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一、已调查发现的各级别地质遗迹各区县已知地质遗迹的分布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也与地质遗迹调查的程度有关。浑源县已知地质遗迹33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省级以下18处,占全市的37.9%;阳高县已知地质遗迹20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6处、省级以下7处,占全市的23.0%;广灵县已知各类地质遗迹16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省级以下9处,占全市的18.4%;灵丘县已知地质遗迹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省级以下5处,占全市的9.2%; 云州区已知地质遗迹6处,其中世界级1处,省级4处,省级以下1处,占全市的6.9%; 云冈区已知地质遗迹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处,占全市的3.5%;天镇县已知地质遗迹仅国家级1处,占全市的1.1%;左云县已知地质遗迹仅国家级1处,占全市的1.1%;新荣区为零。已构成地质遗迹独立景点8处:阳高许家窑遗址(古人类化石产地)、大同杜庄黄土林(

地质遗迹资源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并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遗产。

大同市地质遗迹非常丰富,从28-25亿年前的原始陆壳地层、岩石到第四系的标准地层;从各地质时代的海陆湖泊相古生物化石,以及地壳运动形成的典型构造形迹,各类稀有岩石、矿物、火山、温泉、奇峰异石,奇特景观均有展现。

现已调查发现各类地质遗迹共87处,占山西省493处的17.65%。其中世界级1处,占全省13处的7.69%;国家级14处,占全省137处的10.22%;省级31处,占全省166处的18.67%;省级以下41处,占全省177处的23.16%。

已形成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大同晋华宫矿山公园(国家级矿山公园)。其中所属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达17处,占全市地质遗迹的19.5%。

已构成地质遗迹独立景点8处:阳高许家窑遗址(古人类化石产地)、大同杜庄黄土林(黄土地貌)、广灵六棱山汉白玉石林(碳酸盐岩地貌)、浑源王庄堡汤头温泉(泉)、广灵水神堂泉(泉)、浑源神溪湿地(湿地-沼泽)、广灵甸顶山夷平面(夷平面)、阳高黄羊尖夷平面(夷平面),占全市地质遗迹的9.2%。

位于各级别景区、景点的各类地质遗迹18处。其中浑源北岳恒山景区5处,悬空寺景区1处,千佛岭景区3处;灵丘平型关景区1处;阳高—广灵六棱山景区8处(含独立景点3处),占全市地质遗迹的20.7%。

此外,还有尚未统计在内的地质遗迹。可以说,大同市的地质遗迹资源极其丰富、珍贵,并富有特色。

各区县已知地质遗迹的分布与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也与地质遗迹调查的程度有关。浑源县已知地质遗迹33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省级以下18处,占全市的37.9%;阳高县已知地质遗迹20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6处、省级以下7处,占全市的23.0%;广灵县已知各类地质遗迹16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省级以下9处,占全市的18.4%;灵丘县已知地质遗迹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省级以下5处,占全市的9.2%; 云州区已知地质遗迹6处,其中世界级1处,省级4处,省级以下1处,占全市的6.9%; 云冈区已知地质遗迹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处,占全市的3.5%;天镇县已知地质遗迹仅国家级1处,占全市的1.1%;左云县已知地质遗迹仅国家级1处,占全市的1.1%;新荣区为零。

一、已调查发现的各级别地质遗迹

世界级(1处):大同火山群

国家级(14处):大同晋华宫煤矿遗址、阳高许家窑遗址、左云辛窑沟恐龙化石产地、天镇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广灵六棱山汉白玉石林、怀仁口泉鹅毛口断裂、浑源恒山碳酸盐岩地貌、浑源凌云口片麻岩峡谷、阳高西窑熔岩錐及表面构造、阳高西窑岩浆通道、阳高秋林玄武岩熔岩坝、阳高秋林山麓混合火山锥、阳高大峪口山麓半錐、阳高龙堡岩錐及喷气錐。

省级(31处):广灵望狐组剖面、浑源悬空寺剖面、大同口泉永定庄组剖面、大同阁老山剖面、大同余家寨剖面、浑源钟楼坡侏罗系剖面、阳高六棱山花岗岩剖面、浑源鹿鸣山角度不整合、浑源宽坪塑性流变褶皱、浑源桃山石英斑岩柱状节理、唐河大断裂、大同杜庄土林、大同西浮头片麻岩地貌、广灵刘家沟白云岩峰丛、广灵甸顶山夷平面、阳高黄羊尖夷平面、浑源千佛岭花岗岩地貌、浑源温庄—宽坪片麻岩地貌、浑源王庄堡唐河风景河段、浑源王庄堡汤头温泉、浑源神溪湿地、灵丘蒲里峡谷、浑源金龙峡峡谷、广灵长江峪峡谷、广灵邵家庄峡谷、广灵憨崖洼断层崖、浑源羊投崖火山地貌、阳高龙堡表面构造、阳高秋林玄武岩潜蚀洞、阳高秋林玄武岩脉、阳高大峪口玄武岩渣潜蚀洞。

