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的来历和传说(身份证上的第57个民族)
贵州人的来历和传说(身份证上的第57个民族)因为崇拜山魈,穿青人以前也被汉族人称为“通背猴”▲穿青人见证了贵州600多年的发展,据明朝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里民子”则和西南古代的少数族裔僚人有关。穿青人,在官方记载中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因为他们“穿衣尚青”,在当时民间流传的《水西传》中,就有“穿青”民族,和当地的彝族、苗族、白族等八个民族并列,被称为“九种夷蛮”。身着传统服饰的现代穿青人美女▲现在的穿青人,无论是服饰穿着还是语言习惯,都和汉族人没有太大区别,唯有图腾信仰、祭祀活动和个别节日上有差别,穿青人崇拜山魈,每年农历九月至腊月期间会有五显坛“跳菩萨”活动。张玉蝶说,除了过年之外,还会过农历四月八,“这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会杀鸡宰鹅。”此外,纪念祖先时,“一般是在一个罐子里装上一些硬币,茶叶,盐巴等,就是自己特有的祭祖
文||王官令仪
今年,江苏南通大学一名漂亮新生张玉蝶报到,身份证民族一栏里,赫然写着:穿青人!不明就里的同学们惊问:“难道我国又多了一个民族,成了57个民族吗?”非也,我国法定的还是56个民族,这个神秘的“穿青人”族别,目前尚属于一个“未识别民族”,他们人数不少,历史也久,那么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南通大学新生张玉蝶,民族:穿青人
▲张玉蝶老家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没错,贵州的一些市县如织金、纳雍就是穿青人的主要居住地,此外在云南,也有少数穿青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数量约六十七万人,作为一个“未识别待定民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青族”或“穿青人”出现在了第一代居民身份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时统一为“穿青人”。张玉蝶说,穿青人“不属于一个民族,但享受少数民族政策待遇。”
身着传统服饰的现代穿青人美女
▲现在的穿青人,无论是服饰穿着还是语言习惯,都和汉族人没有太大区别,唯有图腾信仰、祭祀活动和个别节日上有差别,穿青人崇拜山魈,每年农历九月至腊月期间会有五显坛“跳菩萨”活动。张玉蝶说,除了过年之外,还会过农历四月八,“这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会杀鸡宰鹅。”此外,纪念祖先时,“一般是在一个罐子里装上一些硬币,茶叶,盐巴等,就是自己特有的祭祖方式。”
穿青人在有些地区亦称为“里(通黎)民子”
▲穿青人见证了贵州600多年的发展,据明朝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里民子”则和西南古代的少数族裔僚人有关。穿青人,在官方记载中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因为他们“穿衣尚青”,在当时民间流传的《水西传》中,就有“穿青”民族,和当地的彝族、苗族、白族等八个民族并列,被称为“九种夷蛮”。
因为崇拜山魈,穿青人以前也被汉族人称为“通背猴”
▲上面的穿青人通背猴老照片,是穿青人先民去贵州安顺时所拍,借用了汉人的房子做背景,借用了苗人的芦笙为前景。穿青人的图腾山魈,是猴的一种,乾隆年间《黔阳县志》说:“楚俗多奉三霄,有天魁、云霄、洞霄诸号,即山魈之讹也。”说明了穿青人原始的图腾信仰,后来又发展为一五显华光崇拜,穿青人生息的地方,多有“五显庙”和“五显坛”,他们所祭祀的“五显神”兵马就是猴类山魈。
穿青人的妇女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穿青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古时候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穿青人规定妇女不能轻易剪发,但长发在日常劳作时很不方便,因而要挽两三个发髻才能将头发完全固定住,久而久之,这种三把头就成为穿青妇女独特的标志。
穿青人妇女传统衣饰
▲穿青人穿三节衣,也就是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凑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上去如三节连成,衣袖是活动的,可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
穿青人妇女老照片
▲关于穿青人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西南土著,一种是汉族分支,一种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之说。经查阅各种资料,综合来看,我认为汉族和土著融合的说法比较确信,穿青人就是六百多年前随明朝大军征讨西南时,一起屯兵垦戍贵州等地的移民集团,和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比如彝族、白族等通婚融合而来,由于他们人数较少,因而在保留了汉族特征的基础上,如语言、发髻式样等,更多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特征,如信仰、妇女大脚等,是一个汉族人少数民族化的结果。理由有二:穿青人和客家人有很大相似之处,穿青人的衣服和发髻,与汉族和清朝满族女子相似。
客家人保留的古代汉族女子的“三绺梳头”发髻遗风,和穿青人的三把头很像。
▲客家人是我国汉族比较大的一个族群,在福建、四川、广东等地和国外,都有广泛分布,他们是明确的汉族,但又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主要是明清两代,北方汉族在政府诏令下,大规模移民后形成的族群,他们的语言虽是汉语,但很多词保留了古代的发音。客家人不管是服饰还是发髻,都和穿青人很相似。
清朝时汉族或满族贵族女子服饰,和穿青人传统服饰很相似。
穿青人的传统衣服,有明清人的遗风,由于处于相对封闭的山区,所以身处于都市的我们以前对穿青人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穿青人如今不仅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和汉族没啥区别,就是发髻、服饰等也和明清时期的汉族人没什么更多特别之处,所以我更加确信,穿青人就是明朝时汉族征南军队驻守当地后,和少数族裔通婚融合的结果。
现代穿青人美女,以及穿青人祭五显坛的传统活动“跳菩萨”
▲现在的穿青人,无论穿着、语言和风俗习惯上,已经汉化(或者重新汉化)了,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自然是不合适的,但是由于保留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节庆活动等,完全归为汉族也站不住脚,因此我认为穿青人只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比如藏族中不同的族别)或汉族的族别最好,就像客家人一样,不会因为民族属性而改变他们的超强存在性。
你有认识的穿青人吗,你认为他们是一个独立民族还是属于哪个民族,欢迎留言讨论?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收藏本文,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