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立碑有没有说法(坟前立碑到底是啥意思)
清明前立碑有没有说法(坟前立碑到底是啥意思)所以,到公墓或坟地走一走,看一看,许多立碑落款,家庭人员全在,不仅本家人员,还有婿家人员,儿子孙子重孙子、儿媳孙媳重孙媳、女儿孙女重孙女、女婿孙女婿重孙女婿,等等一大片。而且有一种明显的趋势,离现在越近的立碑,落款的人员越多。说明啥?说明我们喜欢落款,在最根本的内心深处,我们看重的,不是父母,是自己。一般情况下,古法的标识碑无抬头无落款,我们现在的立碑,一般都有款,无款的很少。古典时期,立碑人谦逊,被立碑人即墓主人重要,所以没款;现在来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立碑人不留名觉得吃亏了,立碑人是重点,所以凡立碑都落款。古法立碑的主要侧重点是彰显墓主人的英名伟业,现在立碑的主要侧重点是表现立碑人的德孝之举。古法丧礼有墓志的规定,即用一块石板,有的还有盖子,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德行等刻在石板上,这块石板叫"志石",下葬时将"志石"埋进坟墓里,那块石板就成为墓志或墓
现实生活中,特别是近些年来,坟前立碑比较流行。家庭过得越来越好了,兄弟姊妹的感情也都变好了,政策条件也宽松了,一家看一家,又涉及孝道和面子,不想攀比都不行,所以立碑行动较为普遍,坟头无碑的越来越少了。
由于没有官方政策的层面的统一要求,在文化层面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或主流的规定和说法,所以各地立碑情况较为复杂,规格大小、方位方向、碑位碑文、抬头落款等,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听风是雨,拾人牙慧,都认为自己做得对。常听一些专家学者说,中国文化多元,个人理解,所谓"多元",就是没主流没标准,大家都对都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服谁。
所谓立碑,即竖起一块石头,上面写上字。由于石头不怕风雨寒暑,经久不坏,所以,人们喜欢用石碑来表达特定的意愿和诉求,或标识、或颂扬、或念怀等。坟前立碑是啥意思呢?古法礼仪是有规定的。
在民国之前的王朝时代,坟前立碑有两个意思:一是旌表;二是标识。所谓旌表,就是对墓主人的事业功业、人品德操、家国情怀等进行颂扬和彰表。如明十三陵前都有旌表碑,最为著名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乾陵李治武则天的"无字碑",也是旌表碑,只是没写字。所谓标识,就是在碑上标注墓主人名讳,一般无款。如汉武帝茂陵陪葬墓卫青墓碑、霍去病墓碑,唐太宗昭陵陪葬墓魏征墓碑、尉迟敬德墓碑等,都是标识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墓碑,大都是标识碑,而且大都是后人补立的。
古法丧礼有墓志的规定,即用一块石板,有的还有盖子,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德行等刻在石板上,这块石板叫"志石",下葬时将"志石"埋进坟墓里,那块石板就成为墓志或墓志铭。墓志是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证物之一。但从传统礼仪的角度来说,墓志与立碑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大致归纳一下,我们现在立墓活动,至少有以下几层意思:
1、落款留名
一般情况下,古法的标识碑无抬头无落款,我们现在的立碑,一般都有款,无款的很少。古典时期,立碑人谦逊,被立碑人即墓主人重要,所以没款;现在来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立碑人不留名觉得吃亏了,立碑人是重点,所以凡立碑都落款。古法立碑的主要侧重点是彰显墓主人的英名伟业,现在立碑的主要侧重点是表现立碑人的德孝之举。
所以,到公墓或坟地走一走,看一看,许多立碑落款,家庭人员全在,不仅本家人员,还有婿家人员,儿子孙子重孙子、儿媳孙媳重孙媳、女儿孙女重孙女、女婿孙女婿重孙女婿,等等一大片。而且有一种明显的趋势,离现在越近的立碑,落款的人员越多。说明啥?说明我们喜欢落款,在最根本的内心深处,我们看重的,不是父母,是自己。
2、确定主位
所谓主位,即祭祀神主之位,也就是牌位。古法社会条件下,有家庙有祠堂,家庙祠堂立神主,有列祖列宗的牌位,遇有祭祀活动,开祠堂或告家庙就行,所以坟前的标识碑一般直接书写墓主人名讳,不做主位。现实生活中,一般居民家庭,没家庙没祠堂,祭祀活动到坟头。所以,一般立碑的碑位按神主之位的规制书写。简单标准的碑位就是"先考×公讳××之墓""先妣×氏讳××之墓"等。
注意:常见的"故先考""故显考""老大人""大公""太孺人""老孺人"等,用法上都是错的。"考""公""大人""孺人""府君"等都是特定名词,加前缀词性和词义就变了。比如,故是故去的意思,先是先前的和故去的意思,考也是过世故去的意思,"故先考"就是故去的先前的过世的那个父亲,到底啥意思呀?好听吗。"先"和"显"可以作为语助词使用,但意义上没有区别。喊你"张公"是一种崇拜和尊敬,喊"张大公"或"张老公"还有崇敬的意思吗。
3、铭文颂扬
古法礼仪在刻志石时,前面部分是墓主人的生平事业操守等的记述,散文文体,叫志文;后面部分是咏唱墓主人的,韵文文体,叫铭文,合起来叫"墓志铭"。古法的志文和铭文都是埋在坟墓里的。我们现在的立碑,较为流行的操作,是将墓志铭从坟墓里拿出来,刻在立碑上。
现在常见的立碑,在碑的背面,刻上墓主人的生平、事业、贡献、操守等,或散文体,或诗歌体,或韵文体等。
严格意义上讲,给去世的父母、亲人、祖宗立碑,没有时节时点规定,啥时都可以,习俗要求选择节日祭日等时间立碑,显得庄重、慎重、隆重一些。清明是祭祀大期,当然可以立碑。一般来说,如果把立碑作为祭祀活动,应该等居丧三年期满之后;但如果将立碑作为丧事活动的延续,丧期立碑也亦无不可。古法坟前立碑一般是在丧期进行的,也有后人补立的,但我们现在的立碑有特定意义,可以权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