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来源资料(中华徐氏文史简读本)
徐氏来源资料(中华徐氏文史简读本)千百年来,流传“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许可以佐证若木受封的年代。当时,天帝有十个儿子,轮流作为太阳照耀人间。一天,十个太阳一起溜出来,同时出现在天空,给人间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地被烤焦了,庄稼干枯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许多人倒在地上昏迷不醒。这时,东夷集团中的神箭手后羿,目睹人间的苦难,怒不可遏,挺身而出,手挽一张红色强弓,将一支支白色羽箭向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九个,幸亏族中一位长者拉住后羿,最后一个太阳才得以保住性命。从此,天下因为只有一个太阳温润安宁。后羿也因此得到人们的拥戴,在夏朝中当政,掌握了大权。渐渐地,后羿骄傲自大起来,他到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老之药。这种灵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死,吃两颗可以飞天。后羿那美丽而善良的妻子嫦娥,常常因丈夫不听劝阻而闷闷不乐。一天,嫦娥乘后羿外出,偷吃了全部的灵药,结果飞升到天庭之外的广寒宫中,与白兔和桂花树为伴。唐朝诗人李
夏仲康九年(公元前2151年),伯益的第二个儿子若木被封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从夏朝初建立,历夏、商、周三朝,至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长达1600多年,从当今已知出土文物的资料中看到,徐国在西周初期已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国家,其氏族的团结性和政权的巩固性,在其他氏族的建国史上所罕见。
但是,长期以来,无论在中国史稿中或在历史教科书上,都只提及东夷、徐戎,很少提到徐国,只有在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关于徐国的研究。这是因为徐国地处东夷,与中原(华夏)正统文化系统不同,所以从正统文化观写出来的历史,徐国被打成另册,记载异常简略。又因为当时的文字尚处于蒙发时期,加之明、清时黄河改道、洪泽湖的形成,淹没了徐国都城,徐国的灿烂文化被大水冲毁或淹没在洪泽湖底,所以留下史迹不多,有待史学界和考古界进一步发掘考证。
第一节 若木受封
徐国第一位国君若木,关于他的受封年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大约在夏启六年(也有说九年)。清代徐时栋在《徐偃王志》中说,若木因伯益佐舜助禹治水有功,夏时受封于徐。江西徐长青、刘新宇在《探索徐国逐渐走进视野》一文中说大约在夏启六年,为了永绝后患,夏启杀掉了伯益。为了安抚和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次子若木封于徐,建立徐国。
另一说是夏仲康九年。扬州徐高义先生在《徐氏根源在何处》一文中记述: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徐晔,江夏太守徐仲逊联名上奏折说:“大费(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舜妻以姚氏女,为虞官,训调鸟兽,舜赐伯益赢姓。夏仲康九年,益之子若木受封于徐,食邑东海。”
浙江东阳徐永生先生在《论徐国兴亡历史的始末》一文中分析,夏启无视他父亲举荐伯益为氏族联盟首领的举措,不可能在他登位之后分封伯益的儿子。而且,伯益的儿子正在愤懑,如何能接受启的封号?伯益长子大廉离开东土,不跟夏启合作,就是表示不服夏启的无信无诚。到了启的孙子仲康继位,对立情绪随着时间消磨而减淡。再说,仲康在位,主政的是东夷族后羿,“封徐”有了客观有利条件和环境。因此,以仲康九年定为徐国的始立之年,是妥当的。
