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文广多以年轻有为、好出风头的小帅哥形象为大众熟知。事实是,正史中的杨文广一直活跃战斗在宋夏、宋辽边防第一线,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平凉、庆阳、延安一带与西夏作战。不过,历史的真相是,杨延昭(不是六郎,而是大朗)镇守的三关口是指河北的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并不是平凉与固原甘宁交界处的这个三关口,又是一个民间传说。三关口是指三个关口的要隘。至于哪三个关口,史学界说法不一。《固原县志》载,一说为六盘、瓦亭、萧关三关。一说为制胜、六盘、瓦亭三关,以萧关总摄三关,从地理位置看,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瓦亭峡到三关口,是一个长约10余公里的狭长防御带,这里谷依群峰,关临深谷,两山加峙,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传说为“杨六郎镇守三关口”之三关口。三关口曾是唐宋帝国与突厥、吐蕃、西夏、金兵交战的最前线。在平凉城以西几十里外便是六盘山,六盘山脉与崆峒山相连,在甘宁交界处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也是

杨六郎镇守三关口,杨文广征战在平凉

秦玉龙/文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1)

在甘肃平凉民间,不仅仅流传着“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还传颂着“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千古逸闻。

三关口位于崆峒山西麓、六盘山下,古名弹筝峡,又名金佛峡,俗称三关口。如今是平凉与固原交界处,北宋时归平凉辖治。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2)

三关口是指三个关口的要隘。至于哪三个关口,史学界说法不一。《固原县志》载,一说为六盘、瓦亭、萧关三关。一说为制胜、六盘、瓦亭三关,以萧关总摄三关,从地理位置看,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瓦亭峡到三关口,是一个长约10余公里的狭长防御带,这里谷依群峰,关临深谷,两山加峙,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传说为“杨六郎镇守三关口”之三关口。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3)

三关口曾是唐宋帝国与突厥、吐蕃、西夏、金兵交战的最前线。在平凉城以西几十里外便是六盘山,六盘山脉与崆峒山相连,在甘宁交界处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也是继长城之外,历代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主要关隘,闻名华夏。

据悉,三关口旧有六郎庙,山门塑白马二匹,有两块石碑,解放初尚在,现已荡然无存。由三关口向东,至安国镇东有座古城墙遗址,俗名为“焦赞城”、“孟良城”,传说是焦赞、孟良抗击西夏时筑造的军事据点。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4)

不过,历史的真相是,杨延昭(不是六郎,而是大朗)镇守的三关口是指河北的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并不是平凉与固原甘宁交界处的这个三关口,又是一个民间传说。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文广多以年轻有为、好出风头的小帅哥形象为大众熟知。事实是,正史中的杨文广一直活跃战斗在宋夏、宋辽边防第一线,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平凉、庆阳、延安一带与西夏作战。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5)

杨文广(999-1074年),字仲容,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看杨文广的履历表,他虽然少年从军,但建树不多。

杨延昭病逝后,杨文广被朝廷录用,职务是班行,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是当时宋军中最低的职位。不过,当年的杨文广仅有16岁,这个职位对他而言是一种恩赐。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6)

出人意料的是,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杨文广,竟然在排长的职位上整整干了二十九年,直到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他才因为跟随陕西宣抚使、名将韩琦征讨贼寇张海有功,被晋升为殿直。殿直相当于如今的副连级。此时的杨文广已是44岁的中年人了。由此可见,杨文广的前半生基本上是在军中混日子。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7)

杨文广仕途的大恩人,要算是时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的名臣范仲淹。《宋史·杨文广传》载,范仲淹宣抚陕西期间,偶遇杨文广聊天,得知他是名将杨业、杨延昭之后,奇怪竟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招至麾下使用。而在范仲淹麾下期间,杨文广遇到了第二个恩人一代名将狄青。两年后范仲淹离任,他又投身驻守渭州(今甘肃平凉)的狄青门下。因在渭州抗击西夏有功,升任德顺军(今宁夏隆德)知军。当时的隆德归平凉辖治。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8)

大宋皇祐四年(1052年),杨文广追随狄青征讨盘踞邕州(今广西南宁)的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平叛结束后,他晋升为广西钤辖、宣州(今广西宜山)知州、邕州知州、左藏库使、带御器械等职,变成了宋军的中级将领。此时的杨文广,已经年过半百。

大宋嘉佑八年(1063年),赵曙继位,史称宋英宗。杨文广的仕途突飞猛进,得益于宋英宗的一句话,这便是《宋史·杨文广传》中所记载的“文广,名将后,且有功”。杨文广因此被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直到此时,杨文广才成了宋军的高级将领。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9)

此后的11年间,杨文广率军驰骋在大宋的西北边陲,与西夏军队进行过较量。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是熙宁元年(1068年)筚篥(bì lì)城(今甘肃甘谷)大败西夏军队一仗,这也是史料中杨文广战绩的惟一记载。此后,杨文广历任泾州(今泾川县北)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知军。来平凉上任时,杨文广已是一位69岁的老将了,战绩如何不得而知。他在任期间,宋夏渭州边境基本稳定,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大宋熙宁三年(1070年),杨文广改任鄜州(今陕西富县)权知州、定州(今河北定县)路副都总管、卫步军都虞候。这里是抗辽前线,是他爷爷和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踏着父辈的足迹,烈士暮年的老杨,向朝廷提出了夺取幽燕地区的战略构想,可惜朝廷并未采纳。四年后,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10)

可以说,杨文广的大半生都是在平凉(渭州)周边地区与西夏作战。虽然杨家将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声望,三代抗辽,满门忠烈,但入选《宋史·列传》的却只有祖孙三人,杨业和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

根据史书记载,杨文广的父亲杨延昭没有来过平凉,杨门女将和十二寡妇征西是杜撰的,大破天门阵子虚乌有,杨文广的母亲也不是穆桂英。

历史上杨文广与杨宗保(杨六郎镇守三关口)(11)

评书《杨家将》中多出来的一代人杨宗保,其实和杨文广是两位一体的,他便是杨宗保,杨宗保便是他。评书艺人之所以给杨文广捏造了一个爹和妈(穆桂英),不过是为了让评书情节更加曲折,更希望护佑国家的杨家将能够子孙绵延、长盛不衰。

基于此理,评书中的杨文广荣升太平王,娶了19个老婆。真实历史中,杨文广有多少老婆不知道,他生了四个儿子,均籍籍无名。杨家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