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婆不同意儿子婚姻(我儿子有本事攀上一个富婆)
富婆不同意儿子婚姻(我儿子有本事攀上一个富婆)下面这位读者和她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存在上面那种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应该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你不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不值得别人信任,或者失去了别人的信任,之后再想补回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不能把顺序弄颠倒了,不能盲目认为只要跟别人礼尚往来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因为单纯的礼尚往来并不能让彼此的关系变好。只有先在情感上相互认同,有了情感互动,然后再外化为礼尚往来,彼此的关系才会好起来。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纠结这样的问题:“我对他那么好,为他付出那么多,花那么多钱,他凭什么对我不好?”这种问题很好解释。即便是养宠物,你跟宠物的关系也不会只因为你喂它吃东西就变好,你们还需要有情感上的互动,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们常说的“礼尚往来”,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情感上的互动。常规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只不过是情感互动的具体表现罢了。
我们不能把顺序弄颠倒了,不能盲目认为只要跟别人礼尚往来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因为单纯的礼尚往来并不能让彼此的关系变好。只有先在情感上相互认同,有了情感互动,然后再外化为礼尚往来,彼此的关系才会好起来。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纠结这样的问题:“我对他那么好,为他付出那么多,花那么多钱,他凭什么对我不好?”
这种问题很好解释。即便是养宠物,你跟宠物的关系也不会只因为你喂它吃东西就变好,你们还需要有情感上的互动,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应该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你不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不值得别人信任,或者失去了别人的信任,之后再想补回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下面这位读者和她婆婆之间的关系,就存在上面那种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我有一个习惯,不管跟谁相处,都会“前置信任”。
我从来不会一上来就把别人想得太坏,而是会主动善待别人,主动跟别人交好,目的是想多交朋友,少树敌。
比如我对待婚姻时,不管是对我老公,还是对我婆婆,我扮演的都是主动付出的角色。这样做以后,我和他们的关系会不会变好,就只取决于他们是否懂得回报我的善待。
我老公,没有回报我的善待。
虽然他对我也不算差,没跟我吵过架,看起来像个好丈夫,但这只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的痕迹太重。真实的他,从来没有像我对他一样对我好。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他背着我爱上了别人,他认为那个女人比我好,比我有钱,不容错过。
这时候,我最想得到的是婆婆的帮助。只可惜,她也没有回报我的善待。
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有了新欢以后,非但没有阻止他继续犯错,还四处向别人炫耀:“我儿子有本事,攀上一个富婆,比我的儿媳好一万倍!”
如果那个女人对她的好胜过我一万倍,她百般赞美她,我无话可说。问题是,她跟那个女人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从来没有被那个女人善待过,仅仅因为她儿子说那个女人比我好,她就捧她踩我,我能不失望吗?
最初,我不知道她在别人面前炫耀什么。在我求助于她的时候,她还假装好人,说会帮我教训我老公。结果却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着实让人感觉恶心。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她在外人面前炫耀地那么频繁,纵使我是个反应很迟钝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听到外面的传言。
我所指望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没有了,我能怎么办呢?虽然我可以用哭闹和撒泼的方式逼我老公回家,但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而且,我的婆婆不可能帮我,如果我跟她儿子撕破脸,她肯定会毫不犹豫站在她儿子那边。
我的婚姻,既没有好丈夫,也没有好婆婆,在我看来,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只有离婚这一条路可走。我必须离婚,总不能让我这个没犯错的人去卑微地乞求犯错的人回家吧?
好在老天有眼,我们离婚还不到一周,前夫就失宠了,被富婆蹬了。紧接着,我婆婆追悔莫及,哭着喊着求我跟她儿子复婚。
我没有因为她哭得撕心裂肺而心软,因为我的心已经在那段婚姻中死过一回了,我不想重蹈覆辙。而且,不管是她还是我前夫,都不值得我复婚。他们伤害过我,不懂感恩,我凭什么还要回到他们身边继续善待他们?
我不会因为这段失败的婚姻而放弃我的原则,我依旧会坚持前面说的那种习惯,用“前置信任”对待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会比不懂感恩的人多,如果我因为遇到个别不懂感恩的人,就放弃和懂得感恩的人做朋友的机会,将会蒙受莫大的损失。
那个女人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在践行“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她希望别人也能像她一样懂得与人为善,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被感恩,能够换来回报。
只是,她没办法主导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她的“希望”肯定会有落空的时候。
她的前夫和婆婆辜负她的美意,就说明她的希望落空了。她想要被善待,希望前夫和婆婆在她主动表达善意之后能够回报她,但是换来的却是失望和伤害。
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希望落空”就否定她的准则,她的准则没有错,关键是有没有遇到对的人。
换句话说,她的那个准则是一张“筛选人际关系”的网,只有跟她一样善良的人才能透过网眼走进她的世界。而那些透不过网眼的人,就是不符合标准的残次品,不值得她继续善待。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她所坚持的准则,是一种价值取向。坚持准则的过程,不仅是强化价值观的过程,而且是个体融入群体的过程。假以时日,她筛选出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价值观都一样美好,她的生活就会被幸福包围。
而反观她的前夫和婆婆,他们的价值取向明显有问题。尤其是她的婆婆,作为母亲,作为长辈,非但没有阻止儿子继续犯错,甚至还引以为傲。这种价值观早晚会让她儿子受到惩罚,她自己也逃不过惩罚。
希望其他婆婆能以她为戒,不要忽略了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作为长辈和父母,必须严格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因为这不仅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决定了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