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赛道优质厂商)
(康复赛道优质厂商)1.2、伟思医疗具备丰富的产品管线,应用范围广 2016年公司实现了磁刺激技术的突破,2017年盆底磁刺激上市,公司持续开展盆底磁刺激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磁电联合”已经成为盆底及产后康复市场获得广泛认可的标准配置,也成功纳入《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 公司致力于通过脉冲磁和康复机器人,开启康复的全新时代,在康复领域成为中国领先供应商,同时全面布局皮秒激光、射频(私密、溶脂、抗衰)以及塑形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愚直接持有公司 39.45%的股份,通过志达投资间接持有公司 8.29%的股份,另外通过与公司监事胡平签署的委托投票协议间接控制公司 16.43%的表决权,总计控制公司 64.17%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目前公司主要拥有 5 家子公司,其中好乐医疗成立于2009年,公司持股 100%,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好翼电子,成立于2013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 蔡明子 龙永茂)
1、伟思医疗:康复赛道优质厂商,布局医美能量源器械获第二成长曲线1.1、公司概况:中国康复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伟思医疗于2001年成立,成立之时便定位于康复医疗器械市场,2020年于科创板上市。
目前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研发创新为发展驱动力,持续投入在电刺激、磁刺激、电生理、康复机器人、医美能量源设备等方向的先进技术研发,并完善产品布局。
公司致力于通过脉冲磁和康复机器人,开启康复的全新时代,在康复领域成为中国领先供应商,同时全面布局皮秒激光、射频(私密、溶脂、抗衰)以及塑形磁。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愚直接持有公司 39.45%的股份,通过志达投资间接持有公司 8.29%的股份,另外通过与公司监事胡平签署的委托投票协议间接控制公司 16.43%的表决权,总计控制公司 64.17%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目前公司主要拥有 5 家子公司,其中好乐医疗成立于2009年,公司持股 100%,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好翼电子,成立于2013年,公司持股 100%,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中科伟思,成立于2017年,公司持股 100%,主要负责公司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工作;长沙瑞行成立于2021年 2 月,公司持股 100%,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伟思研创成立于2021年 4 月,公司持股 100%。
2016年公司实现了磁刺激技术的突破,2017年盆底磁刺激上市,公司持续开展盆底磁刺激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磁电联合”已经成为盆底及产后康复市场获得广泛认可的标准配置,也成功纳入《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
1.2、伟思医疗具备丰富的产品管线,应用范围广
伟思医疗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后,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管线,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1)电刺激类:主要包括 MyOnyx 生物刺激反馈仪、MyoTrac 生物刺激反馈仪、瑞翼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等产品,应用于妇产科、盆底康复中心、康复科、月子会所等科室及专业机构,用于尿失禁、排便障碍、盆腔脏器脱垂、腹直肌分离、腰背痛、子宫复旧、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废用性肌萎缩等疾病或症状的治疗及训练;
(2)磁刺激类: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和脉冲磁恢复仪,应用于精神科、心理科、妇产科、月子会所等科室及专业机构,用于神经电生理检查,心境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的辅助治疗,以及尿失禁、便秘及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或症状的治疗;
(3)电生理类产品:主要包括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团体生物反馈仪、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新生儿脑电测量仪,应用于焦虑症、儿童多动症、新生儿科等生物反馈治疗;
(4)耗材及配件:主要包括阴道电极、直肠电极、盆底训练探头和盆底肌肉康复器;
(5)康复机器人产品:包括 X-walk 系列和 X-locom 两个产品系列,可协助截瘫患、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协助术后或者其它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医美能量源产品:主要包括塑形磁、射频、皮秒激光等仪器。
1.3、伟思医疗营收端和利润端保持稳定增长
伟思医疗总收入自2013年的 0.49 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 4.3 亿元,2014-2021年 CAGR 约 31.19%,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13年的 0.14 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 1.78 亿元,2014-2021年 CAGR 约 37.42%。
根据公司对2021年年报所解读,盆底及产后康复渠道,2021年增速放缓至 6.02%,主要是由于2021年的产康电刺激产品的销售,受疫情、分娩量下降以及现有渠道饱和等不利影响,收入出现下滑(-17.56%);
在盆底院外市场,由于盆底磁产品获得了产康连锁/KA 客户青睐,销售火热,因此盆底院外渠道在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27.85%;对于盆底电刺激产品可能面临的市场饱和,公司在2017年便上市了磁刺激产品并持续推广,目前磁刺激产品已经接力电刺激,在盆底市场获得全面且领先的竞争优势,2021年同比增长高达 83%,销售破亿元,盈利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伟思医疗有望通过磁电联合,带动盆底市场恢复稳定持续的增长。
