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赵氏与嬴氏(关于嬴姓赵氏和秦赵共祖)
秦国赵氏与嬴氏(关于嬴姓赵氏和秦赵共祖)恶来的儿子女防到秦显祖非子,这五代里他们作为“甲级战犯”的后代是被剥夺了嬴姓的资格的,武王还将他们从东夷根据地全族迁到西陲与西戎作战,按现在的话就是把他们发配到边疆当炮灰使。当然与他们血缘最近的季胜一族还是一直明里暗里在照看着恶来后代的,上古的同姓同德就是这么回事,何况血缘关系如此接近。造父是嬴姓蜚廉后裔中最先得到封邑并建氏的,所以自造父始,与造父血缘最近的嬴姓后人都来依附(非子是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并以赵氏为大宗本家氏号。氏别贵贱就这样的,只有贵族、望族才有氏,平头百姓是没有氏的。你想拥有自己的氏,一是你想太多,二是去依附同姓里头亲缘较近且已经建氏的大宗,非子的前后几代就是这么个情况。而且“使复续嬴氏祀”注意一个“复”字,意思是恢复你祖先的荣耀(你说恶来助纣为虐,人家好歹也是一条杠杠的汉子),延续你嬴姓的祭祀。本来就是嬴姓,为什么要要恢复呢?说明之前有中断过,应该就是女防到非子这五
导言秦赵的后人很多,写这种文章也是冒着风险的(开个玩笑),因为流传下来的史料浩如烟海,每人接触的史料和史家观点不尽相同,稍有不合可能就开撕了。而且做学问最忌的是光环效应——一旦成为偶像或者标杆,那么他说的话就是圭臬是铁律,后人比较爱玩这一套。洒家却认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才有可能推陈出新。
简单说姓与氏的功能秦之前,姓与氏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伏羲分男女部族之后,姓就产生了,相当于自己的族号或者族徽,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别血缘。而氏呢,所谓的胙土命氏:被封了土地才有自己家族的氏(指的氏从自己这代出发向后伸延)。因此就有了姓明婚姻、氏别贵贱的说法,后世说同姓不婚,因为同姓之间是存在血缘关系的。
伏羲
士会、随会、范会
《史记》中的疑惑也许很多人对司马迁《秦本纪》中叙述非子时“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中的“使复续嬴氏祀”感到疑惑。太史公实在让人仰望,但是先秦称氏不称姓,到了秦之后的汉代姓氏已经融合,《史记》成书于姓氏融合之后,在姓氏的提法上有漏洞也不足为奇。洒家大胆臆测,太史公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至少他的表述拿到先秦就有问题,他说的嬴氏其实就是嬴姓。
秦显祖非子
黄帝到蜚廉谱系
而且“使复续嬴氏祀”注意一个“复”字,意思是恢复你祖先的荣耀(你说恶来助纣为虐,人家好歹也是一条杠杠的汉子),延续你嬴姓的祭祀。本来就是嬴姓,为什么要要恢复呢?说明之前有中断过,应该就是女防到非子这五代是不被允许的,五代之间的嬴姓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是周天子不承认你是合法的嬴姓后裔那也没辙不是?直到非子建功立业后才取得周王室的原谅,准许你建立宗庙祭祀自己的嬴姓祖先(宗庙在周代意义非凡,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摘去你们身上的罪犯后人标签,你们这一族人可以成为周代合法公民并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了。号为秦嬴的意思是秦(今甘肃天水一带)这块地方的嬴姓后人,因为嬴姓的祖先伯益是东夷族,主要在山东日照一带活动,现在把他们迁到西陲,前面冠以地名加以区别下,作为附庸地位不是很显赫,应该列在大夫之后吧,帮忙拱卫下西部边境而已。直到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赐为伯爵,把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他作为与西戎作战的基地,这样才被列为诸侯,有了自己的国号,自那以后才有资格以诸侯的身份与列国通婚交聘(晏子使楚时曾说:今日交聘,乃邻国往来之礼,载在王制),以侯伯的礼节觐见周天子。
秦先祖为何是嬴姓赵氏恶来的儿子女防到秦显祖非子,这五代里他们作为“甲级战犯”的后代是被剥夺了嬴姓的资格的,武王还将他们从东夷根据地全族迁到西陲与西戎作战,按现在的话就是把他们发配到边疆当炮灰使。当然与他们血缘最近的季胜一族还是一直明里暗里在照看着恶来后代的,上古的同姓同德就是这么回事,何况血缘关系如此接近。造父是嬴姓蜚廉后裔中最先得到封邑并建氏的,所以自造父始,与造父血缘最近的嬴姓后人都来依附(非子是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并以赵氏为大宗本家氏号。氏别贵贱就这样的,只有贵族、望族才有氏,平头百姓是没有氏的。你想拥有自己的氏,一是你想太多,二是去依附同姓里头亲缘较近且已经建氏的大宗,非子的前后几代就是这么个情况。
赵氏显祖造父
东夷族首领伯益驯养鸟兽的本事大,基因都流传下来了。秦赵的近祖蜚廉善走,造父善于驾御马车,非子善于牧马驯马,基本上一条线下来都是与马有关,而马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无须赘述,善于养马、驯马一来可以给王室做司机,二来可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很容易得到王室的青睐并建功立业。
再谈先秦男子称谓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先秦时代,几乎没有哪一个古姓的男性后裔是以姓为氏的(洒家是很肯定一个都没有,但是在文章中又不敢把话说太满,真是矛盾),其实道理也简单,既然称氏不称姓,那姓与氏就必然不能重合了,要不让人怎么明婚姻,怎么别贵贱?!上古这些古姓当中(姬、姜、姒、嬴、妘、祁、己、妫、姚、姞),尧是祁姓,陶唐氏,称唐尧;舜是姚姓,有虞氏,称虞舜,战国后期赵国名相虞卿就是舜的后代,以虞为氏。就是那位弃了相印跟着魏齐肝胆相照一起逃亡的贤相,钦佩之至!
所以,洒家认为先秦男子以国为氏或者以大宗本家为氏,那都是合理的。齐桓公可以称齐小白或是吕小白,楚灵王可以称为熊虔或楚虔(如《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楚灵王携诈灭陈蔡”中晋昭公曰:“楚虔暴横 吾兵力不逮,奈何?)。当然还是以大宗本家氏号氏的较多。所以始皇帝应呼为赵政才是、称秦政也无不可,当然在他没有成为国君之前贵族之间可以互称为公子XX,或者子XX,在史书上以第三者口吻转述时也可以呼为公子政抑或子政,这么说来,历史教科书和电视剧里头“嬴政”的说法确实有点low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