(注:浑源神溪湿地,201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湿地。)

省级以下(41处):灵丘黄峪金岗库组剖面、浑源彭头沟土城子组彭头沟段剖面、浑源宝峰寨高于庄组剖面、浑源黑狗背花岗岩剖面、浑源下牛还高于庄组叠层石、浑源恒山“果老仙踪”、浑源恒山主峰南坡断层、浑源明石尖梁断层、阳高对榆沟断层三角面、阳高秋林花岗岩山地地貌、阳高对榆沟辉绿岩岩墙、浑源王代海庄白云岩地貌、浑源王千庄片麻岩地貌、大同东后子口片麻岩地貌、浑源乱岭关片麻岩地貌、灵丘白崖台唐河阶地、灵丘平型关黄土冲沟、灵丘凤凰山泥页岩地貌、浑源大红沟碎屑岩地貌、广灵菩提洞角砾岩地貌、广灵刘家沟大理岩采矿遗址、灵丘小寨金矿遗址、广灵望狐广灵式铁矿产地、浑源正沟辉绿岩产地、阳高六棱山矽卡岩型铁矿、浑源向阳膨润土矿床、浑源恒山苦甜井、广灵水神堂泉、广灵长江峪泉、广灵白羊峪泉、广灵百步坑泉、广灵枕头泉、浑源鸽子峪泉、浑源岔口火山颈地貌、浑源枪风岭玄武岩地貌、浑源黄土坡峡谷、阳高秋林沟冲积—洪积扇、阳高大峪口冲积—洪积扇、阳高秋林花岗岩坍塌面、广灵邵家庄基岩崩塌、浑源青磁窑风动石。

二、已调查发现的地质遗迹类别

(一)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

1、地层剖面

(1)太古界五台群:灵丘黄峪金岗库组剖面 、灵丘振华峪五台群剖面。

(2)元古界青白口系:广灵望狐组剖面。

元古界长城系:浑源宝峰寨高于庄组剖面。

(3)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浑源悬空寺剖面。

(4)中生界侏罗系:浑源彭头沟土城子剖面、浑源钟楼坡剖面、大同口泉永定庄组剖面。

(5)第四纪:大同余家寨剖面、大同阁老山剖面。

2、岩石剖面

侵入岩剖面:浑源黑狗背花岗岩剖面、阳高六棱山花岗岩剖面。

3、构造剖面

(1)不整合面:浑源鹿鸣山角度不整合。

(2)褶皱与变形:浑源宽坪塑性流变褶皱。

(3)断裂:怀仁口泉鹅毛口断裂、唐河大断裂、浑源恒山主峰南坡断层、浑源明石尖梁断层。

4、重要化石产地

(1)古人类化石产地:阳高许家窑遗址。

(2) 古生物化石产地:浑源下牛还高于庄组叠层石、浑源悬空寺“果老仙踪”古生界叠层石。

(3)古动物化石产地:左云辛窑沟恐龙化石产地、天镇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

5、重要岩矿石产地

(1)典型矿床露头:浑源向阳膨润土矿床、阳高六棱山矽卡岩型铁矿。

(2)矿物岩石命名地:浑源正沟辉绿岩产地、广灵望狐广灵式铁矿产地。

(3)矿业遗址:大同晋华宫煤矿遗址、广灵刘家沟大理岩采矿遗址、灵丘小寨金矿遗址、浑源董庄萤石矿遗址。

(二)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

1、岩土体地貌

(1)碳酸盐岩地貌:浑源恒山碳酸盐岩地貌、浑源王代海庄白云岩地貌、广灵圣泉寺白云岩峰丛、广灵刘家沟白云岩峰丛、广灵六棱山汉白玉石林

(2)侵入岩地貌:阳高秋林花岗岩山地地貌、阳高对榆沟辉绿岩岩墙、浑源千佛岭花岗岩地貌。

(3)变质岩地貌: 浑源温庄-宽坪片麻岩地貌、浑源乱岭关片麻岩地貌、大同东后子口片麻岩地貌、大同西浮头片麻岩地貌、浑源王千庄片麻岩地貌。

(4)碎屑岩地貌:浑源县孟家窑碎屑岩地貌、浑源大红沟碎屑岩地貌、灵丘凤凰山泥页岩地貌、广灵菩提洞角砾岩地貌。

(5)黄土地貌: 大同杜庄黄土林、灵丘平型关黄土冲沟。

(6)夷平面:广灵甸顶山夷平面、阳高黄羊尖夷平面。

2、水体地貌

(1)河流(景观带):浑源王庄堡唐河风景河段、灵丘白崖台唐河阶地。

(2)湿地—沼泽:浑源神溪湿地

(3)泉

①温泉:浑源王庄堡汤头温泉

②冷泉:广灵水神堂泉、广灵长江峪泉、广灵白羊峪泉、广灵百步坑泉、广灵枕头泉、浑源鸽子峪泉、浑源恒山苦甜井。

(4)瀑布:阳高对榆沟瀑布

3、火山地貌

(1)火山机构、火山岩地貌:大同火山群

(2)火山机构:浑源岔口火山颈地貌、浑源羊投崖火山颈地貌、阳高西窑岩浆通道、阳高秋林山麓混合火山锥、阳高龙堡岩锥及喷气锥、阳高西窑熔岩锥及表面构造、阳高大峪口山麓半锥。