康复渠道,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和消费升级的驱动,2021年实现营收同比 28.69%的增长,营收占比接近 40%;广东、新疆,浙江等新增医保收费的地区,TMS、生物反馈等产品需求明显放量;运动康复-Xwalk 系列已于2021年 7 月获批上市,年内取得了从 0-1 的突破,截止目前已在多家医院完成装机。
2.1、需求端:目标人群总量持续增长
康复医学是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体系。 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 科的硕果之一。
40 余年来,中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对康复医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公立综合医院已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康复医学科体系,民营专科医院也已从 90 年代的初生萌芽状态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态势。
根据亿渡数据,2019年中国康复需求人数高达 4.6 亿,其中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数量最多,2019年达到 3.2 亿人,其次为感觉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群分别达到 1.4 亿人和 0.6 亿人。
康复医疗的目标人群包含残疾人群、疾病损伤患者、老年人、慢病患者,以及运动和产后女性等群体,需要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疾病康复:目标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慢病患者、残疾人和疾病损伤人群,其中,老年人和慢病人群的数量规模最大;
(2)产后康复:主要是指女性在产后身体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
(3)运动康复:主要针对运动损伤人群;
(4)儿童康复:我国儿童康复由脑瘫开始扩展,现主要涵盖患有脑性瘫痪、癫痫、脑炎后综合征、脑外伤后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以及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导致智力、听力、精神、肢体、言语等功能障碍的特殊儿童。
康复医疗的目标人群总量在持续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2019年中国精神医院诊疗人数每年稳定增长中,2020年因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为 4594 万人;2013-2020年中国持证残疾人数量也在逐年稳定增长中,2020 年为 3780 万人。而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 2.6 亿,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约 1.9 亿人。
2010-2020年间,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 5.44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 4.63 个百分点,表明了我国人口结构正在进行较大改变,老龄化加速,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8-2019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后中度及重度失能的人群占比显著上升,达12~14%。人口结构的改变也有望加速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康复医疗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和康复医疗服务市场持续增长。
根据沙利文数据,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 175 亿规模增长至2021年的 480 亿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 22.3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 810 亿。
根据艾瑞咨询,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由2016年的400亿规模增长至2021年的1100亿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22.42%,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 2110 亿。
2.2、供给端:康复科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康复专科医院 301 家(其中公立 146 家,民营 155 家),2019年增加至 706 家(其中公立 161 家,民营 545 家),仅占综合医院(2019 年共 19963 家)的 3.5%左右。相较于我国庞大的康复需求人口基数,难以满足人民康复需求,供给端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对康复医疗的支持性政策也将持续带动行业发展。
在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康复救助后,使康复医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提高了社会和政府对康复医学事业的重视程度,国家对康复医疗也逐步进行了一定的政策扶持。
2021年 6 月卫健委、医保局等国家 8 部委再次出台《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政策文件,力争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 10 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6 人、康复治疗师达到 10 人。
到2025年,每 10 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8 人、康复治疗师达到 12 人。每个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超过 300 万的地级市至少设置 1 所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常住人口超过 30 万的县至少有 1 所 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常住人口 30 万以下的县至少有 1 所县级公立医院设 置康复医学科门诊。
医保覆盖康复项目从 9 项增加至 29 项,范围扩大,推动消费需求释放。原卫生部/卫键委、人社部联合多部门于2010年和2016年分别颁布《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和《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先后将 1 个评定性项目和 8 个治疗性项目、8 个评定项目和 12 个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覆盖人群从残疾人为主扩大到了各类患者,康复领域从主要为肢体障碍扩大到肢体障碍、精神障碍、言语障碍、听力障碍等范围。对于提升我国基本医保在康复领域的保障水平、减轻康复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医疗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弥补供需缺口。
