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玉林赵姓语言有二:一是客家话,二是桂东南粤语方言。语言习俗得姓始祖得姓始祖造父像。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将其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正在这时,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传来,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

赵姓图腾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1)

赵姓图腾

【释义】赵是东夷民族少昊族群的一支伯赵氏的族称。赵姓图腾由奔走的高大巨人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图形组成。肖是玄鸟燕子的象形。伯赵氏以玄鸟为图腾,故赵从“肖”。

《说文》中说:“赵,趋赵也。从走,肖声。”其本义当作疾行、超腾之意。在赵氏得姓之前,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在以玄鸟燕子为氏族图腾的族徽中,“肖”表示玄鸟燕子,供奉于右边的神案上,而左边则是疾行的人形,以示氏族崇拜。因此,在古代,“赵”“肖”“御”3个字同义互通。

得姓始祖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2)

得姓始祖造父像。

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将其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正在这时,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传来,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

语言习俗

玉林赵姓语言有二:一是客家话,二是桂东南粤语方言。

赵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赵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43701人。

家风家训

敦孝悌 睦宗族 力本业 慎交游 和兄弟 训子弟 尚勤俭 戒争讼 遵法律 禁非为 (赵氏家训十条)

赵姓渊源

赵姓出于嬴姓,其始祖为造父。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远古时帝颛顼,他的裔孙叫伯益,是嬴姓的先祖,在帝舜时赐给嬴姓。传至第13世为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造父为穆王驾车西行,因平叛有功,穆王便封他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以后造父的子孙就以封邑为氏,称赵氏。战国初年,造父的7世孙叔带入晋国为候,至第12世孙赵襄子时,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赵国后被秦国所灭,其王室和百姓便以国名为姓。另外,赵姓在历史上也有王朝赐姓的,如宋朝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等因赐改为赵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为赵姓的。

赵国亡后,赵姓族人主要分布在邯郸、天水和东城,其中居甘肃天水的是赵国末代君主赵嘉的后裔。汉代时天水赵氏成为最大的支系。唐末五代时,出自河北涿郡赵广汉的后裔赵匡胤灭周建立北宋,涿郡赵氏才成为赵氏最大的望族。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春秋战国时期,赵姓已播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秦后一部分赵姓迁徙天水,繁衍成一望族。西汉时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始有赵姓散居两广。至东汉,赵氏从天水再迁入中原,至唐宋又形成了南阳一大望族。唐宋是赵氏的繁荣昌盛时期,由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赵氏人口空前发展,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南宋时,河北两支赵氏始迁江苏、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明清以后,在赣、闽、粤的赵氏,有的迁居台湾乃至海外,也有的迁居广西。

北流新圩的大小“司马第”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3)

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大司马第”镬耳楼。

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有两座“司马第”,并有“大司马第”和“小司马第”之分。“大司马第”和“小司马第”都有“司马第”门额,除了立匾时间不同,其他都基本相同。而两边的门联都是“金城世泽长,玉尺家声远”。这是赵氏宗祠的通用联,上联典说西汉赵充国,以70高龄驰骋金城,招降破故。下联典说唐末赵光逢,时人以其方直温和,称之“玉界尺”。

清雍正年间,北流“木园赵”先祖赵文庆与金兰结义兄弟吴文清由粤入桂定居。如今吴赵亦异姓如同族,情同手足,互帮互助,在当地传为美谈。

因司马之职历朝长期沿用,民间有“司马者,非荣即贵”之说,因而古代任过同知的官员,致仕后往往在自家宅第前悬挂“司马第”匾牌。新圩村两块“司马第”匾牌均为赵文庆之孙赵锡爵所立。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4)

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小司马第”门楼。

赵锡爵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考取了举人学衔,被朝廷封司马官衔,按照惯例直接钦命为知州。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月,在未建镬耳楼前,赵锡爵就在赵姓老祠堂(“木园赵”总祠)立“司马第”匾牌。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八月,趁新建成的镬耳楼回火进人之机,赵锡爵又立“司马第”于府第前。自此后,乡邻均尊称北流“木园赵”为“司马第赵”。由于老祠堂那边的“司马第”远比镬耳楼的“司马第”规模小,就称为“小司马第”。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玉林赵姓,都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分布于全市8个县(市、区),有近5万人。

