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实用技法与练习(听书法孙过庭书谱译读)
孙过庭书谱实用技法与练习(听书法孙过庭书谱译读)【翻译】说到深入思考,领悟基本法则,青少年不如老年人;要是从头开始,学好一般规矩,老年人不如青少年。研究探索,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而临习苦学,年纪念轻愈有条件进取。勉励进取不止,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那么人也进入老年时期。孔子说:人到五十岁才能懂得天命,到了七十岁始可随心所欲。因此只有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出变化的道理。所以,凡事考虑周全后再行动,才不会失当;掌握好时机再说话,才能切中实理。【原文】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
听书法孙过庭书谱译读(七)
【原文】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翻译】对运笔的方法,虽然在于自己掌握,但是整个规模布局,确属眼前的安排要务。关键一笔仅差一毫,艺术效果就可能相去千里。如果懂得其中诀窍,便可以诸法相通了。用心不厌其精,动手不忘其熟。倘若运笔达到精熟程度,规矩便能藏解胸中,自然可以纵横自如,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势飘逸神飞了。像桑弘羊理财(精明干练,计划周到),心思筹措在于各方;又似庖丁宰牛(熟知骨骼,用刀利索),眼里也就没有牛了。曾经有爱好书法者,向我求学,便简明举出行笔结体的要领,教授他们实用技法,因此无不心领神会,默然得到旨意了。即使还不能完全领略各家所长,但也可以达到所探索的最深造诣了。
【原文】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翻译】说到深入思考,领悟基本法则,青少年不如老年人;要是从头开始,学好一般规矩,老年人不如青少年。研究探索,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而临习苦学,年纪念轻愈有条件进取。勉励进取不止,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那么人也进入老年时期。孔子说:人到五十岁才能懂得天命,到了七十岁始可随心所欲。因此只有老年方能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出变化的道理。所以,凡事考虑周全后再行动,才不会失当;掌握好时机再说话,才能切中实理。
(附《书谱》楷草对照帖)
44. 【共习分区①。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②;阳舒阴惨③,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
注释:
①共习分区:共习分区,等于说“共习气其区分”,即指把本应该加以区分的书体混同在一起学习。按,此句作者要说的意思是,如果不能认识到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所在,强把他的书法作为一种字体加以研习,而不注意其中的差别,那是完全错误的。
②风骚,指文学。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表示书法也是缘情而作,与文学的抒情性相通。
③阳舒阴惨,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按,“阳舒阴惨”本指人的情绪随时节而变化,此处借以形容创作书法时的激情起伏。
45.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①,自然容与徘徊②,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③;庖丁之目,不
注释:
①闇,通“谙”。谙熟。
②容与徘徊,悠闲从容。
③弘羊之心,预乎无际,指桑弘羊善于心计,能预知未来之事。按,桑弘羊为西汉名臣,武帝时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
46.见全牛。尝有好事①,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②。若思通楷则,少
注释:
①好事,好事者,好事之徒。本指喜欢惹是生非的人,多用作专情于某事之人的雅称。
②极于所指,达到所追求的最高程度。
47.不如老;学成规矩①,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②;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
注释:
①原帖“学”字前衔“学不如老”数字。
②三时,多时,表示因年轻,还有时间可以继续深造。
48.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①。”故以
注释:
①语本《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达夷险之情①,体权变之道②,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③,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④,志气和平,不激不厉⑤,
注释:
①夷险平安和危险。
②权变,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③时然后言,到该说的时候再说。语出《论语·宪问》:“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④通审,通达完备。
⑤不激不厉,不激烈,不过分。
(待续……)
朗读者介绍:漏风独语,资深朗诵爱好者,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印象武
隆》、《你最生动》全国朗诵大赛冠亚军获得者。擅长诗歌散文、国学经
典朗诵,喜马拉雅FM认证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