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如今,每个学校的操场上都看不到小孩们跳皮筋了,也很少能看到小孩子们玩集体游戏了。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时代的出现,孩子们缺少了集体性游戏,也没有了过去那种随地取材,就地玩乐的机会了。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放学后又迈着沉重的步伐去各种学习班,孩子的天真烂漫和童趣也被无情的家长们一并剥夺了。当一组动作顺利跳完,就会有小朋友喊:“往上抬,往上抬。”然后就会响起跳皮筋的歌谣和笑声。尽管那一年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但放学以后,小孩子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乐趣去游戏,不管什么时候,游戏都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一群女孩围在一起跳皮筋的时候,远远地就会听到跳皮筋的女孩唱着歌谣:“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1)

现代社会的发展,孩子们从小就开始玩电子游戏和一些带有情境意味的大型游戏,喜欢到一些专门的儿童娱乐场所玩各种各样的现代儿童游戏。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就会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去这些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娱乐场所,陪着孩子们尽情地玩乐。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孩子们玩的都是就地取材的游戏。少年儿童每到了可以玩的时候,就会三五成群地组织起来,找到一块空地就开始玩乐起来。那时候的儿童游戏简单易学,经济实惠,乐趣无限。女孩子那个时候最青睐的游戏之一是跳皮筋。

跳皮筋,是一种普及于少年儿童以女孩运动为主的民间游戏。所谓民间游戏,它只见于民间玩乐,不见于各种比赛场上。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寓玩于乐的游戏。虽然也有一些男孩也跳皮筋,但男孩玩跳皮筋大都是体验体验就结束了,很少有男孩像女孩一样玩得那么精通。那个时候,女孩子几乎都会跳皮筋,不会跳皮筋的人极少。这种游戏一直流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渐渐消失。

孩子们玩的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也有超长的皮筋,超长的皮筋一般用于多人比赛用的。用于游戏的皮筋有的是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细条后连接而成的;有的是用女孩扎头用的皮筋一个链接一个而成的;还有用废旧听诊器皮管剪成皮条后连接而成的。我还见过用废旧球囊剪成皮条制作的皮筋,凡是有弹性的胶皮都可以制作玩游戏的皮筋。如果实在没有皮筋,还可以临时用细绳代替,不过用细绳玩跳皮筋,有许多动作做不出来。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2)

玩跳皮筋的时候,由两个女孩站在场地的两端,两人用手将皮筋扯直绷紧后,由其他小朋友在皮筋上跳各种动作和花样,按照规定的比赛程序玩完或比出结果后再换人扯皮筋换人跳。如果玩跳皮筋的人数不够,则可以将皮筋拴在相邻的两棵树上也可以玩。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可以由一个人在皮筋上来回踏跳,也可以两个人或三人一起跳,如果人多了,就把人分成两组比赛跳。女孩跳皮筋的时候,要唱歌谣,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如果是两人或两组人轮流比赛跳的时候,只要能够按规定动作,没有失误地完成者为胜利,可以继续跳下一个高度。如果跳皮筋的人动作失误了,或者没钩好皮筋脱落了,就得换另一人或另一组跳。跳皮筋的高度由低到高逐渐上升,先从脚踝处开始跳,如果没有失误就会把皮筋升到膝盖处,以后再升到腰部、胸部、肩头,耳朵、头顶这些部位的高度,当身体的这些部位高度都跳过去了,举皮筋的人就得把皮筋弯臂举过头顶,称之为“小举”,如果小举也跳成功了,就将手臂伸直,称为“大举”。因为皮筋的高度越来越高,跳皮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跳皮筋只允许用脚勾皮筋,不准用手钩皮筋,跳皮筋的技巧和动作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多种腿部动作,可以组合跳出许多种花样动作。那时候,女孩喜欢用白手绢或红头绳扎头,当她们在跳皮筋的时候,头顶两侧的花结就会跟着跳动,就像是两只蝴蝶在女孩们的头顶飞舞。

当一群女孩围在一起跳皮筋的时候,远远地就会听到跳皮筋的女孩唱着歌谣:“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八六五六,七八六五七,七八六九八十一; 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五一百一。”无忧无虑的歌声带着女孩子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在风中飘向远方,致使周围的人们都有一种生活的甜蜜感觉。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3)

跳橡皮筋对场地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人数要求也不严格,只要孩子们有时间,有场地,从衣兜里掏出皮筋就可以活动。跳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可以使儿童的全身部位都能得到运动。因此,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经济、简便、趣味性强,不仅普及广泛,而且令人喜闻乐见。女孩们跳皮筋的时候,她们边跳边唱,让欢快的歌谣带着笑声飞向空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新中国儿童的无忧无虑和幸福。天真烂漫的欢笑声和歌谣声,在学校的各个场地里,在居民区的不同街道上此起彼伏,大人们路过的时候,每看到这种情景都会发出愉快的笑声。

1962年的春天,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大连台山小学的很多女生一走到学校前面的空地上就会三五成群地分散开来,她们把书包往地上一堆,就有人掏出皮筋,自发地分成两组。然后,两组各推出一个代表凑到一起,伸出小拳头,同时喊道:“一、二!”话音刚落,两只小手便伸到一起,出拳赢的一方就会选择先跳皮筋,输的一方只能选择扯皮筋。时间不长,就会听到有人喊:“你跳错了,下来,下来,该我们的了。”

当一组动作顺利跳完,就会有小朋友喊:“往上抬,往上抬。”然后就会响起跳皮筋的歌谣和笑声。尽管那一年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但放学以后,小孩子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乐趣去游戏,不管什么时候,游戏都是孩子们的天性。

马兰花跳皮筋文案(马兰开花二十一)(4)

如今,每个学校的操场上都看不到小孩们跳皮筋了,也很少能看到小孩子们玩集体游戏了。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时代的出现,孩子们缺少了集体性游戏,也没有了过去那种随地取材,就地玩乐的机会了。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放学后又迈着沉重的步伐去各种学习班,孩子的天真烂漫和童趣也被无情的家长们一并剥夺了。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我想对家长们说:把童年还给孩子们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