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而后,这些文件被分别送到了“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中朝两军司令彭德怀、北朝鲜领袖金日成手上,他们都一一签字。仅用了10分钟,两人就把早前谈好的18本停战协议都一一签好了。根据协议,打了3年多的朝鲜战争,将在12小时后彻底结束(注:这就意味着签字时双方仍在交火)。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记者,纷纷聚集在此处。让不少记者吃惊的是:前一天进行谈判时,这里还只有一些军用帐篷,双方也是在帐篷里进行谈判的。但仅过了一夜时间,代替帐篷的是一间明亮的木质大厅。很多欧洲来的记者见到这一幕,都不得不感叹:中国工人,还真像传说中那般厉害。一个小时后,两方代表进入大厅。中朝这边派出的是朝鲜代表南日大将,而“联合国军”派出的是美国中将哈里逊。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这是美军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里说的一句话。

对这位出身西点军校的“四星上将”来说,能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容易,他说的正是:朝鲜战争。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鲜板门店变得异常热闹。因为这一天,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即将在这里签下。

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记者,纷纷聚集在此处。

让不少记者吃惊的是:前一天进行谈判时,这里还只有一些军用帐篷,双方也是在帐篷里进行谈判的。但仅过了一夜时间,代替帐篷的是一间明亮的木质大厅。很多欧洲来的记者见到这一幕,都不得不感叹:中国工人,还真像传说中那般厉害。

一个小时后,两方代表进入大厅。中朝这边派出的是朝鲜代表南日大将,而“联合国军”派出的是美国中将哈里逊。

仅用了10分钟,两人就把早前谈好的18本停战协议都一一签好了。根据协议,打了3年多的朝鲜战争,将在12小时后彻底结束(注:这就意味着签字时双方仍在交火)。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1)

而后,这些文件被分别送到了“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中朝两军司令彭德怀、北朝鲜领袖金日成手上,他们都一一签字。

7月27日的这次签字看起来很顺利,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并非如此。甚至,早前毛主席还曾为了签字的事,密电彭德怀,告诉他:不急签,继续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惹怒了毛主席?一切,要从南朝鲜的李承晚开始说起。

一:李承晚的“窝里反”

1950年美国人还没参战时,李承晚是何等“惨兮兮”,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当时,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下了汉城。而南朝鲜的大片土地,也都被人民军收归麾下。南朝鲜部队死的死、伤的伤,仅剩少量人员进入山林打游击。

这时候,美国人的到来给了李承晚希望。

此后,李承晚为了“伺候”好这些“救星”们,是极尽卑躬,基本上是要啥给啥(有人说:从那时候起,“跪下”的韩国人至今都没站起来过,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当然,在享受这种至高无上待遇的同时,美国人在战场上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经过5次大的战役,“联合国军”损兵折将20多万,“联合国军”前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第8军团司令沃克丧命异国。无数媒体在问:一向神勇的美国人这是怎么了?为何会干不过装备极其落后的中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1953年后,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重启停战谈判。当然,傲慢的他们始终不愿意承认“我败了”,他们换了一种很“聪明”的说法:“希望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整个谈判持续了挺长时间,但到1953年6月15日,各项条款的谈判基本结束。接下来,就只等双方择日签字了。

但在这时候,有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他就是南朝鲜总统:李承晚。此后,他的一言一行当真如小丑一般,令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所不耻: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2)

首先,他开始“翻脸不认人”,威胁“联合国军”:“除了那些愿意把敌人驱逐到鸭绿江以北的国家外,所有盟国都得离开这里!”这算是下逐客令了。

其次,他开始利用南朝鲜人民的情绪,号召他们走上街头,高喊“反对停战”、“打到鸭绿江去!”

最后,当一切都不奏效时,李承晚还曾扬言:“我们要单干”。

如果李承晚这么做,真的是为了他的人民好也就罢了。

但只要梳理他上位的点滴,以及他从政这些年来干的那些事,明眼人都会得到一个结论:他这么做,除了想继续赚取美国人的援助外,不过就是要为自己的连任捞取政治资本。

面对这种管不了的“小弟”,早就心灰意冷的“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还能说什么呢?他两手一摊,淡淡地撂下一句:“让中国人教训一下李承晚吧!”不少军史学家们分析克拉克这句话时,都觉得:真的挺有意思的。

当然,除了美国人外,“联合国军”中的其它盟国,一听到李承晚的叫嚣,也都气不打一处来。

其中,对李承晚集团意见最大的是英国人。就连英国在野首相丘吉尔都站出来,说:“我们强烈谴责这种背叛行为!”

