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山海经·海外北经》里的《夸父逐日》,则讲述一个追逐太阳,最终力竭身亡的巨人短暂一生,表现了人类对渴望力量和追求光明的梦想。《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的是东边的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一个漂亮的女孩化鸟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根据记载,《山海经》共计十八卷,然而流传至今,只有十三卷,全书主要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类。在晋代,神人郭璞为之传注,并作了“图赞”。也就是说此时的《山海经》有文有图,准确地说,可以称为《山海经图》。后因战乱,《山海经》的图画部分全部散失,唯有“赞”还留存。除此之外,《山海经》之所以让人感觉诡异离奇,就在于中国大多数的古代神话故事,都出自这本书。例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也是保存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作品,不但记录各地山川、城邑、部落、国家风土人情,还生动地记载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离奇玄幻的原始神话。

由于《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民俗志于一体,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提及这本书时,也感慨地称其为“古之巫书”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1)

为什么称《山海经》为“巫书”?

原因很简单,这本书成书时间无法确定,作者无从知晓,然而书中所提及的地理位置、以及生物描述,都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认知,和现实生活环境对不上号,所以《山海经》在历代都被列入荒诞不经之列,被认为是一部奇书。

根据记载,《山海经》共计十八卷,然而流传至今,只有十三卷,全书主要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类。在晋代,神人郭璞为之传注,并作了“图赞”。也就是说此时的《山海经》有文有图,准确地说,可以称为《山海经图》。后因战乱,《山海经》的图画部分全部散失,唯有“赞”还留存。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2)

除此之外,《山海经》之所以让人感觉诡异离奇,就在于中国大多数的古代神话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例如,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的是东边的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一个漂亮的女孩化鸟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山海经·海外北经》里的《夸父逐日》,则讲述一个追逐太阳,最终力竭身亡的巨人短暂一生,表现了人类对渴望力量和追求光明的梦想。

再比如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大禹治水同样出自《山海经》,讲的是大禹的父亲鳏窃取神土息壤筑堤治理洪水,结果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最终被天帝所杀。他的儿子大禹吸取教训,改堵为疏,历经几十年,方才将洪水导入大海,治理水患。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3)

然而,细品这些荒诞的神话,总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世界各地的上古传说神话有所相似,例如史前大洪水,又比如古希腊神话的奥林波斯山上的众神。

难道说《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历史记载吗?

据说,有科学家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认为《山海经》并非描述中国古代大陆的地理环境,而是站在整个地球的角度,以昆仑山作为中心点,讲述的地球三大洋五大洲的地理地貌。

如《山海经·东山经》有四卷描述“东海以外”的山川形势,说的就是太平洋彼岸一一北美洲西部和中部的地形地貌,所提到的风物真实存在。例如美国内华达州的黑色蛋白石和金块,以及在美国旧金山湾的海豹,甚至一种会装死避害的美洲负鼠,都是现实存在的。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4)

如果这种推理正确,那么我们根据《山海经》不妨大胆推断,早在五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已经对北美大陆进行深入而广泛地考察,留下详尽的描述的同时,还宣告主权。

自古以来,包括北美在内的诸多地区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小编在白日说,拿《山海经》在编段子,可细想,细品《山海经》如果只是古人艺术创作的文学作品,那么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去编造这种故事,又为什么在汉代之前,一直被列为皇家地理书的范畴呢?

不可否认,在《山海经》中,充斥着大量对自然神的崇拜,以及有关祭祀的记载。在记叙海内外诸山地形物产的同时,将其和神祇相联系,充满着一种浓浓的敬仰畏惧之情,流露出人类最自然崇拜的观念。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5)

正如神话研究大师袁珂老先生说的那样,原始人的神话观念和我们现代人的神话观念存在本质差别。现代人的神话观念只是从审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而原始人的神话观念却比这个要广袤得多。

原始人类从学会使用工具开始,就开始了探索世界的奥秘,其物我难分的混沌思维,难免让所见所闻所思的一切,都带上一层神话的色彩。而《山海经》这部书,就是溯本追源,原滋原味反映了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与文化历史知识杂糅、具有多学科性质。

前面说了,鲁迅先生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并进一步说明,说“巫以记神事”,也就是说古人的巫师其实是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但由于自然科学水平滞后,古人把自然神看作宇宙的法则,将一切用当时无用的常识理解的问题,统统归于“巫”,对其朝礼膜拜。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6)

根据《春秋集传》的说法,《山海经》是“古之解说,悉是口传,自汉以来,乃为章句。”也就是说,《山海经》本来是古代巫师历代口传,到了春秋战国之后,这才逐渐整理成为了图册,流传于世。

中国历代一贯注重经验方法,忽视理论基础,正如扬雄《法言重黎篇》说:“巫步多禹。”注:“禹治水土,涉山川,病足而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7)

意思是,大禹长期治水,左脚受伤行动不便,后人将其和其伟绩联系在一起,做法事时有意识地模仿其跛足的样子,美名称为“禹步”,以此达到控制鬼神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山海经》虽是先秦古籍中一部内容庞杂的奇书,但也保存了大量古代信仰与巫术的可贵资料,保存了对山神等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集中反映出我国古代关于社稷、历史、氏族图腾及关于宇宙山川万物的种种信仰与原始观念,表现了古代神话产生之基础和各种题材类型,揭示出原始思维的复杂因素和某些规律。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山海经是古之巫书)(8)

正如本文中反复说的那样,或许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踏遍了地球的山山水水,在环游一圈之后,留下了一本《山海经》给后人当做旅游指南。唯独忘记刻字留名“某某到此一游”

如今留下的《山海经》虽然脑洞大开,但由于如今残余部分只是图文注解,要想揭开全部的秘密,恐怕只能等待原图重见天日,才能更加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真正的秘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