根据家谱记载,赵氏来祖在玉林开基的时间最早是元、明朝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周朝时期,赵族的始祖造父,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周王赐赵城给造父以地得姓。公元前403年,赵籍以姓立国,在中原建立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公元前207年,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把中国版图扩展到岭南之外。至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河南开封缔造大宋皇朝,首创赵姓的辉煌,延续18代皇帝,创立赵族帝业319年不平凡的历史,使赵姓显赫于世。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在危急关头赵构逃脱金兵的追杀,南迁到南京,建立南宋政权。公元1279年,维持153年的南宋又惨败于南侵的元军。改朝换代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灾难的降临,终致赵族家破人亡,幸存的皇室宗子及他们的后代四处逃难,往南迁徙流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保命谋生。他们的子孙后代于明代初期至清朝之间,先后有赵德珙、赵允中、赵延昌、赵龙庄、赵天惟、赵文庆、赵宗显、赵时衍、赵友绍等27位始祖转迁玉林各县(市、区)开基落业、繁衍生息,至今已延续近40代人,逐渐恢复了名门望族的形象。

玉林赵姓由于历史的缘故,来玉林发展的时间有先后,分居在全市8个县(市、区)、52个乡镇、212个自然村。其中比较大的宗支有:

1.兴业赵允中支系:赵允中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第16代孙,明嘉靖二年奉命从广东珠玑巷到兴业县任县史,数年后解甲归田,回到山心镇旺山村定居,墓地落在山心镇公和村锠盖山。

2.博白凤山赵天惟支系:出自宋太祖赵匡胤支系,于明朝宣德年间自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高塘乡南街村迁入广西博白县东南部周罗堡斗垌村(博白县凤山镇斗垌村)。

3.博白县赵时衍和赵荪彦宗支:出自宋魏王赵廷美(赵匡美)支系,于明朝万历年间从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郎湖迁居广西博白县白沙堡的白中老鸦坡村(博白县三滩镇白中村)。

4.北流赵文庆(木园赵)支系: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16代孙赵文庆(其先祖北宋末年由河南开封迁至广东),从广东惠州府永安县迁居广西北流市,先在民乐斗口村居住,后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迁至新圩镇修翰坡村,建起赵家大院,经不断扩建,至嘉庆年间其孙赵锡爵殿试中司马官衔时完善,成为现存的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司马第赵”,至今已280余年,繁衍子孙十余代,历史悠久。

本姓人自评

玉林赵姓,是大宋皇族荣光下的名门望族,富有“中华第一姓”的光荣历史。

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乱纷争,宋亡后,赵氏幸存的皇室宗子及其后人,往南迁徙流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他们的子孙后人,于明清时期,先后有27位祖公转迁玉林开基立业,至今已有600多年。长期以来,由于我族富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27位祖公在玉林这块宝地上扎根,睦邻善友,繁衍生息,勤劳致富,创造了玉林赵姓美好的今天,逐渐恢复名门望族的形象。

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光荣职责。所以,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寻根问祖,开展认亲、联谊、祭祖等活动,团结广大宗亲,组织联络分散居住在玉林各县(市、区)的广大宗亲,成立了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玉林分会,带领广大宗亲,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国家、热爱家族、热爱家园,铭记团结、友爱、敬业、拼博的精神。同时,举全族之力,由广大宗亲捐钱出力,建好一座三层300多平方米,方便宗亲聚会、学习、交流的赵姓会馆;办起奖学基金,先后6年共奖励参加全国高考成绩优秀的赵姓子女312名;高标准规划落实占地17亩的赵家文化大院,并已完成一期8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任务,为传承赵家文化做了很多扎实工作。

今后,我们玉林赵姓宗亲,将以新的姿态、新的思想、新的措施,为继续传承赵家文化作出新的贡献!(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玉林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俊璋)

专家点评

赵姓是通谱《百家姓》的第一姓,起源于嬴姓,始祖为造父。赵氏明君治世有三个时期: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汉之际有南越国,宋朝历300多年。大宋文化是中华文化鼎盛时期,光耀千秋。其中,程朱理学大成,宋词大放异彩;唐宋八大家,产于宋有6家;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因此,明朝宋濂叹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根据当时官方对于生产的记载,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北宋儒学复兴、经济文化蒸蒸日上的景象。

历史上赵氏不仅帝皇多,而且忠君宰相者也不少。这些明君忠臣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治国理念。如“赵氏托孤”“斧声烛影”“金匮之盟”“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半部《论语》治天下”等。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纵横捭阖,威镇八方。

