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深入浅出讲伤寒第46篇)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深入浅出讲伤寒第46篇)肺是人体“由阳化阴”的“起点”,肺痿还会引发肺气不降的失眠。肺通过呼吸让人体“充气”而保持扩张和收缩的弹性状态,如果“肺痿”后,人体的呼吸功能就会不足,人体的弹性功能就会逐步减弱。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良好的弹性功能(扩张和收缩)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果弹性功能减弱,意味着气血逐步衰减,五脏六腑逐步脆化老化。当人体“肺痿”后,人体“充气”的整体弹性功能就会下降,肾和膀胱的弹性能力也逐步下降,对身体水分的制约力都会整体下降。如果肺气长期虚寒,就会出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所称的“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肺痿”导致的人体宣发扩张的能力下降,还会造成人体体表防御能力减弱而易于生感冒。正常的肺泡里充满了气,每个肺泡被细微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血所包围。除了寒
后三期发文预告:奔豚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栝楼瞿麦丸。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建议学习完《迈入中医之门》系列后,再进入本系列学习。
肺处于人体“地理位置”的上焦,主管人体的呼吸。人体通过吸气将外界的新鲜空气经由肺泡吸入血液,通过呼气将代谢后的废气呼出体外。人体通过“深而长”的吸气和呼气实现了人体“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肺在生理构成上由一个个薄薄的气泡组成,和其它五脏六腑比较,最为娇嫩。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它脏腑的病变,亦常累及于肺。譬如,当风寒束表收缩人体毛孔内热不得向外宣散时,人体内很容易累积热量,而肺位于上部的位置和“空心”的特点也为热量蓄积提供了条件。
正常的肺泡里充满了气,每个肺泡被细微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血所包围。除了寒之外的,风、热、火、湿、燥六种气候条件如果过于偏离正常气候状态,吸收到肺部后很容易伤及肺。风邪会蒸发肺中的津液令肺干燥;热和火邪会灼烧肺中的津液导致肺泡破损;湿邪呼吸进肺部会影响肺的宣发;燥邪会导致肺泡干燥受损;寒邪会令肺泡收缩、肺中的蒸汽受寒化水影响肺气的宣发。
根据“冷降热浮”的自然原理,人体内如果积累了热邪很容易上浮入肺,热邪会灼烧人体肺中的津液,娇嫩的肺泡很容易被损伤而导致肺的功能减弱。感冒时形成的内热,过分的发汗等方式均会导致肺中津液的损伤,损伤久了,很容易形成所谓的“肺痿”。
《金匮要略》第7篇描述了肺痿可能产生的原因:“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大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即肺痿产生的原因是过多的发汗、呕吐、利小便,腹泻等损失津液导致的,如果脉象快而虚是肺功能减弱后的肺痿,如果脉象快而有力则可能是肺中生长了痈疮。
肺通过呼吸让人体“充气”而保持扩张和收缩的弹性状态,如果“肺痿”后,人体的呼吸功能就会不足,人体的弹性功能就会逐步减弱。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良好的弹性功能(扩张和收缩)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果弹性功能减弱,意味着气血逐步衰减,五脏六腑逐步脆化老化。当人体“肺痿”后,人体“充气”的整体弹性功能就会下降,肾和膀胱的弹性能力也逐步下降,对身体水分的制约力都会整体下降。如果肺气长期虚寒,就会出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所称的“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肺痿”导致的人体宣发扩张的能力下降,还会造成人体体表防御能力减弱而易于生感冒。
肺是人体“由阳化阴”的“起点”,肺痿还会引发肺气不降的失眠。
对于肺痿以寒为特点,仲景提出了用甘草干姜汤的方法来温暖中焦和上焦。对于肺阴亏虚,以肺燥为特点的肺痿,仲景提出了麦门冬汤的治疗思路。
原文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由“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人体内阴血阴津亏损后很容易形成内热,内热上冲会损伤人体咽喉。
麦门冬汤的君药是麦冬。
麦冬。麦冬的味道甘甜。《神农本草经》说:“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麦冬的质地非常的柔软,煮出来的水是黏黏甜甜的。和石膏比起来,其润肺润胃的效果更甜腻和柔缓,不像石膏清热那样清爽峻冷。有生痰敛邪的流弊,如果人体胃阳运化不足时,麦冬很容易生痰。但麦冬滋润肺胃的作用很长久,对于肺和胃阴液长期不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半夏:
《神农本草经》云:“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辛”的味道是令毛孔打开出汗,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是依靠毛孔和鼻窍的开合实现的。肺在“痿”的状态下“开”和“合”的作用是受损削弱的。半夏“辛辣”的味道可以恢复毛孔“开”的作用,配合麦冬的“润”,对恢复毛孔的开合有修复作用。“苦”的作用是下降的,肺是人体由阳转阴的起点,其肃降的作用将人体属“阳”的功能转化为“阴”。半夏降逆的特点还体现在可以降逆无形的气机失常,半夏有很好的止呕效果。半夏同时有燥湿化痰理气的功能,可以消除体内的寒痰。仲景在《伤寒论》中,凡是因为寒痰引起的咳嗽,或者寒痰引起的嗝逆都有较大的机会使用到半夏。