千百年来,流传“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许可以佐证若木受封的年代。当时,天帝有十个儿子,轮流作为太阳照耀人间。一天,十个太阳一起溜出来,同时出现在天空,给人间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地被烤焦了,庄稼干枯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许多人倒在地上昏迷不醒。这时,东夷集团中的神箭手后羿,目睹人间的苦难,怒不可遏,挺身而出,手挽一张红色强弓,将一支支白色羽箭向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九个,幸亏族中一位长者拉住后羿,最后一个太阳才得以保住性命。从此,天下因为只有一个太阳温润安宁。后羿也因此得到人们的拥戴,在夏朝中当政,掌握了大权。渐渐地,后羿骄傲自大起来,他到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老之药。这种灵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死,吃两颗可以飞天。后羿那美丽而善良的妻子嫦娥,常常因丈夫不听劝阻而闷闷不乐。一天,嫦娥乘后羿外出,偷吃了全部的灵药,结果飞升到天庭之外的广寒宫中,与白兔和桂花树为伴。唐朝诗人李商隐将这段神话故事吟诵成著名的诗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二节 徐国的疆域及其都城
徐国的疆域及其都城,在16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几经迁徙,现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加以概述。
一、早期疆域
夏仲康九年,伯益次子若木受封徐国,其地“下邳僮县”。“僮”,方位在今安疆域在今江苏邳、睢,安徽泗县、灵壁一带。徐国早期(夏代)的史料很少,其发展情况难以考证。
二、中期疆域及其都城
商代中期,经过近千年的惨淡经营,徐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成为东夷诸小国的宗主。
张甫文、徐伯银在《古下邳历史简介》中记述:徐国第15代国君车,迁到古泗州(注:应为下邳)建都徐城。传至32代国君诞(注:即偃王)时,称雄东方。《后汉书·东夷列传》载: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徐国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徐偃王志》卷四载:“徐国地,方圆五百里。”
潢池,在山阳(今淮安)之西、海陵(今泰县)之北,地跨徐、扬两州。据《徐偃王志》卷四附“徐地图”一幅,这时期徐国的疆域,北抵山东东南部,南至淮水之南,东达淮阴、淮安一带,西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东北部,东西长七百五十里,南北宽五百里,包括江苏之徐州、泗州(今盱眙县)、邳州、桃源(今淮阴)、安徽之凤阳、亳州(今亳县)六州。
中期徐国的地名,见诸《经》《传》者,仅徐城、取虑、娄林、蒲隧、钟离等地,其余已无法查考。钟离在徐城西南,春秋之时,徐所自保,其后为楚有;取虑在徐城西北(今睢宁西部),相距二百多里。徐城东有蒲隧、娄林两地,相距不过百里而已。
1993年,在邳州北戴庄乡良王城遗址,因运河拓宽,穿越该遗址,发现“九女墩”古墓群(当地曾有“金銮殿”地名),经连续三次发掘,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其中19枚青铜编钟,上面镌刻“徐王之孙,永宝之用”铭文,经考古专家鉴定,为徐国宫廷乐器。
目前为止,“九女墩”古墓群共发掘四座,参与“三号墩”发掘的孔令远、陈永清等考古界专家学者认为“九女墩”是一座春秋晚期徐国王族的墓葬。“九女墩”及其附近的良王城遗址、鹅鸭城遗址(古武原城址)位于汉代武原县(今江苏邳县西北)境内,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徐人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如《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民,故至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武原治所即今邳州市戴庄镇境内鹅鸭城遗址)东山下,百姓随之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2006年8月1日,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林留根提供讯息:省考古部门在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进行了9个月的第二轮发掘,专家们确认,位于邳州的良王城遗址为春秋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具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堆积,林先生推断,从史书记载和考古现场相互印证的情况看,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多年的徐国国都。