(3)火山岩地貌:浑源抢风岭玄武岩地貌、浑源桃山石英斑岩柱状节理、浑源黄土坡柱状节理、阳高龙堡表面构造、阳高秋林玄武岩熔岩坝、阳高秋林玄武岩潜蚀洞、阳高秋林玄武岩脉、阳高大峪口玄武岩渣潜蚀洞。

4、构造地貌

(1)峡谷:浑源凌云口片麻岩峡谷、浑源恒山金龙峡峡谷、浑源黄土坡峡谷、广灵邵家庄峡谷、广灵长江峪峡谷、广灵憨崖洼断层崖、灵丘蒲里峡谷、阳高对榆沟断层三角面。

(2)冲洪积扇:阳高秋林沟冲积-洪积扇、阳高大峪口冲积-洪积扇。

(三)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

地质灾害遗迹为阳高秋林花岗岩坍塌面、广灵邵家庄基岩崩塌、浑源青磁窑风动石。

三、新发现的或尚未确定的地质遗迹

新发现或尚未确定的地质遗迹,包括新近发现的重要地质遗迹,应确定而

未确定的地质遗迹,还有需进一步工作待确定的地质遗迹。

1、地层剖面

(1)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为河—湖相含煤中—细粒碎屑岩地层。厚220.4米。呈灰黄色灰色的砂岩、泥岩与煤层、碳质泥岩互层。整合覆盖于永定庄组之上。该组地层具有明显的多韵律特征,各韵律一般是由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煤层或碳质泥岩-粉砂岩等构成。

层型剖面:左云县水窑农牧场至尖口山中侏罗统大同组剖面。

(2)侏罗系中统云冈组

云冈组厚264米,可划分为青磁窑、石窑、红墙三个岩段。

青磁窑段:主要为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78米。

石窑段:主要为紫红色厚层粗粒长石杂砂岩,紫红色粘土页岩,厚105米。

红墙段:主要为暗紫红—灰红色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红色厚层粗—巨粒长石石英杂砂岩等,厚81米。

层型剖面:大同市云冈镇中侏罗统云冈组剖面。

(3)白垩系下统左云组及白垩系上统助马堡组

下统左云组:为一套紫红色砾岩与红色泥岩不等厚(3:1-5:1)互层的碎屑岩地层,厚200—500米,平均208米。纵向上可分为三段:一段以砂岩为主,夹砾状灰岩凸镜体或中厚层结晶灰岩。二段为砾岩与含砾泥岩不等厚(5:1)互层。三段也呈砾岩与含砾泥岩不等厚(3:1)互层,并夹有泥灰岩团块及层状泥灰岩,动、植物化石。

上统助马堡组:地层总貌呈紫红色为主的中—细碎屑岩,厚400—800米。分四段:一段厚100—150米,以绛紫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及少量绿色泥岩,局部夹砂砾岩,含丰富的爬行类化石。二段厚150米左右,呈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砂岩。三段厚约250米,为紫红色砂质泥岩与灰绿色或灰白色砂岩互层,含丰富的双壳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植物及孢粉等化石。四段后0—200米,以暗紫红色或鲜紫红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砂岩。

层型剖面:左云县尖口山至汉圪塔下白垩统左云组及上白垩统助马堡组剖面

(4)第四系许家窑组:为黄绿或灰绿色粘土、亚砂土,黄褐或淡红色粉砂,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大部分发现于离地表8~12米处的湖相地层中,上覆约4米厚的砂层,其下为砂层和粉砂质粘土,其间夹5厘米厚的胶结砂层。剖面厚20米左右,与下伏更新统中部的小渡口组呈不整合接触。

层型剖面:山西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东南梨益沟西岸断崖上。

2、重要化石产地

(1)古动物化石产地

天镇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群

位于天镇县南高崖乡台家坪村西南2千米处,分布范围8平方千米。为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化石。1979年由山西省217地质队发现,1981、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同地、县考古人员考察发掘。化石群地质年代距今约100万年至300万年以前,发掘18处,鉴定为8个目32个种类,分别有鸟纲:安氏鸵鸟;食虫目:白刺猬;兔形目:翁氏野兔、复飙兔;啮齿目:中华馍鼠、奥米加鼢鼠、变异仓鼠;食肉目:中国貉、直隶狼、贾氏獾、野熊、桑氏缟猎狗、泥河湾剑齿虎、似锯齿虎、猞猁、裴氏猫;蹄兔目:德氏后背蹄兔;长鼻目:纳玛象;奇蹄目:长鼻三趾马、三门马、梅氏犀;偶蹄目:李氏野猪、中国麂、双叉四不像、布氏真梳鹿、华丽水鹿、中国羚羊、哦喉羚、羚羊、翁氏扭角羊、粗状旋角羚羊。此化石现存于北京。