迁徙玉林的赵氏族群,均为宋朝皇室后裔。从清代谱牒中可知,他们多自明清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迁入,现已繁衍至第35-38代。而且这些分支字派,辈份清晰,瓜瓞绵延。玉林赵氏族群扎根宝地,睦邻善友,遵守《家训》《家规》《家约》,体现了“孝、睦、慎、读、和、勤、俭、约”的丰富内容。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赵氏族群崇文尚武,艰辛创业,商贾俊杰层出不穷。正如清代博白籍进士赵古爵吟道:“矍铄如翁能几人?据鞍上马倍精神。旌旗一指摇山岳,鼙鼓三声靖海滨。”其诵马伏波,又何尝不是颂赵氏望族呢!(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 赵彦行)

家族名人

赵允中 号惠朝,生卒年不详,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第16代孙,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他为人慷慨,性敏而豪,入学遁升登仕郎,尝谓人曰:非离乡土不足以创宏图而成大业。遂于明嘉靖二年奉令至广西兴业县任县史,掌管民房,声威卓著。数年后去职,退隐兴业县山心镇旺山村,躬亲农圃,建居创业,家道粗安。生子五人,俱惟勤俭。终后与淑配韩氏合葬于兴业县山心镇公和村锠盖山之上。

赵天惟 生于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入迁博白凤山的赵姓始祖。他是赵匡胤16世孙,从小胸怀大志,勤奋好学,能文能武,机智勇敢,为都督职。时值粤西社会动荡,寇贼猖獗,奉旨征剿,屡立战功,为保卫边疆作出了贡献。在平定粤西不久再次奉命复征,兵马尽丧在交趾。班师途经博白时,见此处山清水秀,便率家眷20余人定居在博白县凤山斗垌村竹港口,繁衍生息,现此分支有5000多人。

赵锡爵 公元1779年出生,北流市新圩镇“木园赵”后裔。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丁卯岁,赵锡爵到桂林参加科举省试,结果当年落榜,留在桂林,一边以卖字维持生活,一边攻书备考。三年后,他再次参加桂林科举省试考试,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取了举人学衔,被朝廷封司马官衔,按照惯例直接钦命为知州。自此后,乡邻均尊称“木园赵”为“司马第赵”。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月,喜升“司马第”匾于老祠堂(新圩村第8、9村民小组“小司马第”)门额上,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八月,趁镬耳楼回火进人之机,又升挂“司马第”匾于镬耳楼(新圩村第五村民小组“大司马第”)门额上。

赵廷椿 公元1814年生人,北流市新圩镇“木园赵”后裔。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岁,高中丁未恩科进士,任职云南,官至知府,为人正直,为官清正廉洁,在任期间忠于职守,造福一方,官声斐然。可惜没几年,就魂归他乡,令人痛惜。赵廷椿高中进士之后即在新圩村进士楼升起“进士匾”,但因历经社会动荡,朝代更迭,“进士匾”不知何时已遗失,匾上所书具体内容也难以考究。

赵雄武 公元1928年出生于博白县三滩镇鸦桥村,为赵时衍支系后裔,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民兵剿匪,任乡民兵队长。在剿匪中,他机智勇敢,奋力杀敌,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次,毙俘敌人20多名,立大功两次,小功一次,被广西军区授予“民兵战斗英雄”称号。1952 年,他参加北京国庆观礼团,出席全国英模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国防部奖励其手枪一支。

中华“第一姓”赵姓:皇族荣光下的名门望族

关于姓氏,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中,赵氏一族,精英辈出,人才济济,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灿烂辉煌而又沧桑厚重的华章。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5)

博白县三滩镇白中村赵氏祠堂悬挂的诗词。

帝王之姓成《百家姓》第一姓

翻开《百家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赵钱孙李”。赵姓为什么能在《百家姓》的500多个姓氏中位居首位,成为《百家姓》中的第一姓呢?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初年编订的,而宋朝的皇帝姓赵,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姓居《百家姓》中的首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可见,赵姓作为帝王之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为显赫的。

根据《姓纂》记载:“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赵氏始祖名造父,是轩辕黄帝之后,也是佐禹治水有功,受舜帝特赐嬴姓的伯益的十三世孙。他生于公元前约十世纪的周代,善驭马为周穆王驾车。王游昆仑,乐而忘返,徐偃王兴兵作乱,直捣京师。城内上下,人心惶惶,几有不保之势,幸得造父得八匹骏马,替穆王驾车。一日而返,号召各路诸侯,纷纷发兵讨伐徐偃王,把徐偃王追杀。周穆王论功行赏。因造父功劳大,赐封伯爵,并赐赵城受禄,赵氏由此而得其姓,世代相传至现在,已有3000多年。当时的赵城,是今山西洪洞县,赵姓家族人口从此繁衍起来。后来这个家族繁衍到天水(现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和涿郡(现今河北省涿县)遂而分布天下。