可能有些网友会觉得奇怪:为何每次美国人说要议和,最先举双手赞同的都是英国人?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自朝鲜战争以来,英国一共派出了1.4万多名士兵。或许是认为不能丢了“日不落帝国”的面子,他们派出的还都是所谓的“皇家王牌”旅,比如大名鼎鼎的“格洛斯特营”。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朝鲜战争还没打完,这些挂着“皇家牌子”的营,多数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3)

特别是“格洛斯特营”,居然出现了被我志愿军小组长刘光子1人俘虏63人的情况。2010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访问韩国时,还在为此伤神。

英国是如此,其它盟国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法国人叫嚣的“坦克劈入战”,成了一个笑话;

比利时派的一个营,打到后面几乎就不存在了;

土耳其本来主没派多少人,但打完后一统计:死伤、被俘、失踪总人数高达3216;

澳大利亚参战后,从来不敢独立作战,但最后还是被英军盟友坑得四处逃窜;

当初登陆时,这些“盟军”是何等嚣张。3年过去了,他们一听说李承晚还要再打,一个个都急得不行。甚至,还有人直接要求美国政府:你们想办法让南朝鲜换个总统吧!李承晚这个人不行!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美国人也是无奈得很。在控场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用来形容此时的他们,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小人作祟,毛主席密电彭老总

既然李承晚自己说要“单干”,美国人也说了“让中国人去教训一下他”,那咱们就一切战场上见就是了!

偏偏李承晚并不敢明刀明枪地来,非得玩心眼、来阴的。

6月17日深夜,他命令南朝鲜当局以“就地释放”战俘为名,将北朝鲜人民军被俘的2万多人,直接押到南朝鲜的训练中心。

关于如何释放战俘的问题,一直是中朝和“联合国军”谈判的重中之重。而且在6月15日,双方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李承晚在这个时候玩这一出,显然就是在破坏协定。

这一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怒了,他在6月19日联系志愿军前线时,做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布置。概括起来,他的意见可分为两点:

其一,毛主席敏锐地发现: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分歧和争吵,明显因为此事在扩大。这一点,对我们是相当有利的,说明谈判主动权一直在咱们手上。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4)

其二,毛主席坚决指出:必须给敌方充分的压力。于是,他提出让我方司令员给“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去一封问责信。

这封“问责信”便在双方谈判大会上,被宣读了出来。我方责问了克拉克两个问题:

你们司令部到底能否真的控制南朝鲜政府的军队?

朝鲜停战究竟是否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

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已经管不了了。

既然美国人管不了,那就只能是咱们来“替他管”!

6月20日晚上9点多,彭德怀到达位于平壤的中国大使馆。还没来得及休息,已摸清楚局势的他,便致电毛主席。

咱们都知道,戎马半生的彭老总说话是比较直的,他给毛主席的建议也一向很直接,他在电报里表示: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

彭老总原以为自己说话已经够直了,没想到第二天,毛主席在一封密电里说的话更为明确: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作决定。再歼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很多军史学者喜欢把这句话,“译”得更直接一点:不着急签,继续打,而且要打痛他们,至于啥时候签,到时候咱再看!

不得不说,彭老总当真是了解毛主席的,两人就这么一商量:抗美援朝迎来了最后一战——金城战役。

这场仗,注定会是李承晚的“噩梦”。

三:金城战役

咱们都知道,志愿军跟“联合国军”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边议和的情况下较量的。每当代表团谈不拢时,前线就会打得异常激烈。

而金城战役作为最后一战,志愿军全程占据了主动地位。

7月13日晚上,金城战役打响。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5)

不到半个小时内,我军向李承晚集团的4个师倾泻了整整1900吨炮弹(喀秋莎被用上了)。炮兵过后,则是步兵的天下,我第20兵团在杨勇将军的率领下,向金城地区发起猛攻。

后来,美国人在自己的军史书籍里写道:

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防线,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垮了。

21小时后,李承晚所谓的“现代化防御阵地”,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同时,我军还创造了在阵地战阶段推进的最高纪录。除此之外,还打出了“奇袭白虎团”等多个足以载入军史的局部性胜利。

眼见“白虎团”这样的精锐也打没了,李承晚坐不住了。他再也不敢提“单干”了,赶紧向“联合国军”司令部求助。

事已至此,美国人很清楚:就算他们再不喜欢李承晚,但再这样打下去,那谈判的筹码(即死守着的阵地),将一个个失去。

于是,美军匆匆赶到阵地,对我志愿军进行大规模反攻。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我方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么一招。

在接下来的11天里,志愿军让美国人见识了什么叫:中国式防御。面对敌军7个师的反扑,我方阵地固若金汤,寸土未失。

李承晚,终于不敢再说话了。而美国人,也终于不再推卸自己这个“盟军带头大哥”的责任了。

他们的谈判代表哈里逊中将,不得不放下他翘着的“二郎腿”,端坐在谈判桌前,回答中朝双方的一系列提问。

关于这部分提问与回答内容,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哈里逊可谓是相当无奈。受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只写其中一个提问:

中朝方质问:如果李承晚再破坏停战,发动进攻,“联合国军”将持何等态度?

哈里逊的回答是:“联合国军”将继续遵守停战协定,并承认朝中方面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障停战。

这,是美国军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对手做这样的停战保证。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彭老总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是高瞻远瞩的。事实也证明:所有志愿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953年7月27日,中朝与“联合国军”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并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的地点(朝鲜停战协议将签)(6)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毛主席在1950年,决策出兵朝鲜时说的10个字。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而在停战谈判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界:

中国人热爱和平,所以我们愿意选择在谈判桌上去解决问题;但中国人也并不惧怕战争,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并不惧用枪杆子来解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