这些化石群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地球生物进化,以及更新世早期的地理和地质变化,古代气候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2000年10月,邱占祥等在该遗址中,又发现了我国极为少见的早更新世爪兽类的最后演化阶段后裂爪兽化石——黄昏兽。2002年发表了“山西天镇后裂爪兽属(哺乳动物纲 蹄兔目)化石初步报道”。

2020年7月,董为等发表了“山西天镇辛窑子早更新世鹿科化石新材料”,

对该遗址其中鹿科化石的研究鉴定出7个种:步氏麂(Muntiacus bohlini)化德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huadeensis) 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 华丽日本鹿(Nipponicervus elegans) 始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 predavidianus) 双叉麋鹿(E.bifurcatus)及赤鹿(Cervus (Elaphus) elaphus)。并对其进化、迁徙和生物等作出了新的认识。

(2)古植物化石产地

天镇一带晚白垩世轮藻植物群

山西天镇一带晚白垩世轮藻植物群 分别于1989年和1991~1994年在该地挖掘恐龙化石期间 于山西天镇及河北阳原一带的灰泉堡组中又发现了较丰富的介形虫、轮藻和少量孢粉化石。

3、重要岩矿石产地

(1)典型矿床露头

灵丘县太白维山放电锰矿、塔地珍珠岩沸石矿、平型关磷矿,新荣区石墨矿、阳高县堡子湾金矿均具代表性,山西膨润土矿以浑源县抢风岭为代表。

(2)矿物岩石命名地

灵丘县独峪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中酱红(朱红)色为名贵石材“贵妃红”产于该岩体,应为典型矿物岩石命名地。还有左云县的塑性黏土,也应该命名。

(3)矿业遗址

①灵丘县枪头岭冶银遗址

遗址位于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的自然村枪头岭村东坡尖山脚下。依山势堆集有冶炼银后留下的废碴,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

初炼年代不详,据村中义勇庙碑记载,明代这里就有冶炼的矿场。由此可知最晚在明代这里就是土法炼银之地。现废弃的矿碴、碾矿石的石磨盘、石碌碡分布于山脚下村庄内外。矿碴装于高岭土制作的圆柱筒中,直径5.5~6.5厘米,长度为0.3~0.4米。石碌碡约有10余个,置于村民的围墙下,直径0.5米左右,长度亦在0.5~0.6之间,青石制。石磨盘存2个,直径约1.8米左右。制作程序:采矿,用碾磨成黄豆粒大小,放入用高岭土模制的圆筒中,窑中用石头盘成类似于烧火洞的样子,将装满矿石的圆筒整齐码放在烧火洞上,下用木炭烧,温度要求达到1500至1600度。冷却后,银沉在圆柱底部,将圆柱体下部打碎,取银,圆柱体废弃。故遗址上到处是圆柱体残骸,最厚处可达10米左右。

该遗址分布范围广、规模大,地表遗物丰富,发现有炼银废碴、矿碴、石磨盘、石碌碡、坩埚等。该遗址保存较好。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

冶炼银后留下的废渣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

矿渣装于高岭土制作的圆柱筒中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

石碌碡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

冶炼银后留下的废渣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5)

义勇三圣贤庙碑记

②浑源县古磁窑窑址

古磁窑窑址地处浑源县城南15千米青磁窑乡古磁窑村南。遗址现存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厚约1—3米。共发现窑炉6处,散布在地面的残瓷片随处可见,烧造期为中晚唐至金元时期。器型有碗、钵、瓶、罐、注子等。釉色有白、黑、青三种。唐代以后,烧造规模小,品种单一,以白瓷为主,主要器型有碗、盘。装饰以黑画花为主。一般器物无花纹,也有个别的黑彩绘画、刻花、剔花等。器物全部为支珠垫烧。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6)

古磁窑遗址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7)

古磁窑遗址瓷窑“部分残片”

③大同瓷窑

大同窑是山西古代著名瓷窑,位于大同云冈区青磁窑瓦窑沟村。始烧于辽代,发展于元代,终于清末。遗址面积不大,以烧黑釉器物为主,兼有少量茶叶末袖。开创了辽金山西青瓷的风格,并传至高丽和日本,影响着今天朝鲜、韩国及日本的瓷器。现在怀仁市陶瓷业秉承大同窑古风,复古创新,在北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产品特征:胎色灰黄,胎体较厚;黑釉乌黑发亮,茶叶末釉表面无光。器物内外均施釉;器形有小口瓶、鸡腿壶、罐、盆之类,以弦纹瓶及剔划罐最具代表性。剔花线条粗犷,因剔得较深,可见参差的刀痕。纹饰有卷草、水波、鱼纹、古钱绣球纹及鱼纹等。

