主持人一哭成名,38岁沦为阶下囚,她经历了什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