我国已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急性期,康复在三级综合医院,以疾病急性期患者为主,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及时下转患者;
二是稳定期,康复在康复医院或者以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
三是恢复期,康复进入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
我国康复医疗资源供给存在缺口,医疗体系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政策支持引导,有望促进体系不断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拉动康复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
地方医保局逐步落实康复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
2021年 9 月 16 日,盐城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拟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公示》,共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78 项,其中 16 项为康复项目,我们参考三级医院拟调整价格与盐城市三甲医院盐城市中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对比,康复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方向均为调增,调增幅度最低 38%,最高 88%,平均调增幅度 54%。在政策支持康复医疗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下,康复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望提升。
2.3、竞争格局:厂商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
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属于近年来新兴的医疗领域,康复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厂商数量众多,行业呈现企业林立的局面,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竞争格局来看,康复器械行业品种众多,国内市场的高端康复器械主要被国外垄断,进口产品占主流,目前我国国产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仿制为主,缺乏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康复器械。
近年来少数国产康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凭借在细分领域的长期技术和渠道积累,面对迅速扩容的细分市场领域,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美誉度,在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优秀企业。
国外主要康复器械生产企业有 DJOGlobal Inc.(总部美国,母公司已上市)、BTLCorporate(总部英国,未上市)、OGWellnessTechnologiesCo. Ltd(总部日本,未上市)等,国内主要康复器械生产企业有已上市的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普门科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普门科技因业务线较多,我们选取翔宇医疗、普门科技康复板块、麦澜德来与伟思医疗进行比较。
伟思医疗在营收端超过普门科技康复板块与麦澜德,与翔宇医疗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中;毛利率处于持续增长过程中,2021年毛利率已超过其他三家公司。
伟思医疗的康复产品主要聚焦在电刺激、磁刺激、电生理和康复机器人四大板块。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电刺激、磁刺激和电生理,康复机器人板块正在积极布局中。
公司将通过脉冲磁、康复机器人以及电刺激、电生理等产品打造康复全场景,全面布局康复赛道的主流和高端品类。
同时,伟思医疗也在全面布局医美能量源市场主流的皮秒激光、射频、塑形磁产品,对标国际标杆(热玛吉、超皮秒、Inmode、BTL 等)。
在我国合规化医美市场不断扩容的基础上,伟思医疗有望成为国内医美能量源器械市场稀缺的集研发、销售、合规为一体的品牌厂商。
3.1、电刺激:主要应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和神经康复两大领域
电刺激治疗指利用特定参数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组织,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肌肉收缩、镇痛等效果,从而完成康复治疗的技术。
电刺激治疗技术已经历了超过 50 年的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康复途径,被广泛应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和精神康复等领域,其中以盆底及产后康复和神经康复最为主要。
在盆底及产后康复市场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产妇人群和中老年女性盆底疾病患者。
随着2016年 1 月 1 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正式施行,以及2021年 5 月 31 日三胎政策的实施,我国产妇仍有望维持较大规模,而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二胎产妇盆底疾病等并发症发病率更高,治疗量增加,盆底及产后康复需求更大。
此外,根据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表的数据,年龄为(53.61±7.06)岁,盆底疾病患病率为 65.24%。
随着中老年女性对于盆底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于盆底疾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女性中有明确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便秘、慢性盆腔疼痛等盆底疾病的患者寻求医院盆底康复治疗。过去公司盆底康复主要客群为对产康有一定认知的年轻产后女性,也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