4、岩土体地貌

(1)灵丘桃花山溶洞群

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一带 山下泉水奔涌 山上桃花烂漫 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造化 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 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桃花泉等景点。

桃花洞位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该洞已有170万年的历史 并且仍处在生长期。洞内钟乳林立 形态各异 有的如白玉般的大幅珠帘 有的如百折织锦垂慢 有的如披着盔甲的将军 有的像一丛丛新鲜的蘑菇 层层叠叠 生气勃勃。手捧仙桃 面带微笑的桃花仙子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来此一睹风采。

蝙蝠洞位于桃花山北海拔900米处。该洞高大 四通八达。主洞深70多米 有六个出口 洞内数以千计的蝙蝠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洞顶 像一串串黑色的精灵 昼伏夜行 十分有趣。西侧洞的洞壁、洞顶天然形成的壁画 栩栩如生。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8)

桃花溶洞群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9)

桃花洞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0)

桃花洞

(2)左云五路山类丹霞地貌

左云县的五路山,南北长17千米,东西宽11千米,主峰海拔2073米,顶部盖有第三纪玄武岩,下伏白垩系左云组一套紫灰色砾岩与红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的碎屑岩,助马堡组地层总貌呈紫红色为主的碎屑岩。地势高亢,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寒冻风化强烈,形成岩石裸露、山峦叠嶂、地势险峻的黑顶红身的奇异景观。它具备红层地貌基本特点,局部又被玄武岩所覆盖,故称之为类丹霞地貌。

此外,在左云的黑龙王山的红砂岩口可能存在红色奇特山体。

是否构成类丹霞地貌需要野外实地调查。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1)

左云五路山类丹霞地貌(远景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2)

左云五路山类丹霞地貌(远景)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3)

左云五路山类丹霞地貌(近景)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4)

左云五路山类丹霞地貌(近景)

(3)灵丘甸子梁空中草原夷平面

灵丘甸子梁空中草原夷平面位于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东南,与河北涞源、蔚县交界处。海拔2151米,东西狭长,南北广袤,四周是陡峭的山坡,顶部草甸面积3万亩,属亚高山草甸。甸子梁周长20.7千米,四周长满桦树,山顶为平坦的大草甸。草甸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生草层发育,产草率高,草质好,为肥沃的天然牧场。

甸子梁空中草原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夷平面上形成的高山草甸。主要形成时间为渐新世(23Ma)。据吴枕、张秀清《再论华北山地甸子梁期夷平面及早第三纪地文期》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7(3)39—46,“大约在24—ll maBP 的中新世早、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二幕开始,太行山地区又一次抬升,山麓剥蚀面构成了五台山、小五台山周围山地的山顶面。这就是至今仍在甸子梁等山地顶部残留的海拔l500—2200m 的夷平面,被命名为甸子梁期夷平面。”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5)

甸子梁空中草原夷平面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6)

甸子梁空中草原夷平面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7)

甸子梁空中草原夷平面

5、水体地貌

(1)河流(景观带)

云州区乌龙峡—阳高县小龙门

乌龙峡位于云州区鹅毛村南1千米册田水库库区下方,是由火山熔岩经河水亿年冲刷形成的一条长约 10千米,宽约1千米的大峡谷。乌龙峡大峡谷是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三大景区之一,西起桑干湖(册田水库)坝东,东探大辛庄村,南接堡村,北望讲理村,整个景区约5000余亩,水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植被覆盖面积达80万平方米。以南北山峦为衬托。由坝、水、峡、山四部分组成。地貌独特,植被良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中间是一绵长峡谷,两岸为火山熔岩天然奇峡,峡内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坚花异,黑色巨石星罗棋布,汩汩泉流环绕其间,碧波鳞荡的湖水。是一方如诗如画的天然胜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还有堪称乌龙三绝的乌龙泉、乌龙滩、乌龙洞。

阳高小龙门位于册田水库生态旅游风景区下游五千米处,属阳高县境内。小龙门自然景观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水流从三个石洞飞泻而下,浪击山岩,山体向东北方伸出部分有一孔洞,被称为“象鼻”。 湖水北岸绿树成荫,南岸高地上古堡与云天相接。西南陡峭山体间原有寺庙已完全修复,人称洪门寺。北岸林荫间的一处开阔地上有一卧虎石,相传,此为十八罗汉之一的伏虎罗汉坐骑—太白虎所化。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8)

云州区乌龙峡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19)

云州区乌龙峡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0)

云州区乌龙峡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1)

阳高小龙门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2)

阳高小龙门洪门寺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3)

