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秦腔历史剧《渭水医魂》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国家级非遗通渭小曲戏华岭联谊会为乡亲们演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陇西云阳板在首届李氏文化旅游节上表演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以基层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为依托,广泛深入开展“阅读点亮书香定西”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让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成为常态。全市保障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用地11.3公顷,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0.6㎡/人;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定西市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市级文化地标性建筑;现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美术馆8个,图书馆、文化馆上等级率达到93.8%。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8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2

定西,通称“陇中”,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将所辖黄河以东,陇山以西之地设陇西。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辖今定西全境,因其郡治位于陇水之西,故名“陇西”。此后定西长时间属陇西、秦州。汉代,陇西郡属凉州刺史部辖领。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1)

马家窑文化场景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2)

邀请省文物保护所专家勘察陇西明城墙

在定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在这里命名,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在这里交汇,战国秦长城在这里西起,天下李氏在这里寻根祭祖,“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景象在这里呈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商贸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各民族文化在这里荟萃杂糅,汇成了气象恢宏的陇中文化,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定西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致力于绿色发展崛起,充分挖掘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独特资源,推动文化祖业、事业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文化旅游品牌已初具效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陇中特色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3)

国家级非遗通渭小曲戏华岭联谊会为乡亲们演唱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4)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陇西云阳板在首届李氏文化旅游节上表演

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以基层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为依托,广泛深入开展“阅读点亮书香定西”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让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成为常态。全市保障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用地11.3公顷,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0.6㎡/人;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定西市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市级文化地标性建筑;现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美术馆8个,图书馆、文化馆上等级率达到93.8%。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8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2个;建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应急广播体系;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建成民办博物馆15个、“乡村记忆”博物馆20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114.5万余册;公共体育场地达到488.242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3㎡。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5)

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6)

秦腔历史剧《渭水医魂》

文艺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启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全面实施百粒种子工程,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政策,创新开展“马家窑文艺奖”评奖活动,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契合人民群众美好愿景的文化产品和文艺精品。创拍了《柴生芳》《我心向上》等具有地域特色、弘扬主旋律的电影,创作完成电影脚本《中国红军》、话剧《圆梦》等;纪实文学《引洮记事》、中医药题材动漫剧《灵草小战士》(第一季)获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灵草小战士》(第一季)还在多家网络平台、卡通卫视、省级卫视和少儿节目频道播出,腾讯日播量突破1000万次,原创歌曲《听闻远方有你》走红全网;定西秦腔艺术持续繁荣发展,新编秦腔《渭水医魂》《许铁堂》先后参加全国基层院团会演,《禹河春》《公民张三》《许铁堂》三部剧被列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展演”和甘肃省“春绿陇原”展演作品,《渭水医魂》《柴生芳》和《许铁堂》三部剧先后斩获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许铁堂》《李时珍传奇》分获第五届、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潞安州》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非遗传承剧目奖,《杨椒山》获第六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入围奖;非遗传承舞蹈《巴当舞》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书画精品不断涌现,绘画作品《天险腊子口》入展中宣部党史作品展并被收藏,《红船精神润泽万家》等绘画作品入选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全国性展览。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7)

通渭县榜罗纪念馆施工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8)

战国秦长城(临洮段)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工程已完工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产业走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修订完善《定西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扶持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初步呈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的态势。培育形成通渭悦心书画、陇西华盛影视、陇西昊翰文化、定西长乐纸业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成功组建定西市文旅体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市文化产业联盟和文旅体产业联盟;高质量举办马家窑文化节、李氏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渭水文化旅游节等节会。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9)

马家窑彩陶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战略(黄河文化弘扬丝路精神)(10)

岷县宝卷

推动陇中文化繁荣发展,既要守正,也需创新。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定西以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强市为目标,弘扬丝路精神,传承陇中文化,积极打造“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圣地”“国内知名避暑旅游城市”,通过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打造陇中文化制高点。围绕“两河一路”文化板块,打造“两廊三地”,构建新时代陇中文化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洮河文化旅游廊道、渭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建设洮河沿岸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长廊,整合挖掘沿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乡村民俗等资源,有效保护马家窑遗址大环境,构建集考古遗址公园、生态廊道、田园综合体、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洮河·马家窑文化主题风景线。沿渭河干流及源流域发展生态文化、李氏文化、康养文化、书画文化、灞陵桥廊桥文化、长征文化、祖脉文化等文化旅游,整合打造渭河文化旅游廊道。打造渭水探源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李氏宗亲寻根祭祖旅游目的地和华夏儿女红色圣地旅游目的地三个主题品牌旅游目的地。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以建设“环定西U形特色文化旅游线”为抓手,以打造“‘一带一路’康养休闲目的地”为目标,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扩大文化旅游总体规模和综合效应,使文化旅游体系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优化,进一步提升“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品牌影响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