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其一,给魏延下马威。魏延投降之前为救黄忠杀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韩玄,干脆利落,毫不留情,此种做法在诸葛亮眼里算是不忠不义,至少是对上级缺乏起码的敬畏。诸葛亮此举意在敲打魏延,让他存有敬畏之心。既然如此,诸葛亮又为什么这么做呢?三国演义先不说魏延是不是这种面相,即使真的是“脑后有反骨”,诸葛亮就真的会因为面相杀了他吗?显然不会。且不说诸葛亮自己信不信反骨的说法,即使真信,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怎么也有几十种更好的方法杀魏延,完全不用拿面相说事,因为如此做法肯定不能服众。诸葛亮剧照

由于《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一提到魏延,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脑后有反骨”。所谓的脑后有反骨,大多指的是有枕骨突起面相的人。古人认为脑后有反骨的人靠不住,是不忠不义之人,容易叛变。若要论历史上有反骨的人,魏延恐怕是最家喻户晓的一个了,还因此差点被诸葛亮斩杀。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1)

魏延虚拟像

千百年来,魏延谋反一案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作为蜀国三大疑案之一,到底真相如何呢?

从《三国演义》角度看: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2)

三国演义

先不说魏延是不是这种面相,即使真的是“脑后有反骨”,诸葛亮就真的会因为面相杀了他吗?显然不会。且不说诸葛亮自己信不信反骨的说法,即使真信,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怎么也有几十种更好的方法杀魏延,完全不用拿面相说事,因为如此做法肯定不能服众。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3)

诸葛亮剧照

既然如此,诸葛亮又为什么这么做呢?

其一,给魏延下马威。魏延投降之前为救黄忠杀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韩玄,干脆利落,毫不留情,此种做法在诸葛亮眼里算是不忠不义,至少是对上级缺乏起码的敬畏。诸葛亮此举意在敲打魏延,让他存有敬畏之心。

其二,配合刘备施恩。以诸葛亮对刘备的了解,自然清楚刘备一定不会同意擅杀降将,这就在敲打魏延的同时给刘备留了施恩的空间,算是为刘备收买人心,这也是他这个谋臣的职责。

其三,跳出三国的世界,以罗贯中罗老先生的视角看,此处情节设计是为之后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打的伏笔。显然“脑后有反骨”是不能作为魏延日后谋反的证据的。

从《三国演义》来看,罗贯中先生认为魏延是有谋反的,而诸葛亮料定于先。这种看法也代表了后世几种主流看法之一。但《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情节上自然有一些加工润色,不能完全当成史书来看。

从《三国志》角度看:

《三国志》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三国正史,那《三国志·魏延传》是怎么记载的呢?

诸葛亮病重之时,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其死后军队的节制以及退兵等,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军队就自行出发。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4)

杨仪剧照

如果诸葛亮真做了这样的安排,那就不是魏延要反,而是诸葛亮逼他反,因为魏延与杨仪素来不睦,此事蜀国上下皆知,甚至闹到东吴孙权都知道了,可见矛盾之大。而魏延生性高傲,同时作为蜀国的副统帅(魏延为征西大将军,假节,官位仅次于诸葛亮)断不会听命于一个比自己职位低的文官(杨仪为绥军将军,军队的文职,无实权),况且这个文官还跟自己有仇。诸葛亮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魏延可谓是蜀汉后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诸葛亮断无逼反他的理由。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5)

诸葛亮铜像

因此《三国志》此处记载很有值得商榷之处。

第一,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为什么没有通知魏延这个大军统帅参加?

第二,大军指挥权为什么交给杨仪这个文官而不交给魏延?

第三,命令大军不顾魏延自行出发,岂不是要置魏延于死地?此时逼反魏延,造成蜀国内乱真的是诸葛亮想要的吗?

因此,这个所谓的军事会议大概率是不存在的,至于陈寿为什么这么记录?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诸葛亮死后,杨仪等无意北伐,意在争权,假传诸葛亮遗命,欲弃仇人魏延而去,所谓“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根本就是杨仪说的。

孔明临死试探魏延忠心(孔明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6)

魏延雕像

至于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各自上书状告对方谋反,而蜀国君臣都怀疑魏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丞相遗命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杨仪始终是掌握了先机,有了这个先手,魏延就是擅自行动,挥师南下的时候还截断了杨仪的退路,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想杀回成都颠覆蜀汉?

但是这也有一个很大的疑点:魏延如果真要反,大可以直接往北投曹魏而去,为何南下?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魏延无意谋反,但欲杀杨仪,夺其兵权,接替诸葛亮继续北伐事业。

由此来看,魏延谋反一案不过是一场政治斗争下的内讧而已,史官得到的很多信息都是从胜利者一方说出来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