阳高小龙门“象鼻洞”

(2)湿地—沼泽

①云州桑干河省级重要湿地(河流湿地)

云州桑干河省级重要湿地位于云州区境内,主要湿地面积分布在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册田水库范围内。总面积4883.3公顷,湿地面积4496.81公顷,湿地率 92.08%。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区内有国家Ⅰhm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白琵鹭等19种。云州桑干河省级重要湿地内河流形态自然,岸线优美,观赏性强。沼泽湿地植被茂密,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具有不同景观风貌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形成了北部干旱地区比较少见的滨河风光带。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4)

云州桑干河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5)

云州桑干河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6)

云州桑干河湿地

②广灵壶流河省级重要湿地(河流湿地)

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主要湿地面积分布在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总面积665.93公顷,湿地面积665.93公顷。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繁殖地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广灵壶流河省级重要湿地内广泛分布着各种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下河湾水库和枕头河水库等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的理想觅食场所,而壶流河南部山区的悬崖峭壁为黑鹳营巢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黑鹳在山西主要的繁殖地之一。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7)

广灵壶流河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8)

广灵壶流河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29)

广灵壶流河湿地

③广灵县水神堂冷泉沼泽湿地

位于广灵县城东南0.5千米处,由水神堂壶泉及环湖、林地、绿地组成。有自然湿地30000亩、水域面积3500亩、林木面积1000亩。水神堂壶泉,是由壶山周围万斛珠玑的群泉随而涌成湖,水质纯净,总矿化度不低于0.4—0.6克/升,为天然岩溶优质纯净水,流量为0.55m/秒,属不冻泉。水神堂壶泉湖水为环形,湖面面积为24000平方米,湖水环绕中央壶山岛,由壶山古建筑群组成,面积为7000平方米,壶山岛建有水神堂,面积为900平方米,又名丰水神祠,始建于北魏时期,内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灵应塔、山门为过殿式,左右两侧配有砖木门楼,上方分别为钟鼓楼。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0)

广灵水神堂沼泽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1)

广灵水神堂沼泽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2)

广灵水神堂沼泽湿地

④广灵县丰水湖河流湿地

丰水湖因壶泉丰水而名,位于水神堂中心区东并与之紧连。湖水面面积10万平方米,容水量20万立方米,湖面有大小两个人工岛。湖中养有鱼类水产品,是集景观、游乐、养殖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⑤广灵县百步湖河流湿地

百步湖,又名百步坑(或三角河、四角河)位于水神堂中心区北。湖水面积2万平方米,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两个池塘隔堤组成。湖内多泉眼,东为壶泉镇蕙花村,北为壶泉镇东台村,西为湿地柳树林,南为壶流北河,与水神堂壶山壶水隔河相望。50年代以前有铁索桥与水神堂相通。湖内有鱼类、家鸭养殖。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3)

广灵丰水湖、百步湖河流湿地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4)

广灵丰水湖、百步湖河流湿地

(3)泉

①灵丘城头会泉

城头会泉位于灵丘县城南侧高家庄一带,处于唐河河谷之中。以群泉形式出现,有桃花泉、高庄泉、南北水芦泉、新庄泉、大沙湖泉和南庄泉。泉水出露高程910—940米,泉水属于重碳酸钙镁型水,每升泉水矿物质含量在278—450毫克之间,为低矿化优质岩溶泉水。2007年泉水流量为2.45秒立方米。

②浑源神溪泉

神溪泉位于浑源县城西5千米的神溪村,与塔村泉、付家坡泉均处于一条北

东向断裂带上,属奥陶系石灰岩断层泉。出露标高1070米,1965年实测流量0.65秒立方米,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5g/I。

6、火山地貌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柱状节理)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位于摩天岭风景区内,处于第三纪火山喷溢形成的熔岩台地中。石林,是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柱状节理,这种柱状节理常常垂直岩层面呈六边形。区内出露范围最高达300米,最宽达500米,山体全部由2—3米到10—30米高的黑红色六方柱体组成,柱体直径在30--50厘米上下,每边长约20—40厘米,层层叠叠,整个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一根柱子排列而成的一幅巨大屏风,并经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便雕琢成今天这样千姿百态的石林。

摩天岭玄武岩石林是山西省独有、罕见的玄武岩石林地貌景观。

景区内自然环境优美,森林植被繁茂,生态群落稳定,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景区集山、水、石、林及其生物群落于一身,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地质遗迹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科研、美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5)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6)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7)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8)