“良王城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戴庄镇镜内李圩村以西100米京杭大运河东岸,因其紧临汉代城址“梁王城”而得名,1958年尚可看到城墙、金銮殿、庙宇、房舍等遗迹,高出地面数尺。“良王城”在史籍中有政治活动记载,可以佐证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三、晚期疆域及其都城
进入春秋时代,周王朝日渐衰弱,政治控制力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强盛起来,称雄争霸,征战不已。在诸侯大国势力既争夺又利用的恶劣环境下,徐国没有像偃王那样雄才大略的国君,也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楚、齐、吴等诸侯争霸中,不断受到攻伐、打击,其版图逐渐缩小,仅剩洪泽湖周边数县,在洪泽湖西侧的泗州(今江苏泗洪、安徽泗县一带)逐步站稳脚跟,理建徐国。按光绪《泗虹合志》所指,县城南三十里的半城镇,拟为晚期徐国都城。
半城镇,又名徐城,位于洪泽湖西岸,至元朝尚有断垣残壁。《泗虹合志》记载,徐城周长三里三,四周有城墙,建有城门楼。街道弯曲有致,布局合理,古朴典雅。北周时,徐城设置徐城县,属泗州。隋时称大徐城,唐初仍为徐城县治。宋、元时属临淮县,清乾隆四十二年,裁虹归泗,设州判于半城。清朝末年,半城是方园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7年后连遭土匪抢劫焚烧,1944年又遭日机轰炸,古镇容貌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山东西南部,安徽东北部和江苏北部乃至江浙沿海,都是徐国的疆土。徐国的都城几经变动,夏、商两代一直在山东的西南部;进入周代,为鲁国所迫,逐步向南迁到江苏北部的下邳,又南迁至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其中尤以邳州的徐城最为宏大,出土的文物之多、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学家蒙文通曾推测:西周、春秋前期,徐国疆土曾至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徐衰,然后吴越代兴,吴越之地即为徐人旧地。郭沫若三十年代也曾说过:徐人乃由山东、江苏、安徽接境处被周人压迫而南下,且入于江西北部者,则春秋初之江浙殆犹徐土者,亦未可知也。
第三节 徐国四十四代国君考略
徐国从第一代国君若木传到章禹失国,历四十四代。据南朝梁代王僧孺《百家谱》和清代徐时栋《徐偃王志》记载及综合江阴梧塍、江苏丹阳和浙江龙游等徐氏宗谱资料,其国君名讳虽互有差异,但四十四代世系相同。
一、四十四代国君简介
若木一征国一房一仁一豹一谦一佥一晔一祖禹一济一宝一宽一兴—强一车一能一弘一瑞一侍一世长一恭一祥一箨一安一忠一超一康一渰一彦一训一绥一诞一宝宗一仁一宏一希一虺一恭一畅一永一思一强一亘一章禹
第1世
若木——伯益次子,徐国第一代国君。《百家谱》称,若木为徐氏之始祖,配姜氏,生四子:征国、终、季、简
第2世
征国——若木长子,名赢调,承袭第二代国君,配周氏,生三子:房、珪、铣。次、三失考
第3世
房——征国长子,承袭第三代国君,配王氏(另说为周氏),生二子:卿、仁。长子卿封地失考
第4世
仁——房次子,承袭第四代国君,配皇甫氏,生一子:豹
第5世
豹——仁子,承袭第五代国君,配姚氏,生一子:谦
第6世
谦——豹子,承袭第六代国君,配钟氏,生二子:澄、佥。长子澄失考。
第7世
佥——谦次子,承袭第七代国君,配赵氏,生四子:圭、诜、起、晔。长、次、三子均失考。
第8世
晔——佥四子,承袭第八代国君,配曹氏,生二子:祖平、祖禹。长子祖平失考。
第9世
祖禹——晔次子,承袭第九代国君,配邹氏,生一子:济
第10世
济——祖禹子,承袭第十代国君,配柏氏,生一子:宝
第11世
宝——济子,承袭第十一代国君,配孙氏,生二子:绍、宽。长子绍失考。
第12世
宽——宝次子,承袭第十二代国君,配杨氏,生二子:兴、通明。次子通明失考。
第13世
兴——宽长子,承袭第十三代国君,配杜氏,生二子:明、强。长子明失考。
第14世
强——兴次子,承袭第十四代国君,配刘氏,生一子:车
