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段时间缺电(为何突然缺电面临着停产潮)
为什么这段时间缺电(为何突然缺电面临着停产潮)印出来的钱去买粮食,国际的粮食就会大涨,印出来的钱流入股市或者大宗投资商品,全球的股市和大宗投资商品也会持续地上涨。疯狂的印钞背后左手印钱,右手撒钱,“洪水”淹没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用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就是拿着印出来的钱到国外换取一些真金白银生产出来的商品。美国为了给经济困难带来缓解,从新冠纾困案到刺激一揽子经济案,还有失业补助预案以及“超级基建”计划前前后后一共释放超过10万亿美金,释放出来的经济相当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年GDP的总和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火力发电占据全国发电量的75.47%,今年煤炭的价格出现了连续的上涨,使得发电成本也出现了快速的攀升,但是电价并不能随便地涨价,以至于现在发电厂出现亏本的局面,火力发电一度电就要亏一毛多,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对于经济的损耗非常的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能耗双控压力”国家发改会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结
我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停电的感觉了,如今根据相关的报道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份,以及多家上市公司不约而同的发布了“限电停产”的公告。
特别自己在珠三角生活很了解这边的情况,多少的工厂都出现了开二停五、开三停四、开四停三根据不同的行业规模进行一定幅度的限电,特别是在沿海城市地区,工厂直接进行拉闸限制,一个星期放两天假已经是习以为常,甚至有部分工厂放三天假。
出现停电、限电的最基本原因:
今年的电不够用,今年的电太贵了,今年的电出现这两种情况最核心的问题“煤价大涨”导致用电成本直线式地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火力发电占据全国发电量的75.47%,今年煤炭的价格出现了连续的上涨,使得发电成本也出现了快速的攀升,但是电价并不能随便地涨价,以至于现在发电厂出现亏本的局面,火力发电一度电就要亏一毛多,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对于经济的损耗非常的大。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能耗双控压力”国家发改会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结果很明显地发现各地区不但没有出现下降,反而还往上提升了。为了实现碳达丰和碳中和的目标,所以对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等省份进行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广东省已经是处于一级预警,也是处于重度依赖火力发电,所以沿海地区停电这么频繁,就是这两个原因所导致的。
刚刚提到的只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深入地拨开后发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美国为了给经济困难带来缓解,从新冠纾困案到刺激一揽子经济案,还有失业补助预案以及“超级基建”计划前前后后一共释放超过10万亿美金,释放出来的经济相当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年GDP的总和了。
印出来的钱去买粮食,国际的粮食就会大涨,印出来的钱流入股市或者大宗投资商品,全球的股市和大宗投资商品也会持续地上涨。疯狂的印钞背后左手印钱,右手撒钱,“洪水”淹没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用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就是拿着印出来的钱到国外换取一些真金白银生产出来的商品。
万万没想到的事情,两个超级加工大国居然被德尔塔毒株给搞残了,工厂停工社会挺大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全球范围内受到疫情影响最少的你,而且还有足够生产力的也就只有我们国家了。根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1.8%。2021年中国全年商品出口贸易,在全球中占比高达16.2%,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这涨幅也是近20年来之最。
实际上商品却是偷偷地被换走了。
中国外贸行业面临着最大的尴尬局面:大宗商品价格快速的飙升,其中大宗商品包含了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的原材料、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煤等各方面。面对大宗商品的飙升,对于我国这个工业大国来说,这是成本的上升无疑是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商务部前发言人姚坚曾无奈地调侃说道“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降”。
国内对于大宗商品是非常的依赖的,铁矿完全是依赖进口的,澳大利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铁矿资源;铜矿资源也是处于严重不足,我国是作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销量占比全球的40%;石油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现在有多渠道,但是定价权几乎还是掌握在美国手中。
中国制造从发展,基本上从最低端的门槛做起,几台落后的设备稍微找几个培训的工人,就能快速地生产,质量都没有关系,欧美国家卖不出去,还有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卖不出去的,只要有钱挣什么都搞。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依旧没有摆脱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这种粗犷的发展模式不仅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还挣不到大钱,设计和研发的两大利润都拿不到,而且也深度的积累国际订单。
如今受到疫情的影响大量的订单不断地涌入,表面看上去欣欣向荣,实际对于中国制造业内卷是造成了冲击,并不是说没钱赚,只不过是利润微薄,如果群规模的扩大增长还是有着不错的收益的。
不大规模的扩大生产,最主要两个原因:
1、疫情得到缓解,对国内冲击很大
扩大生产就意味着要新增很多的设备、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一旦疫情得到缓解,国外的生产力就慢慢地恢复,大量的订单就会流向印度、越南等低廉劳动力的国家,整体的生产成本比中国更低。
国内投入了这么多东西进去,有一些订单都往外推送了,很有可能就要面临着产能过剩,到时候出现大规模的亏损或者倒闭的局面,对于经济的冲击比想象中还要大。
2、疫情得不到缓解,影响企业升级
目前国内的企业不再像过去一般,主要依靠低端产业进行生存,以国内目前的状况,低端产业大概活下去的概率非常的低,还不如直接主动升级,避免与低端制造国家形成恶意竞争。
在2020年开始,国家就大力地提倡内需经济,答案解释非常的简单,答案非常的简单,一方面是促进国内的经济活力,另外一方面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施升级。
国家通过限制电量的方式,针对出口企业提前拆雷:大家控制产能,倒逼产业升级。
这些人很多东西都是主要靠人工去解决的,后面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各个工厂拼命的招人,最终导致人工的成本持续的增加,有部分工厂承受不了这样高昂的人工成本,干脆花大价钱直接引入百万自动设备,解决了人工成本,设备引入进来,整体的生产成本降低了40%,更关键的是整体产品质量稳定,出租的几率很小。
这就是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好处,不能让企业一直生活在滴答制造业的舒适区。
工人面对的问题:
工厂出现停工,工人就要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局面,面对此种局面,工人如何破解了?
工人要面临着灵活就业,放假空闲的时间,一方面有人觉得工作这么累了,是时候放松放松,也有人觉得放假没有资金收入来源,于是就选择其他行业来弥补现阶段自身收入减少的问题。
送外卖、快递、跑车、代驾、自媒体、互联网、临时工、兼职等各类型的就业满足自身空余时间,相对应的去找兼职来弥补工作时间的缺失带来。
肯定很多人吐槽就会打乱自身的生活规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自己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没有也欣然接受。
有人看到的是制造业危机也有人看到的是机遇,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问题,每次出现类似的危机,必然的有更大的机遇在等着人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