左云摩天岭玄武岩石林

7、构造地貌

(1)灵丘唐河大峡谷

灵丘唐河大峡谷是太行八陉之一蒲阴陉的一部分,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境内,北起灵丘盆地南沿隘门峪,南至河北与山西交界处,全长40千米。主要由唐河径流峡谷与之辐射的汇水范围所组成。峡谷弯弯曲曲,峰回路转,山体奇险陡峻,多构成岩溶峰丛和峰林;两岸山景秀美,层林尽染。总体构成一奇峡,谷底狭深、狭岸壁立;峻峰,峰峦叠嶂、错落有致;河水清澈、时而急流湍急,时而碧波涟漪;植密,繁茂滋长、苍翠欲滴。这里是山峰的海洋、岩石的国度、水的宝庄、植物生长的园地和动物生栖的天堂,享有珍禽黑鹳、青羊和珍稀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以雄、奇、险、秀为特色的自然风光。

唐河大峡谷已成为太行精品景观走廊,构成了国家A级旅游区觉山寺、国家A级旅游区桃花溶洞风景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山水之乡”北泉村。北魏御射台、古栈道、明代修复依崖而建的三节楼景区。车河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区,城头会古村落泉域水利风景区,沿河民俗文化景区,以及尚待开发的“三道峡一线天”等景区,是怀古览胜、休闲度假、民宿及医疗康养、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唐河大峡谷属于太行山区,从所处地质条件和地貌特征看,具有太行山独具特色的地貌特征。宏观上具有峰谷交错、谷深沟险、崖壁峰脊交错的特点。在地貌形态上,通常是在峡谷北部,河谷狭窄,顶部常见平缓的台地或平台以及长脊、长墙;在中部,峡谷或宽或窄,两侧地形缓坡之上为陡峭的山坡,高耸的崖壁;南部河谷较为宽阔,两侧山体较为浑圆低缓但簇峰林立。
峡谷地貌特征与其地层岩石条件紧密相关,区内抗蚀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太古界古老变质岩基底,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等中深度变质岩,构成垂向上的缓坡地貌;元古界的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景儿峪组总体岩性以中厚层含燧石条带、条纹泥晶白云岩,碳质页岩、巨厚层状粉晶白云岩、含燧石和硅质条带泥晶白云岩、燧石角砾岩等呈不等厚互层为特征,由于抗蚀能力的不同,常形成障谷、长墙,故形成凹凸有致的平台和宏大的坎状地貌。而分布广泛的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由薄层的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和厚层的石灰岩相间叠置构成,多位于山顶,构成垂向上最上层的地貌景观,易形成缓坡与陡砍交替的地貌形态,经地表水流、表层岩溶作用,形成峰丛等,若位于峡谷地带,受断层或节理切割,经崩塌、剥蚀后,则形成形态不一的浑圆山脊、簇峰、崖壁延绵不断。
从峡谷两侧看,其峡谷东侧以岩溶峰丛和峰林为特色,峡谷西侧则为峰岭、孤峰、石柱为突出。沿峡谷从北至南,隘门峪至白沙口一带,山体奇险陡峻,多为岩溶峰丛和峰林;白沙口至上下北泉,山体雄伟圆滑,两岸山景秀美,层林尽染;整体构成峡谷区峰岭、峡谷、峰丛、孤峰、石柱、溶沟、溶洞等复合岩溶地貌景观。

唐河大峡谷集自然资源、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古建

(2)灵丘鸡岭大峡谷

鸡岭大峡谷地处灵丘县下关乡东南,蜿蜒20千米。峡谷与周边地质遗迹、

地貌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十分丰富。这里石奇谷幽,姿态万千,时而峭壁凌空,时而坡缓林密,时而幽暗深邃,时而地势开阔。28-25亿年的漫长地质演化,万千年的自然生态变迁,20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百余年的时代文明交融,使下关的“八寨十三景”,成为了鸡岭大峡谷的代名词。

鸡岭大峡谷处于太行山中低山区,出露岩性以新太古代阜平岩群变质岩为主,部分地区上覆五台群变质岩系为不整合接触关系。局部发育辉绿岩脉,构造活动较强,断层较发育,地表切割强烈,山势陡峭,多处山坡分布有崩塌巨石,接近顶部有崩塌后裸露的陡壁、柱峰等。峡谷内发育谢之坪河谷,河水常年川流不息,孕育了原生态绿色葱茏的植被,冲刷出神鱼闯关怪石争巧的天然特色景观。该河谷地表切割强烈,河谷深邃,水流较湍急,局部河谷宽展,曲流发育。地貌地质景观中尤以变质岩地貌、水体地貌、黄土地貌类发育。其中,变质岩地貌多以山岳、石柱、象形石等形式出现;水体地貌则以河流、泉、瀑布、潭及其组合形式出现;黄土地貌多以土柱、土沟及土台等形式出现,景色十分优美。

鸡岭大峡谷的山岭岩壁、溪流河畔,俯首可见众多具有黑白相间花纹的“阜平岩群”片麻岩。它们是一种深埋于地下,经历高温、高压改造而成的变质岩石,年龄最高可达25亿-28亿年,是灵丘南部出露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岩石中黑白相间的“片麻理”,则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受力后,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矿物发生定向排列而形成,是地球早期活动的产物。受构造运动影响,“阜平岩群”内部变形极其复杂 尤其在陡立的岩壁、河流冲刷裸露之上,肠状褶皱、平卧褶皱、石香肠等变形构造曲折蜿蜒、形态各异,记录了最早的构造演化历史,是重要的地质景观。