第15世
车——强子,承袭第十五代国君,配葛氏,生一子:能
第16世
能——车子,承袭第十六代国君,配张氏,生一子:弘
第17世
弘——能子,承袭第十七代国君,配刘氏,生三子:茂叔、瑞、簋。长子茂叔失考。三子簋,生三子:元长、仲长、季长,均失考。
第18世
瑞——弘次子,承袭第十八代国君,配吴氏,生一子:侍
第19世
侍——瑞子,承袭第十九代国君,配韩氏,生三子:并、权、济。并、权失考。
第20世
济——侍三子,又名世长,承袭第二十代国君,配程氏,生一子:恭。
第21世
恭——济子,承袭第二十一代国君,配孙氏,生四子:伦、祥、远、同。伦、远、同均失考。
第22世
祥——恭次子,承袭第二十二代国君,配殷氏,生三子:簋、箨、笼。簋、笼失考。
第23世
箨——祥次子,承袭第二十三代国君,配薛氏,生二子:安、龙。次子龙失考
第24世
安——箨长子,承袭第二十四代国君,配郝氏,生三子:忠、质、琼。质、琼失考。
第25世
忠——安长子,承袭第二十五代国君,配谭氏,生一子:超
第26世
超——忠子,承袭第二十六代国君,配毛氏,生一子:康
第27世
康——超子,承袭第二十七代国君,配刘氏,生三子:渰、卿、相。卿、相失考徐国青铜器《沇儿钟》铭文
第28世
渰——康长子,承袭第二十八代国君,配甘氏,生一子:彦
第29世
彦——渰子,西周武王时,承袭第二十九代国君。彦参与周武王之师伐商纣。纣亡,武王义之,封彦忠义侯。配周氏,生一子:训
第30世
训——彦子,承袭第三十代国君,周武王封为东平侯。配项氏,生一子:绥
第31世
绥——训子,承袭第三十一代国君,周昭王拜为列国侯,绥不受,隐居泗州平原县东二十里徐里山中,传位于诞。配姜氏,生子诞
第32世
诞——绥子,字子孺。西周穆王时,承袭第三十二代国君。相传诞出生时无骨而好偃仰,故称“偃”,史称“偃王”。配姜氏,生三子:宗、衡、明
第33世
宗——偃王诞长子。周共王时,三十六诸侯国奏:宗父偃王行仁义,身既遁,而当复封宗为徐子。周共王念偃王深得民心,便复封宗为子爵,继续管理徐国,为第三十三代国君。配姜氏,生二子:仁、仕。次子仕失考
衡:偃王诞次子,《百家谱》作宝衡,又名伯漠。史载:在其父与楚大战败走时,衡中楚谋士李光禄诈称粮尽班师之计,在彭城麒麟谷口被陷伏兵计而亡。
第34世
仁——宗长子,又名续,承袭第三十四代国君,配唐氏,生子宏
第35世
宏——仁子,字逊敏,承袭第三十五代国君。相传,宏自幼聪明,十三岁时,周孝王征问何以治天下之道?宏回答:文治天下之本,武镇四方之威。周孝王十分赏识,宏袭国君后被封为大夫。配李氏,生子希
第36世
希——宏子,承袭第三十六代国君,配邹氏,生子虺
第37世
虺——希子,《百家谱》作尫,承袭第三十七代国君,配萧氏,生二子:恭、信。次子信失考。
第38世
恭——虺长子,字望生,承袭第三十八代国君,配侯氏,生子畅
第39世
畅——恭子,字垂先,承袭第三十九代国君,配郑氏,生子永
第40世
永——畅子,字可行,承袭第四十代国君,配江氏,生二子:恕、思。长子恕失考。
第41世
思——永次子,字及先,承袭第四十一代国君,配洪氏,生子强
第42世
强——思子,字仲理,通六艺之文。承袭第四十二代国君,配程氏,生子亘
第43世
亘——强子,字长公,承袭第四十三代国君,配孙氏,生二子:章禹、圭
第44世
章禹——亘长子,生卒不详,承袭第四十四代国君。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冬,徐国为吴所灭。
注:史学界、考古界公认,春秋末期,徐国的国君是第四十三代徐王仪楚和其子章禹。
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出土徐国青铜器盥盘(注:一种盛水或食物的容器),其内底部有12字铭文“䣄王义楚,择其吉金,自做盥盘”。考古专家认为“䣄王义楚”即徐国第四十三代国君亘。
徐国四十四代国君,历夏、商、周三朝,有史书记载的,仅驹王、偃王、仪楚、章禹
郭沫若先生在195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人物》第42页译文:佳正月初吉丁亥,徐王庚之淑子沇儿,择其吉金,自作和钟。中翰且扬,元鸣孔皇。孔嘉元成,用盘饮酒,和会百姓。淑于威仪,志于明祀。吾以晏以喜,以乐嘉宾,乃我父兄庶士。皇皇熙熙,眉寿无期,子子孙孙,永保鼓之。
现代语言:在正月丁亥的大好日子里,我(䣄王庚,即第二十七世康)为了庆贺沇儿的生日,选择最上等的材料,铸作很大的、指挥乐队的和钟。悠美的乐声,飞翔云天。在这大美大喜的节日里,大家开怀畅饮吧!到会的都是王亲国戚,贵族好友。看到你们慎重的修饰仪表,丰姿翩翩,刚柔得体,我非常高兴。嘉宾们、父辈、兄弟、朋友们,但愿天长地久,延年益寿,让我们欢乐地享受,把幸福留给子子孙孙,吩咐他们要永远守持这样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