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教书匠简介(他也许是大宋三百年)
大宋教书匠简介(他也许是大宋三百年)一唱,状元吕溱;很快,唱名开始了:殿内,两府宰执等一众大臣;殿外,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士子。所有人都在翘首以待,等殿试结束后隆重的唱名仪式。
文/食堂
仁宗坐像轴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1
景佑五年(1038年)三月十七日,宋仁宗端坐在龙椅之上。
殿内,两府宰执等一众大臣;
殿外,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士子。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待,等殿试结束后隆重的唱名仪式。
很快,唱名开始了:
一唱,状元吕溱;
二唱,榜眼李绚;
三唱,探花徐良佐!
……
结果一出来,所有人却都诧异地将目光转向了排名第79名的范镇。
为什么呢?
宋朝科举,殿试其实相当于走个流程,参加就可中进士,成绩基本与会试一致,只会稍作调整,往往风平浪静,皆大欢喜。
然而,这次很反常,因为范镇在会试中排名第一。
无数寒门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此刻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这边,士子们议论纷纷。
那边,殿内的大佬们也都捏了把汗,唯恐范镇搞出点什么幺蛾子。
因为,按例,会试上第一不进前三者,有权上诉。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南阳集》:
“前此殿廷唱第过三人。则礼部第一者必抗声祈恩,必擢上第。”
此时,正值朝野地震(后面会说),天下人都非常关注这次殿试。
范镇完全可以将事情闹大,但他没有。
喊到他名字时,他平静地出班谢恩,淡然而去......
02
范镇,四川华阳(今成都双流)人。
出身寒门家庭,妥妥的穷屌丝一枚。
可范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天圣三年(1025年),18岁的范镇偶遇了成都知府薛奎(欧阳修岳父)。
薛奎被范镇的才华所折服,亲自聘请为官舍(宋朝地方官办学校)老师。
范镇得以养家糊口。
天圣六年(1028年),薛奎回京升任三司使、参知政事等职。
将范镇也带回了开封。
薛奎荣升宰执后,逢人便吹嘘自己在巴蜀“得一伟人”,并且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
有了薛奎这个免费广告商,范镇一炮而响。
开封人将范镇与汉朝司马相如、唐朝陈子昂这两位从巴蜀走出的大文豪相提并论。
(北宋,范镇是苏轼之前的第一巴蜀文豪)
可惜,范镇文章写得贼好,却一直没能考中进士。
几年时间过去了,范镇越混越惨,日子过得紧巴巴。
景祐元年(1034年),恩主薛奎病逝,范镇的日子愈发难过。
为谋生计,范镇“有辱斯文”地担任一些达官贵人子弟的家教老师。
景佑四年(1037年),范镇被自己的四川老乡、当朝宰相陈尧佐聘为家教老师,帮自己的儿子陈博古备考。
范镇欣然应允,并且打算和陈家子弟一起应考。
谁曾想,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范镇倒了大霉。
03
十月,开封府解试结束。
宰相陈尧佐的儿子陈博古高中解元;
参知政事韩亿的四个儿子,无一落榜。
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
考生们将陈尧佐和韩亿骂得狗血淋头,指责他们公器私用,徇私舞弊。
科举是抡才大典,如果宰执舞弊,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丑闻。
宋仁宗头皮发麻,下意识地想息事宁人,坚决不承认。
可舆论一再发酵,不做点什么,已经无法平息考生怒火。
宋仁宗被迫采取折中之策:
1、坚持宣称陈尧佐、韩亿没有舞弊,解试成绩有效,不做更改;
2、为了补偿考生,两人的子孙、门生不得参加会试、殿试。
此案才暂时不了了之。
但,范镇尴尬了——
他是陈府的家教老师,算不算陈尧佐门生?他能不能参加会试、殿试?
最后还是欧阳修叫上宋庠、宋祁兄弟为范镇求情,这条禁令才对范镇无效!
范镇得以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并一举拿下第一名。
可还没等范镇高兴多久,又出事了......
04
宋仁宗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将陈韩舞弊案遮掩了过去。
但有一个人并没有放过此事。
此人名叫韩琦,担任右司谏。
本职工作就是喷宰执,斗贪官,骂皇帝。
韩琦曾奉命详细调查了这件舞弊案。
当他得知宋仁宗的态度后,先交了一份并未发现陈尧佐和韩亿以权谋私的报告。
然后,悄无声息地调查陈尧佐、韩亿等人,把他们贪赃枉法的阴私事调查得一清二楚。
景佑五年(1038年)二月,韩琦开始放大招,上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程琳、石中立。
“孰若以祖宗八十年太平之业,坐付庸臣,恣其隳坏乎?”