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至涿县赵匡胤得天下,建立宋朝,赵姓得以宗族大繁衍。

据最新的统计材料,“赵”在中国十大姓中,排行第七位,人口已逾5千多万,赵姓的分支姓氏有11个。其中“马”姓最大,他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代,秦灭赵国时,赵奢孙子逃到陕西咸阳,改为马姓,繁衍成今日人口近3千余万的大姓。在今天仅赵姓与马姓相加,人口近一亿,蔚为大观。

治乱世几度立国成皇族

赵姓排名第一的姓(中华第一姓赵姓)(6)

博白县三滩镇白中村赵氏祠堂,是入迁博白的始祖赵时衍定居并励精图治、逐渐富裕后兴建的。

赵氏是中国两次建立统一王朝的两个姓氏之一(刘和赵,刘有两个统一王朝——西汉和东汉,赵有两个统一王朝——赵国和宋朝)。另外在正统之外的格局王朝,还有赵佗建立的南越国。

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造父十九代孙、叔带的十二世孙赵襄子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至其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后来经历了秦汉之乱、五代十国等战乱之后,赵氏子孙仍然凭借自己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赵氏族群延绵不绝,直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横空出世,给中国历史、也给赵姓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所说“唐宗宋祖”之“宋祖”指的就是赵匡胤。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重要的作用。宋太祖罢武修文,文治天下,使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富庶的国度,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而因为宋太祖的文治,中国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也在宋朝达到鼎峰: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这一类的科学著作也是在宋朝时期完成的;壮烈如怒发冲冠、霹雳弦惊,婉约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宋词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亦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且宋朝立国300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

宋朝的文治,由此可见辉煌灿烂。

除了这两个正统王朝,赵姓族群建立的王国,还有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

秦末(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赵佗趁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他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号“南越武王”,国都定于广州番禺。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南越国历经五帝,享国93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夏季,汉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

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从前219年作为秦始皇平定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治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允许越人参加政权管理、尊从越人习俗、因地制宜以越人“自治”等)的政策,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和辑百越”的成功推广,也为赵氏王国在岭南统治赢得了近一个世纪时间。

传承家族荣光再创宗族辉煌

玉林的赵姓族群,都是宋朝皇室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宋魏王赵廷美(赵匡美)这3支宗室世系的后代,分布于全市8个县(市、区),有近5万人。

玉林赵姓来玉几百年,已成为岭南都会姓氏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沿着宋太祖赵匡胤钦定的宗室世系字派写家谱,牢记宋太祖提出的:“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勿视富而轻贫,勿恃贵而娇宠”“孝祖宗、赡父母、须宗正、遵勿误”的训示,统一族人的思想,注意教育子孙后代,遵守钦定的家规、族律和礼教,规范族人的行为,沿袭着他们家族世代家风,从而使岭南赵姓逐步走向复兴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玉林赵姓族人敢于开拓,带头组织开展会亲、认宗、联谊、祭祖等活动,联系团结广大宗亲,和睦与共,振奋精神、发展经济,各县赵姓均产生了一批经济能人和文化名人。如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玉林分会前任会长赵子祥,在经商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回馈宗族,多次捐款捐物修桥铺路助学奖学,还捐献了300多平方米土地,并与全族宗亲共同出资建成了玉林赵姓会馆;现任会长赵树森致富后不忘家乡,积极捐款捐物,号召广大宗亲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对中国传统村落——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特别是赵家古祠“司马第”进行维修保护,凝聚了宗亲力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璋退休后,怀着对赵氏已成之功业的崇敬,对赵氏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2004年他把精力投入对赵氏族谱的研究整理,不辞辛劳从兴业到玉林再到广东,联络赵氏宗亲,参加广东赵氏全国会议,促进玉林赵氏与广东乃至全国赵氏的氏族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

同时,玉林赵姓宗亲虚心学习全国各地兴办赵姓公益事业的成功经验,于2000年组织全市各地宗亲成立中华赵姓全国总会玉林分会,2012年底凝聚全族力量,建成300平方米三层楼房的玉林赵姓会馆。2014年建立40万元奖学基金,奖励参加全国高考成绩优秀的赵姓子女,前后已进行6年,共奖励了312人。2015年2月建立玉林赵姓发展投资基金,目前已拥有基金300多万元,为发展和办好玉林赵姓公益事业打下基础,努力编写玉林赵姓历史的新篇章。

原标题:您贵姓 第五十期·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