未来公司将逐渐去拓展妇科,对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群体做市场教育,这部分群体有 2 亿左右的人群基础,预计成为未来盆底修复市场的重要增量。
在神经康复市场方面,电刺激产品的适应症主要是针对脑卒中、帕金森等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肌萎缩、肌力低下、步行障碍、手功能障碍等。
在我国的神经康复中,脑卒中康复最为主要。我国拥有庞大的神经康复市场,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以脑卒中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18年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已达 1 600 万人以上,并呈现发病率逐年提高、患者年轻化的趋势。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康复治疗在神经康复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刚性康复医疗需求有望持续上升。
伟思医疗的电刺激类产品主要包括 MyOnyx 系列和瑞翼系列,主要针对盆底修复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两大领域,主要科室为妇产科、泌尿科、神经外科。
MyOnyx 系列产品销售院内市场,包括医疗盆底中高端市场、康复市场;瑞翼系列产品主要 销售院外市场,包括医疗盆底评估市场、便携式产康及康复市场及院外市场。根据伟思医疗招股书,2018 年公司电刺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 17.31%。
3.2、磁刺激:接力电刺激,快速增长中
磁刺激技术是继电刺激技术之后发展起来并逐步得到应用的新型康复医疗技术。
在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2016年前后才逐步规模化推广,产品以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为主,临床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神经康复和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市场规模逐渐增长。
根据伟思医疗招股书,2018年伟思医疗的磁刺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 18.64%,市场占有率较高。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14至2021年,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0.4 亿元增长至2021年 1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58.38%,但目前磁刺激康复治疗在国内的治疗渗透率仍较低。
伴随适应症患者人群不断增长、康复治疗意识的提升、盆底磁刺激等新的临床运用的积极拓宽、行业规范化以及治疗标准化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预计增至 17.8 亿元市场规模。
伟思医疗的磁刺激类产品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和脉冲磁恢复仪,应用于精神科、心理科、睡眠中心、康复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产后康复中心、月子会所等科室及专业机构,用于神经电生理检查,心境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的辅助治疗,以及尿失禁、便秘及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或症状的治疗。
经颅磁刺激仪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和神经康复,近 10 余年来在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等疾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抑郁症是经颅磁刺激仪的主要应用市场。
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治疗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色列等国家明确获批。与药物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无痛苦、不易成瘾、不会影响认知功能等优势。随着经颅磁刺激治疗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其在国内抑郁症的治疗渗透率有望不断增长。
与经颅磁刺激相比,盆底磁刺激发展较晚。当前在临床上盆底磁刺激仪主要用于尿失禁、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神经源性膀胱、尿频尿急、盆底痛、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治疗。
与电刺激疗法相比,盆底磁刺激具有高强度、高穿透性、非侵入性、无痛刺激等优势。盆底磁刺激通过盆底磁刺激装置,产生高能聚焦电磁场,能有效穿透空气、皮肤、脂肪、骨骼等,可覆盖全部盆底肌肉群,并对神经肌肉进行无痛刺激,患者无需更衣及内置电刺激探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自2017年公司的磁刺激产品上市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磁刺激产品增速略为放缓至 46%,而 2021 年公司的磁刺激产品接力电刺激,克服了疫情的影响,依然保持了 67%的高速增长。
3.3、电生理: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精神康复、新生儿科等领域
伴随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电生理技术的精确性、可信度大大提高,电生理类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电生理类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电生理医疗器械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表面肌电分析、新生儿脑电分析及生物反馈仪等,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精神康复、新生儿科等领域。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中国的电生理康复治疗器械预计有望增长至2023年的8.5亿元。
伟思医疗的电生理类产品主要包括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团体生物反馈仪、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新生儿脑电测量仪。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和团体生物反馈仪应用于精神科、心理科、儿保科等科室,用于焦虑症、儿童多动症等精神疾病或症状的生物反馈治疗。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应用于神经科、康复科等科室,用于神经、肌肉功能的评估。