韩琦一上猛料,言官跟打了鸡血一样,集体上书,火力全开。
宋仁宗被这阵势给震懵圈了。
三月初一,宋仁宗正式下旨,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全部被罢相。
韩琦“片纸落去四宰执”,名震京师。
05
韩琦爽了,范镇却惨了。
陈尧佐、韩亿被罢相,就坐实了两人的舞弊案。
范镇身为陈府的家教老师,自然受牵连。
当时很多人建议将范镇会试成绩取消。
关键时刻,主考官翰林学士丁度,不忍心埋没人才,上书宋仁宗,坚决反对一棍子将范镇打翻在地。
宋仁宗再次使出绝招“和稀泥大法”——范镇可以成为进士,但状元就别想了,必须降低名次。
“考官奏镇静实有文,非附两家之势而得者,乃听考而降其等级。”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范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一个会试第一、殿试却名列二甲的倒霉蛋。
不过,这一刻,宋仁宗和宰执大臣们都记住了这位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的新科进士......
06
皇祐三年(1051年),在宰相庞籍的推荐下,范镇知谏院,成为一个顶级言官。
宋仁宗私生活比较混乱,经常乱搞男女关系,言官们最喜欢挖宋仁宗的八卦。
范镇却从来不玩这套沽名卖直的把戏。
他上书必言之有物,针砭时弊。
只要与国有利,就没有他不敢干的。
比如,
1、
宋朝冗官、冗兵、冗费严重,根深蒂固,言官们粉饰太平,不敢去碰。
范镇却直言不讳:
“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2、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初一日,46岁的宋仁宗突然中风昏迷。
大宋群臣忽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仁宗还没立太子!
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而是三个亲生儿子全夭折了。
又拼命造了十几个,但没一个带把的。
大伙就希望仁宗能收养一个宗室子弟,立为接班人。
但仁宗表示:你们不要急,扶我起来,我还能造。
立储一事就这样僵持下来。
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提这事。
还得是范镇!
五月,范镇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直接上书宋仁宗:
“昔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天下之大公也;真宗以周王薨,养宗子于宫中,天下之大虑也。愿陛下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拔近族之尤贤者,优其礼秩,置之左右,与图天下事,以系亿兆人心。”
——您不就是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嘛,那您也得有啊,没有的话请您为天下考虑!
奏折一上,宋仁宗差点没气晕过去。
宰相文彦博、富弼,更是火冒三丈:立接班人这样的大事,你为什么不请示我们?
范镇不慌不忙回道:我要是先请示,你说不同意,这事就不干了吗?
“镇自分必死,乃敢言;若谋之执政,或以为不可,岂得中辍乎?”
这就是范镇。
当初为了朝堂稳定,他可以不要状元,现在为了天下大业,连命也可以不要!
然后,范镇跟疯了一样,连上了19道上疏。
他的上疏,在宋仁宗和宰执间来回传递,一会交上去了、一会发下来了,就是没有一个人会来搭理这个讨厌的家伙。
范镇忧心忡忡,头发一夜之间全都变白了。
消息传出,天下为之动容。
范镇的生死至交司马光(两人是同榜进士)为之钦佩不已,写信鼓励范镇:
“愿公以死争之”。
紧随其后,也上书立储!
最终,在范镇、司马光等人不懈努力下,宋仁宗被迫答应立濮王赵允让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为养子。
07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驾崩,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范镇成为拥立宋英宗的大功臣!
宋英宗继位不久,搞出“濮议”风波,想追封赵允让为“皇考”,拒不承认宋仁宗是他爸爸,只是“皇伯考”。
当时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都顺从了宋英宗的意思。
可范镇不干,坚决反对,因此被贬陈州(今河南淮阳)。
范镇刚到陈州,就爆发饥荒,百姓饿殍遍野。
范镇不等朝廷批准,下令开仓赈灾,活民无数。
但这是大罪,范镇因此被免去了所有官职。
直到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继位后,范镇才重返政坛。
正好碰上了王安石变法。
范镇五次上疏反对新法,每次都击中新法要害。
王安石气得双手发抖,最后怂恿宋神宗罢免了范镇。
范镇的小老弟苏轼前来祝贺:
“公虽退,而名益重矣!”
范镇非常难过:
“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苏轼不懂他,他反对新法,不是为了求名,而是新法确实有很多内容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08
历史之所以迷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范镇这样的人,出身寒门,虽居高位,却不改初心,不计个人得失,不畏权势,公忠体国,一心为民。
元祐二年
(1087年)
十二月,范镇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