鸡岭大峡谷不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还有燕赵时期的古关古道、古长城,抗

战时期的向阳县委遗址。铁角台、铁角沟、南铺、木佛台、铜绿崖、谢之坪、西湾、刘家坊八个古村寨掩映其间。铁角峰,两峰耸立、直插云端;天池仙浴,水清见底,川流不息;木佛台村,背临青山,石墙、石院、石路、石阶,小桥流水,鸟儿嘀鸣;擎天一柱,上指蓝天,雄姿昂扬;铜碌台村茨字七号和八号台,两个敌楼,依山而建,雄关漫道;老人山,历经苍桑,悠闲独坐;神鱼湾,形似神龟,绿树甘泉;谢子坪迎客松,傲然耸立,风姿千古;平板石瀑,看流水,听鸟叫。一幅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错的大峡谷。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39)

鸡岭大峡谷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0)

铜绿崖敌楼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1)

阜平群片麻岩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2)

溪流景观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3)

平卧褶皱形成的景观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4)

倾伏褶皱形成的景观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5)

肠状褶皱形成的景观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6)

柔流褶皱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7)

瀑布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8)

平板石瀑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49)

深潭

8、地震遗迹

(1)云冈石窟景区侏罗纪古地震遗迹

2018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苏德辰研究员和孙爱萍等人在云冈石窟发现了侏罗纪古地震遗迹。本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1.6亿年左右的侏罗纪,填补了该时期华北古地震记录的空白。在大同云冈石窟发現的因古地震导致的液化砂岩柱是国内最早发现、产出最集中、形态最丰富、规模最大的新发现。

古地震遗迹位于“山堂水殿”景点北侧道路的山体崖面下,是一套紫红色泥页岩与砂岩交互出现的侏罗纪地层,地表出露长度约80米。其中,西侧40余米地层中发现了数十个形态完好直径在几厘米至二十几厘米之间的砂岩柱,这些砂岩柱形状总体下粗上尖、或分叉或复合,垂直方向最大延伸接近2米。同时可见砂岩柱的围岩中有明显向上运移、拖曳的痕迹。

苏德辰称,地震发生时 经常伴有“喷砂冒水”现象 而“喷砂冒水”的通道里填充的泥砂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固结成岩石之后,就形成了这样呈向上“挤入”或“侵入”的砂岩柱 因此将其命名为地震液化砂岩柱。据研究 地震液化砂岩柱是古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类型,只有在地震的强烈振动下才可以产生如此规模的变形。

云冈石窟景区中新发现的侏罗纪古地震遗迹 地震液化砂岩柱出露集中 形态完好 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地震液化砂岩柱群相媲美 是讲述地球沧桑巨变故事的良好场所 为云冈石窟景区增添了一个地学科普教育的典型景点 丰富了景区遗产展示元素。该遗迹已建遗址保护地,并已建为云冈景区景点之一。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50)

侏罗纪古地震遗迹地层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51)

云冈石窟景区侏罗纪古地震遗迹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52)

侏罗纪古地震遗迹的地震液化砂岩柱

山西大同自然遗产(大同市地质遗迹综述)(53)

侏罗纪古地震遗迹保护区

(2)云冈区云冈镇水泉村古地震遗迹

水泉村古地震遗迹位于武周山北侧水泉村西南河道里,顺河道呈北东---南西走向,呈近水平。地表出露长度300米左右,两端均为断层,其东端断层位于水泉村南河流与村西小西沟河流交汇处,西端断裂位于吴官屯煤矿水泉井绞车房天轮台混凝土基座以西约20米处。

所处地质环境、地震事件发生所表现的变形特征、地震发生时期等与云冈石窟景区发现的侏罗纪古地震遗迹基本相同。其不同的是水泉村古地震遗迹比云冈石窟景区发现的古地震遗迹高约40米,未见液化砂岩柱,推测其下面应有液化砂岩柱存在。

该遗迹发现时间为2019年11月,需进一步落实确定

(3)信息与设想

①1990年10月8日 千年前应州大地震遗址被发现

山西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陈国顺等科技人员在阳高县震区工作时,发现了公元512年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遗迹。

这一发震断层北起阳高县三十里堡一带,直至恒山脚下,长度大于120千米,并分布大量断层剖面、地震陡坎、凹槽,以及地震喷砂和地震崩积楔等。断层还断开了北魏后期的古地表。这一发现,对研究大同盆地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大同市—阳高县震区今后地震趋势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②山西阳高友宰镇西团堡村1989年10月18日地震遗址

建立西团堡地震遗址参观区 对该地震遗址进行封闭、清理 树遗址纪念碑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