新生儿脑电测量仪应用于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门诊、母婴同室病房等,帮助临床开展新生儿脑损伤筛查、脑功能监护和脑发育评估。根据伟思医疗招股书,2018年公司电生理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 4.64%。
3.4、康复机器人:潜力较大的高端康复医疗技术
康复机器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端康复医疗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以实现替代/辅助康复治疗师的职能。
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将治疗师从繁重的、重复的训练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专业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治疗方案的改进,同时也为远程康复医疗及集中化康复医疗提供可能。康复机器人的便携舒适性、反馈控制方案、能源持续性使用方案以及全新的材料和制造方案都将成为康复机器人市场发展的重要技术壁垒。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中国康复机器人自 2017 年起步以来,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2.1 亿元,预计以 5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 年的 20.4 亿元。
目前,国内对于康复机器人的市场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市场竞争者较少,大部分主要提供下肢康复机器人产品,行业内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北京蝶和、广州一康、常州钱璟康复、北京大艾和上海傅利叶等。
伟思医疗的康复机器人产品线从2021年开始启动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下肢、上肢的全周期康复训练和评估的运动康复系列机器人产品,包括 X-walk 系列和 X-locom 两个产品系列。其中,X-walk100 康复减重步行训练车、X-walk200/300 下肢步行外骨骼辅助训练装置已顺利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完成批量生产。同时 X-locom 系列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以及 X-walk400 已经进入注册阶段。
康复机器人应用于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骨科、神经科等,协助截瘫患、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协助术后或者其它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5、能量源医美: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下游多场景
能量源医美,指将激光、射频、超声波等能量形式应用于医疗美容,其作用于不同皮肤层则对应解决不同的问题。大部分光波类设备到达位置为真皮层,随着技术进步,射频、超声波应用的设备则可达更深的筋膜层,因此修身紧肤效果较好。
能量源医美设备作用表皮皮肤可达到消炎抗菌、祛痘、祛斑和美白的作用;作用真皮层可达到紧致、除皱、刺激再生等目的;作用皮下脂肪层可达到减脂瘦身的目的,而作用于 SMAS 筋膜层则可刺激胶原蛋白再生,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同时,能量源医美器械治疗疗程拥有恢复时间短、单次价格低、频率高等优势,可作为日常护肤的辅助治疗,同时与医美类注射剂产品互作补充效果可达更佳,目前在各项治疗中较受关注。
随着光电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推广,能量源医美设备在消费者中的接受度与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提升,2021年新氧 APP 上的数据显示,能量源医美项目占比约为 21%,是非手术类消费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能量源医美市场规模有所收缩,2021年快速反弹,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年能量源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500 亿元。
伟思医疗正在布局的能量源设备产品矩阵丰富,现均已进入注册阶段,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多应用场景,产品功效可满足终端多元化需求。
塑形磁可解决产后康复、塑形、减脂等需求,射频可用于私密、抗衰和溶脂,皮秒激光可实现祛除纹身及治疗皮肤色素类疾病等功能。
公司瞄准世界级主流产品,全面布局皮秒激光、射频(私密、溶脂、抗衰)以及塑形磁,利用加速国产替代进口步伐,在国内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和解决方案,通过产品性能、成本、渠道推广、学术和服务等综合优势帮助公司打开医疗美容行业这一消费驱动的成熟市场,迅速 取得份额,目标在 5 年内成为中国医美能量源市场的一线品牌。
3.6、伟思医疗具备研发、学术推广和渠道优势
伟思医疗从传统的电刺激技术发展到磁刺激技术,现阶段以磁刺激产品为主体,以康复机器人和医美能量源产品为“两翼”,构建全面领先的产品矩阵,将细分市场从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战略升级至康复全场景以及医美能量源器械两个优质赛道。
伟思医疗一直注重自主研发,特别是在磁刺激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完全自主研发的企业。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约 0.64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约 14.77%,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在战略升级的目标驱动下去拓展康复机器人和医美能量源器械两个优质赛道,依然是选择了自主研发的形式,也做了充足准备。
根据伟思医疗年报,截至2021年 12 月 31 日公司在职研发人员共 161 人,较2020年增加 36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约 28.00%,人数占比提升 5.19%。
在原有的电刺激、磁刺激和电生理赛道,伟思医疗在研发上不断提升患者体验,拓展治疗范围。电刺激中实现了中低频的多刺激波形的电刺激输出,区别于市场产品的常规波形,提供更加广泛的治疗范围;下一代经颅磁刺激基于临床需求研究出专病专用的刺激线圈以及压力触发磁刺激技术,以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下一代盆底磁刺激实现双通道线圈快速切换,实现惰性液体提升散热效率,突破治疗强度上限,并实现多体位治疗功能座椅的开发。
