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优秀画展作品(放飞的童年厦门11岁少年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
儿童优秀画展作品(放飞的童年厦门11岁少年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陈文钦告诉记者,孩子在作画前并没有经过构思,而是即兴创作,但孩子能够把握整体画面效果,将形式感和色彩饱和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他表示,孩子的内心就像宇宙一样浩瀚,作为家长应该进入他们的内心,多交流、多沟通。对于儿童画来说,心灵的反应比美术基础更加重要。业界高度评价:原始热情调动出潜能陈泽权2010年出生于厦门,现为思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自2016年开始接触油画和丙烯画,至今已完成近500幅习作。他的父亲陈文钦是一名画家。泽权6岁那年,有一天到父亲的工作室,被各种油画和丙烯颜料吸引了。起初只是玩颜料,他将不同色彩的颜料沾水后泼到画布上,两三天后再看,发现成了五彩斑斓的画面,于是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方式。此后,只要有空他就会去父亲的工作室,并开始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创作。他将画布铺在地上,沿着画布边走边画,使用的工具非常随性,工业用的刷子、棍子、刮刀、卷尺、木板,甚至自己的手都可以当作做画工具;采用倒、滴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21日讯(记者 林泽贵 实习生 吴越 李灵慧 文/图)小时候在画家父亲的工作室里,偶然发现不同色彩的颜料沾水后泼到画布上后形成了五彩斑斓的画面,陈泽权便爱上了这种绘画方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工具都成为他的“画笔”。
这位年仅11岁的厦门少年,20日在厦门市美术馆举行他人生中的首个个人艺术作品展:“放飞的童年”——陈泽权艺术作品展,引起艺术界的关注。
在厦门市美术馆支持下,厦门市新萌艺术研究院主办,瞐尚艺术承办的本次展览,由厦门大学艺术系林春教授发起,在美术馆两个展厅内展出陈泽权从2017年至今陆续创作完成的50余件中大型尺幅的油画及丙烯画作品。作品展将持续至7月26日。
泼水成“画”,引发绘画兴趣
陈泽权2010年出生于厦门,现为思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自2016年开始接触油画和丙烯画,至今已完成近500幅习作。
他的父亲陈文钦是一名画家。泽权6岁那年,有一天到父亲的工作室,被各种油画和丙烯颜料吸引了。起初只是玩颜料,他将不同色彩的颜料沾水后泼到画布上,两三天后再看,发现成了五彩斑斓的画面,于是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方式。此后,只要有空他就会去父亲的工作室,并开始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创作。他将画布铺在地上,沿着画布边走边画,使用的工具非常随性,工业用的刷子、棍子、刮刀、卷尺、木板,甚至自己的手都可以当作做画工具;采用倒、滴、刮擦、揉搓、挤压、泼洒,特别是击打等手法,使画面展现了非常多的“行动性”。
看似随意涂鸦的抽象画面中,陈泽权其实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情。例如,他画了一个基站,灵感来自于他观看的电影《速度与激情》;2016年,厦门遭遇莫兰蒂台风,他也用画面来呈现;还有一幅表现在公厕内钓鱼的作品,是他用来谴责占用公共资源的自私行为。从作品中,还能感受到她创作时的激情,一些划痕、压痕都是他感情的流露。他创作每幅作品都一气呵成,一般花费一到两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他说,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累。
业界高度评价:原始热情调动出潜能
陈文钦告诉记者,孩子在作画前并没有经过构思,而是即兴创作,但孩子能够把握整体画面效果,将形式感和色彩饱和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他表示,孩子的内心就像宇宙一样浩瀚,作为家长应该进入他们的内心,多交流、多沟通。对于儿童画来说,心灵的反应比美术基础更加重要。
“泽权在人生这个阶段,无疑是一位动作画家。”美国当代艺术家理查德·德伊奇评价说,泽权的画有着原始的热情,他喜欢自己正在观察的东西,他有耐心引导自己的画,根据自己的动作使用颜色和画质,并以艺术敏感性停止,“泽权在冥想般的专注和校园活动之间创造了一个交叉点,他的艺术中的纯粹乐趣将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未来”。
“从泽权的画里,人们可以读到波洛克的泼洒,读到里希特的刮抹,但这来自于自发而非一种学习,他画的不是父亲想要他画的,也不是美术老师教的,我猜是因为快乐。”策展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陈亚力老师说,通过展出的作品,观众们可以一窥泽权寻找并逐渐发现个人风格的过程,从他2019年后的画作中,隐约可以感受到画面被道具击打的影子和产生的力量感,以可视方式在画布上呈现生命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力量与情感融汇在一起,让绘画产生更多可能性的语言。
陈亚力表示,本次展览更多的是想向观众展现一个能充分调动自身潜能的人可以爆发出多大的能量,以及鼓励青少年保持勇于探索创造、专注积极的精神。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