粳米:粳米是大米的一种,性质更柔软多汁。中国人认为,五谷是植物的种子,可以长成完整的植物,孕育着完整的生命信息,因此是最富有营养和滋养人体的。
现代医学偏重于分析化学成分,将营养物质划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另外还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实际上,按照化学成分很难反映食物的内在差别。比如走地鸡和饲料养的鸡在化学成分上非常相像,但我们直接品尝到口感和营养差别都非常大。用现代的观点看,中医看待中药更偏于从“基因”的角度看。按照基因理论,物质表现形式的不同决定因素在于基因而非化学成分。人和人的外貌、思想、体质的不同决定因素在基因,而非化学成分。而基因的本质从化学成分分析也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DNA遗传因子的排列序列不同造成的。事物由于内在的基因排序不同,因此会在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上体现出不同。中国古人不知道基因科学,但知道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分析事物的生长环境、生活特点来判断事物的特点以及药物的药性。这就是《周易》和中医称作的“象”,即通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反推事物的内在特点。对一味中药特点的判断,也主要是通过药物的外形、生长特点和位于植物上的位置、气味等属性来判断该药物功能。
例如,粥是大米熬制的,而大米是植物的种子,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象”,植物的种子可以孕育成一个新生命,是植物在秋天成熟的果实,因此其营养是全息的。从中国文字看,我们形容一个人有“精神”,“精”是米字偏旁一个“青”,即新鲜的米就是人体“精”的来源。大米被煮融后温润而易于消化,既有营养,又有利于保持住身体的水分。从“象”来看,黏黏稠稠的,有助于辅助麦门冬养阴润肺。
另外三味药人参、大枣和甘草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很多论述,也有养阴润燥的效果。
由于用药习惯的问题,笔者在临床中使用麦门冬汤的概率不高。辨证合理,该思路可用于慢性咽喉干燥,咽喉不利,津液亏虚型口渴,肺胃干燥上火等多种情况。
《伤寒》和《金匮》中常见的几个养阴润肺组方有白虎汤、百合地黄汤、薯蓣丸、炙甘草汤,这几个组方具有以下差别:
- 白虎汤。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构成,其中石膏用来峻补肺阴清内热,知母有很好的“滋肾”和保留水分在身体内的作用,炙甘草、粳米两味药和麦门冬汤中的作用相似。白虎汤的特点在于清内热,峻补身体内的水分,而麦门冬的特点主要是养阴,清热的效果并不明显,更适合慢性虚损而无明显内热的病症。
- 百合地黄汤。按照中医的观点,血是滋养人体的最主要的物质,如同自然界的河流。如果长期内热伤血会损伤人体的“精神”和“情志”。百合和地黄的特点更偏于补益人体的血液和“情志”。百合润肺的特点更偏重于补益精神层面的“肺魄”。
- 薯蓣丸。薯蓣丸的机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较为详细的论述,其特点即偏于滋润肺,又有宣发肺气的作用。适用于内热不严重,慢性阴阳两虚,肺枯萎的病症。
-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具有典型补益血液进入经脉的作用,其“定位”补益经脉之血的特点更强。方向上有“向上”的作用,有滋养肺泡血脉的作用。
(1)本号是今日头条上用现代科学语言、系统化解读中医第一人,旨在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登堂入室,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3)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一看,以便帮助更多的人。关于中药剂量的问题,请翻阅此前文章,东汉与现代度量衡不同。
(4)本文章为公众号“四圣弘医”同人原创文章,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书面授权,且为原作者在今日头条唯一正式授权。“同人”,为深圳市保健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特聘智库专家。
有人问为什么不教一些偏方,或者快消方法,在此答复如下:
头条有很多不系统的小方法,或者未经授权转载、拼凑的零散火爆文章,但根基不牢,无法持久。
我希望我的粉丝,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医理论,实现自医,自利利人。
作为医者,最大的期望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给医院或者他人。
自己懂自己明白,才不至于有病乱求医,才能避免过度医疗对身体的伤害。
更多文章,请到本号文章中查阅。
关于《伤寒论》经方剂量中的一两到底等于今天多少克?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1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桂枝汤”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3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白虎汤”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11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桃核承气汤”
迈入中医之门系列中医科普文章链接及导读
夏季谈祛湿,你做对了吗?中医视角解读湿气的机理与科学祛湿
迈入中医之门第72篇:中医视角解读“水肿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3篇:中医视角解读“产后病论治”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你不仅能收获个人的健康,还能帮助更多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