二代脑功能产品完成技术预研及概念样机,下一代生物反馈仪产品已进入送检阶段。
除此以外,2021年 6 月 11 日公司与 Thought Technology Ltd.(简称“TT 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TT 公司将其拥有的 MyOnyx 设备技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权利转让给公司,交易价格为 600 万加拿大元(折合人民币约 2 860 万元)。
此前,公司与 TT 公司签署的客户与供应商协议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条款,使得公司在医疗盆底和脑瘫市场只能销售使用 TT 公司部件的 MyOnyx 系列产品,而无法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瑞翼系列产品。
本次交易后,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电刺激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帮助公司降低供应商依赖,效率提升;公司瑞翼系列产品销售区域限制解除,产品梯队更加完善丰富。
公司切入潜力较大的康复机器人赛道。
康复机器人产品线从2021年开始启动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下肢、上肢的全周期康复训练和评估的运动康复系列机器人产品,包括 X-walk 系列和 X-locom 两个产品系列。其中,X-walk100 康复减重步行训练车、X-walk200/300 下肢步行外骨骼辅助训练装置已顺利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完成批量生产。同时 X-locom 系列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以及 X-walk400 已经进入注册阶段。
公司运动康复机器人在对标国外同行优秀产品,如 X-walk300 对标以色列 Rewalk 公司产品,X-locom100/200 对标德国 MOTOmed 公司产品,预计康复机器人产品线可以提升公司在康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利用已有的技术基础,切入医美能量源设备领域。
塑形磁设备完成多轮塑形线圈的开发及体验,结合腹部等治疗部位的肌肉脂肪分布规律在线圈尺寸、磁场分布、治疗参数等技术方面完成了相关的预研工作;独特腹部双面线圈和臀部专属线圈设计,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部位治疗需求;采用实时肌肉状态监测模块,实时反馈治疗过程中肌肉收缩状态,实现精准化治疗;完成塑形磁设备的工业设计及 2 轮工程样机。
射频项目:完成两轮工程样机的研发设计、功能测试、性能验证和产品检验等工作;完成了送检样机的生产、调试、测试验证和检验工作,实现了全功能开发、性能验证和安全性验证工作,目前处于注册阶段;
激光项目:完成了两轮样机的开发和测试,即将样机送检;下一阶段展开注册检测及临床部分。公司的学术推广体系和营销支持团队较为完善。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已经创立了系统立体的学术推广培训体系,伟思医疗深耕于科研、培训和科普三大板块。
在科研方面,公司与国内多家三甲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和单中心临床研究,为建立临床治疗规范和指南提供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公司也建立了具备专业临床应用知识、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的专业营销支持团队,提供全程医学支持、市场专业推广、多级多元培训、临床运营指导、客户体验回访、售后客服等服务,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支持系统,为公司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品销售、保障产品治疗效果和形成良好市场口碑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4、盈利预测与估值4.1、详细模型拆分
对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我们假设:
(1)磁刺激类产品:公司受益于盆底磁刺激产品成功纳入《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预计磁刺激系列产品放量迅速,2022年考虑到疫情影响,假设收入增速为 20%,2023-2024年疫情的负面影响消退后,假设收入增速有望提升至40.88%/42.78%;
(2)电刺激类产品:2017年公司电刺激产品纳入诊疗指南后实现了迅速放量,当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2022年因受到疫情影响,预计全年增速为-14.1%,2023-2024年疫情的负面影响消退后,假设收入增速有望恢复至 1.6%/0.9%;
(3)电生理类产品:公司电生理类产品在神经、精神领域应用仍有挖掘空间,预计保持稳定增长,假设2022-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4.6%/18.1%/13.8%;
(4)耗材及配件:公司耗材及配件主要与电刺激类产品配套销售,2022年因受到疫情影响,预计全年增速为-10.0%,2023-2024年疫情的负面影响消退后,假设收入增速有望恢复至1.0%/1.0%;
(5)康复机器人:公司康复机器人分为 X-walk 系列和 X-locom 两个产品系列,我们假设2022-2024年收入为 1000 万元、4000 万元、8000 万元;
(6)医美类产品:公司医美类产品布局私密磁、塑形磁、皮秒激光、射频(私密、溶脂、抗衰),私密磁、塑形磁产品有望开启公司医美领域销售,考虑到皮秒激光、射频产品仍需一定申请获批周期,我们假设医美类产品2022-2024年收入为 1000 万元、1050万元、1365 万元。
4.2、盈利预测与估值
伟思医疗布局康复 医美,康复板块电刺激类、磁刺激类产品被纳入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有望在康复领域成为中国领先供应商,在磁刺激领域成为全球领先供应商,同时全面布局皮秒激光、射频(私密、溶脂、抗衰)以及塑形磁,有望成为中国医美能量源市场的一线品牌,未来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7/2.41/3.12 亿元,EPS 分别为 2.73/3.51/4.55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8.0/14.0/10.8 倍,与同类康复医疗器械公司相比估值较低。
(1)新产品研发注册不及预期。公司后续新产品较多,若进度不及预期,对公司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康复赛道若竞争加剧,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净造成不利影响;
(3)医疗改革相关政策影响。若出现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医疗改革政策性事件,将对公司带来一定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