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怎么来的要干些什么(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要干些什么(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重耳饿极了,也没有多问,一口气就喝干了这碗肉汤,这才发现介子推顺着大腿根往底下流血,顿时明白了一切,感动之余,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继位,当君主后一定重赏、加封你。结果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流亡他国达19年之久,其间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始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在流亡途中,介子推为了救重耳的命,还做出了“割股啖君”这惊人举。原来,一次重耳慌不择路跑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之时,发现一直跟着重耳的介子推不见了,有人就说他也受不了了,趁乱跑了,重耳为此很是痛苦。然而,不久,介子推就出现了,他手里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历法24节气当中第五个节气,是一个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正适合春耕春种,因此,也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可见清明是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去世后,诸子为了争位上演了窝里斗。
结果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流亡他国达19年之久,其间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始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在流亡途中,介子推为了救重耳的命,还做出了“割股啖君”这惊人举。
原来,一次重耳慌不择路跑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之时,发现一直跟着重耳的介子推不见了,有人就说他也受不了了,趁乱跑了,重耳为此很是痛苦。然而,不久,介子推就出现了,他手里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重耳饿极了,也没有多问,一口气就喝干了这碗肉汤,这才发现介子推顺着大腿根往底下流血,顿时明白了一切,感动之余,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继位,当君主后一定重赏、加封你。
这就是“割股啖君”的故事。
19年后时来运转,公子重耳回到晋国继承了王位。他上任后,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建立霸业,有名君晋文公的美称,成就霸业。
而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心,要让他入朝为官,但介子推却背上老母亲上了棉山隐居。后来,晋文公亲自上山去请他入官为官,介子依然选择了避而不见。为了逼介子推下山,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晋文公心想一放火,介子推肯定就下山来,于是命部众放火。
然而,当满山大火燃起时,并不见介子推的身影。于是火一退,他马上上山寻人,结果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后悔不已的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不能生火吃热食,以寄哀思。
于是就诞生了古代一个节日,“寒食节”。
到了先秦时期,“寒食节”除了寒食禁火外,还有了扫墓的习俗。而到了唐朝时寒食节正式改名清明节。
之后,每逢清明节,满大街都是去祭扫祖先坟地的人。
明《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lei)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酹者就是拿酒洒在地上,哭的、除草的、添土的,包括焚楮锭,就是烧的纸钱,还有就是拿着一块石头把纸钱压在坟头上。
当然,这是以前遗留的烧纸钱的习俗,现在提倡文明祭祖。此外,清明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插柳。这个习俗在江淮地区比较兴盛,在《岁时杂记》里面也有记载:"今人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唯江淮之间尤胜,无一家不插者。"还有的更讲究,柳枝很长,也很有韧性,就用面食做成燕子的样子,把它穿在柳条上插在门楣之上。这叫子推燕,以此来纪念介子推的事迹。
当然,现在除了扫墓,还有郊游。一家老小在扫完墓之后,正好也可以郊外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