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创建诗意校园(馆校牵手草堂一课耕耘诗意)
弘扬传统文化创建诗意校园(馆校牵手草堂一课耕耘诗意)“耕诗”课程以诗歌文化启蒙为主线,结合时令特点和学生生活,每月挑选两个汉字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字,开展丰富的古诗、儿歌、绘本、美术、科学等学科大融合教学。耕耘诗意,传承薪火。依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凝聚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以下简称“草西”)各学科最优质师资力量,着力研发,共同打造的“耕诗”社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是“双减”之下,草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对低段学生诗歌教学的一次全新探索。草堂以传播诗圣精神为己任,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典雅庄重的“人日游草堂”、以诗会友的“国际诗歌周”、吟诗诵篇的研学与讲座等活动,无一不在延续着少陵文脉,传扬着中华薪火。千年传承,诗歌育人。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一课”项目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让诗歌文化走向校园,滋润童心。依托馆内丰富自然资源,凝聚校内优质师资力量,草堂一课之“耕诗”社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把诗歌的魅力带给
耕耘方寸天地
诗传万千篇章
故名“耕诗”
万里桥西,百花潭北,坐落于锦城西郊的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亦是成都最具诗意的一张文化名片。
草堂以传播诗圣精神为己任,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典雅庄重的“人日游草堂”、以诗会友的“国际诗歌周”、吟诗诵篇的研学与讲座等活动,无一不在延续着少陵文脉,传扬着中华薪火。
千年传承,诗歌育人。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一课”项目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让诗歌文化走向校园,滋润童心。
依托馆内丰富自然资源,凝聚校内优质师资力量,草堂一课之“耕诗”社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把诗歌的魅力带给了孩子们。
何为“耕诗”耕耘诗意,传承薪火。依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凝聚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以下简称“草西”)各学科最优质师资力量,着力研发,共同打造的“耕诗”社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是“双减”之下,草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对低段学生诗歌教学的一次全新探索。
“耕诗”课程以诗歌文化启蒙为主线,结合时令特点和学生生活,每月挑选两个汉字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字,开展丰富的古诗、儿歌、绘本、美术、科学等学科大融合教学。
课程凸显生动、自然、活泼,体现趣、情、美三大学习主题。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奠定学生国学基础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不止于诗诗是缘起,不止于诗。“耕诗”课程作为草堂社教活动,其以诗歌为线索,串联起更丰富的场景和元素,不断拓展延伸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从校园到草堂,孩子们在这门诗意的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草堂,让诗歌“活”起来“耕诗”课程并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而是将课堂“搬”进杜甫草堂,让学生们在广袤的天地山水间品味诗韵。
九月觅秋虫、十月登万佛楼、十一月观鸟、十二月赏梅……看柳叶在枝头绽放,聆听林间鸟儿的歌唱,嗅着雨后泥土的芬芳,感受微风拂过发梢。
课程期间,在草堂的每一次“雅集”活动,都让孩子们体会到诗歌字里行间的生机灵动。
不断的寻觅,不停的探索,“耕诗”课程秉承“草堂一课”的宗旨理念,让诗意融入学生们成长生活的点滴。
多元教学,让学生爱上古诗词“耕诗”课程集诗歌、汉字、故事,融入音乐、戏剧、美术、劳动实践等元素,将经典古诗和现代诗歌、儿歌、绘本汇聚在一起,带领学生走进立体的诗意生活。
学习“桂”字时,孩子们从认识桂花树,到吟诵古诗《咏桂》,再到亲手做“桂花香囊”,既丰富了知识,更加深了对“桂”的理解。
在“耕诗”课程中,学生们在“诗歌角色扮演”“小小诵读比赛”等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在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大舞台上,耕诗班学子以手势舞诠释《春夜喜雨》的精彩表演获得了老师与家长们大大的点赞。
一堂课后,孩子们还能收到有关课堂内容的小奖品,一片卡纸枫叶、一个可爱的鸟窝、一颗漂亮的松果.....大家互相交流,传递情感,让“耕诗”课堂更有温度。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草堂一课“耕诗”社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树立起良好的口碑。问卷调查显示,传统诗歌文化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轻轻播撒诗歌的种子,默默耕耘心灵的沃土,在“耕诗”课程之后,杜甫草堂还将继续研发博物馆特色文化课程,联结馆校的文化纽带,以诗歌为星火,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