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和PUA之间只有一个)
(屌丝和PUA之间只有一个)“抱抱”降低了用户表达的心理门槛,却故意在沟通上使了个绊——在加好友之前,“抱抱”不让你看到对方的头像和曾发布的内容,双方不能语音聊天,不能玩大冒险,发送的图片阅后即焚,聊天记录可定时自动销毁。各种有调性的角色和标签背后,我聊到的是这些人:学生、白天做物流进出货登记晚上做专车司机的人、饮料公司职员、服装研发人员、软件开发者、理疗师傅、快递哥...在“抱抱”里,你可以扮演任何人——随时改变自己的性别,昵称和角色标签。在其他陌生人社交应用试图为用户打上兴趣爱好、职业、家乡和情感状态等各种标签,立体呈现用户现实生活的画像时,“抱抱”想创造一个纯粹匿名的环境,弱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标签。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角色大部分情况下未必名副其实,女神、女王背后可能是个幻想症女生,暖男背后更可能是个屌丝,但一定是在引导用户表达真实的欲望。比如,在“角色标签”功能里,“抱抱”系统给出的角色关键词均是“外貌协会”、
PUA=Pick-up Artist,中文译为“把妹达人”,来源于横扫全球畅销书榜的“泡妞学”教父级图书——《The Game:penetrating the secret society of pickup artists》。
在用了陌生人社交应用“抱抱”之后,我曾一度怀疑它的开发团队为这部屌丝宝典举办过读书会,集体头脑风暴如何把教学文字变成产品机制的一部分。
《The Game》里谈到的把妹的初级步骤,比如“接近与开场白”,在“抱抱”里通过漂流瓶、真心话和适时的系统提示得以实现。与其说“抱抱”是一个陌生人社交平台,不如说它是一位“把妹导师”:引导用户真实表达自我,同时为“约”制造机会和神秘感,再告诉你怎么约。
角色多半不是真的,但欲望是
在“抱抱”里,你可以扮演任何人——随时改变自己的性别,昵称和角色标签。在其他陌生人社交应用试图为用户打上兴趣爱好、职业、家乡和情感状态等各种标签,立体呈现用户现实生活的画像时,“抱抱”想创造一个纯粹匿名的环境,弱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标签。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角色大部分情况下未必名副其实,女神、女王背后可能是个幻想症女生,暖男背后更可能是个屌丝,但一定是在引导用户表达真实的欲望。
比如,在“角色标签”功能里,“抱抱”系统给出的角色关键词均是“外貌协会”、“暗恋一个人”、“他不爱我”有趣或个性化的,用户在自定义角色时也会收到影响,倾向于输入表现真我的标签。另外,“抱抱”还允许用户根据角色标签搜索用户发布的状态。
各种有调性的角色和标签背后,我聊到的是这些人:学生、白天做物流进出货登记晚上做专车司机的人、饮料公司职员、服装研发人员、软件开发者、理疗师傅、快递哥...
“抱抱”降低了用户表达的心理门槛,却故意在沟通上使了个绊——在加好友之前,“抱抱”不让你看到对方的头像和曾发布的内容,双方不能语音聊天,不能玩大冒险,发送的图片阅后即焚,聊天记录可定时自动销毁。
“抱抱”在沟通上的限制,一方面保护了用户隐私,另一方面制造了神秘感,利用用户好奇心推动双方加为好友,沉淀关系。另外,“抱抱”还会在双方聊天过程中跳出来,适时提醒用户“该加好友了”。
在制造机会和指导用户“怎么约”上,“抱抱”用漂流瓶和游戏机制为用户制造场景。“抱抱”会将回复较少的内容变成漂流瓶,私信推送给其他用户,增加了用户“接近”的可能。另外,“抱抱”还会通过真心话游戏打开用户的话匣子,真心话的话题一般围绕用户身体特征,个性或兴趣,帮助用户找聊天话题,也有助于用户构建双方画像,
从我的使用和观察上看,“抱抱”的活跃度和关系沉淀应该是不错的。每条状态的回复量平均为10条,收到的“抱抱”量平均在20条以上,而女性发布的状态的回应普遍多于男性。我试着在“抱抱”上发了一条“我想回家”的状态,不到20分钟,获得了50个“抱抱”(类似于点赞),有9名男性用户在状态下评论并私信了我。在私聊中,有7名用户在聊了大约3分钟后要求加好友。而当我评论他人的状态时,发布者基本上在10分钟内会回复。
用完了“抱抱”,恍然觉得自己是个“绿茶婊”...
原创文章,作者:李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