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根据九宫格识别诗句(难倒诗词大会75高手的题)
诗词大会根据九宫格识别诗句(难倒诗词大会75高手的题)A、 太阳初升的光亮;出题方给出三个选项,它们分别为:《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被连续多年选入小学教材,堪称语文课本的"钉子户"。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人尽皆知的诗歌,《中国诗词大会》出的一个题目却把不少人难倒了,那就是第三句中的"曈曈"二字应该怎么解释?
唐诗宋词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渐变过程。
首先,是对过往点墨的起承转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然后,随着大唐的荣耀渐入佳境,"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尔后达到高潮达到巅峰,"诗赋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最后,当大唐的芳华逝去,后来者的吊唁,都只能是"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古人云,诗以言志,词以言情。虽然唐朝的诗占了群体主流,宋朝的词是中流砥柱,但二者之间是相互穿插的。尤其对于一些志向高远的文人,他们始终认为只有诗歌才能传达意志。所以纵使在词风昂扬的宋代,还是有人坚持写诗,这其中就有王安石。
王安石是个踌躇满志的改革志士,他就非常喜欢写诗明志。比如那句被称颂千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它的后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他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莫不是对政治的文字反应。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另一首借诗明志的千古名作。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被连续多年选入小学教材,堪称语文课本的"钉子户"。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人尽皆知的诗歌,《中国诗词大会》出的一个题目却把不少人难倒了,那就是第三句中的"曈曈"二字应该怎么解释?
出题方给出三个选项,它们分别为:
A、 太阳初升的光亮;
B、 形容热闹的样子;
C、 正午阳光灿烂。
说实话,这个问题的难度还真挺高,如果随机抽问,相信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诗词大会征集的全都是诗词高手,"百人团"的选手同样是胸有点墨、词赋满江,可是这道题却有75人答错,可谓是难倒了一大片英雄。
正确答案其实是A,"曈曈"是日初出时渐明美丽的样子,而大多数人选择了B,认为是过年家家户户热闹非凡的样子。那么该如何来判断和推测"曈曈"的含义呢?这就要考虑到结合诗文上下句了,即使不知道某个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诗意来合理推测出来。
这首诗并不难,但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关键点就在于三个地方:屠苏、曈曈、新桃旧符,只要理解了它们的含义,整首诗就可以串接起来。首先,我们来看何为"屠苏":即屠苏酒,这是宋代过年的一种习俗,喝下屠苏酒,以求驱邪避祸,祈福长寿。将前两句放在一起来读,画面感瞬间就有了。
外面鞭炮齐鸣,响彻云霄,一直到天亮都不停歇;屋内把酒言欢,合饮屠苏,其乐融融。也就是说,前两句诗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初一的凌晨之间,古代都有守岁的习惯,干脆通宵饮酒作乐好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新桃换旧符"是一种怎样的操作。
"桃"即桃符,正月初一时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以压邪。桃符是春联的前身,春联起源于桃符,二者的交替时间就发生在宋代。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人们更换桃符的时间应该是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太阳初升,照耀人间,家家户户开始换桃符、贴对联。
如果再往深一点讲,王安石是以诗明志,除夕的喜乐氛围对应的是他政治上的清明得意,字里行间充满了他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而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恰恰是他刚刚拜相并始行新政之时,那么这"曈曈"之日则寓意了王安石新政之曙光,并即将光芒万丈。总结来说,只要能将诗意理解透彻,那么即便不知"曈曈"为何意,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对于此项阅读理解,不知你还有什么高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