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如果你感觉到同频共鸣,那么还蛮幸运的。如果根本一个都没罚中,那么也没关系,说明你很特别,常人那些认知与感触,并不在你的感性范畴之内,你可能属于,20%塔尖思维?我们只是从自我经验和感觉出发,对他人的反应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与归纳而已。如果,你对此问句根本无感,那么显然你值得被恭喜。因为,可推论出的是,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信息流,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性、规范、全面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变得冷静沉稳,不会在信息流刷入眼帘的第一秒,就被标题信息带出偏见与情绪。客观、冷静思考后再下结论,情绪滞后是一个理性社会人必然具备的特征。显然,以上所言,并无任何道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是喷子吗,黑白不分强行逻辑的那种?

如果你见此问句,内心即刻就涌出反感,甚至怒气,那么80%的可能性,你在网上喷发过情绪,留下过极端激烈的言论。

如果你的内心是否认的,那么或许多数情况下,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表达。

如果,你对此问句根本无感,那么显然你值得被恭喜。因为,可推论出的是,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信息流,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性、规范、全面的。

耳濡目染之下,你变得冷静沉稳,不会在信息流刷入眼帘的第一秒,就被标题信息带出偏见与情绪。客观、冷静思考后再下结论,情绪滞后是一个理性社会人必然具备的特征。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1)

显然,以上所言,并无任何道理。

我们只是从自我经验和感觉出发,对他人的反应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与归纳而已。

如果你感觉到同频共鸣,那么还蛮幸运的。如果根本一个都没罚中,那么也没关系,说明你很特别,常人那些认知与感触,并不在你的感性范畴之内,你可能属于,20%塔尖思维?

不做任何揣测的看问题,不带任何情绪的思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大脑进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更聪明,而是为了活下来。所以,能不动脑就不动脑的“最省力原则”,是蜥蜴脑(爬行脑)最擅长也最为本质的反应。

对于手机里安装了无数APP的普通互联网民来说,APP推送给我什么,我就会知道些什么。通常情况下这种“知道”,往往只是知道却并不一定是对事实全貌的确证知晓。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2)

因为,一方面,信息增量会带来更宽广的视角,也会使大脑分析能力过载容易出现Bug。

另一方面,有限的知识容量,有限的认知层级,有限的思考范畴以及自身所处的阶层范围信息质量,都会从方方面面,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吸收与理解。

而从心理学层面看待问题,我们会非常认同心理学上流传久远的那句话:你知道的,只是你想知道的。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人们总是会看见,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显然,心理学家们的意思是:人们所能“看见与理解”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而是人的自我意识偏向。所以,人们所看到的,始终只是这个庞杂世界的一部分。

在持有认识调论的心理学家们看来,当人们在接收到信息的那一刻,情绪反应就产生了。这种情绪反应,是建立在当事人的学历、知识结构、社会视野、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基础上的。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3)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以及他所从属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会做出何种反应与反馈。所以,问题来了:当个体信念与客观现实不一致的时候,你猜人们会怎么做?

显然,人们总是保持着一股强烈的动力,那就是让自我信念与现实一致(且这个过程是不自觉的生理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种方法可以办到:

1. 改变信念,使其与现实一致;

2. 改变现实,使其与信念一致;


美国国家院士,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比起改变个体信念去适应现状,人们更愿意扭曲/拒绝新现实,从而使其与自己的旧信念一致。

所以,从这一生物心理学角度来说,喜欢在网上胡乱喷撒个人谬论的人,罔顾客观事实、公序良俗的人,普遍都执着于自我旧信念,并生活在这种旧信念中。他们最为擅长的,就是以个体体验与经验出发,去评论和认知社会事件与其他人。

他/她的视角最为奇特之处就在于:与一切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道德认知背道而驰,看问题永远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以自己的狭隘、偏见去理解他人和社会现象,进而得出空洞且情绪化的结论。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4)

如果说这一类群体,尚且有一些个体经验作为评论与乱喷依据的话,另外一部分被大家公认的“喷子”,则是为了喷而喷的,社会低端群体。

这一部分群体的最大特征在于:以身体满足为第一大满足,以释放情绪为最根本目的。他们的反应力以及反应状态,约略等于巴甫洛夫进行反射实验的那只动物:你投喂给他们什么样的情绪和价值观,他们就做出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并接受被投喂的价值观。

客观地讲,我们关注到什么信息,往往来自于我们的潜在需求,以及前文所说的“自我证实倾向”。当个体觉得需要某事某物,或认为某种观念正确时,个体就会倾向于在现实中寻找这种东西。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5)

但这种自我证实的倾向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已经被证明了是人类的一种生理偏见和思维错误。它不仅不客观,而且容易让人走火入魔。

比如,人们经常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话的真实逻辑意图是:有所坚持,必然有所收获。而且正确的、依据客观规律的行动和坚持,才会带来收获;相反,设若罔顾客观条件,盲目下苦功夫,不仅坚持越久越没结果,人还会陷入一种低谷中出不来,最终南辕北辙。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都喜欢这两句话,但却是抛开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与考量,仅凭意念去单方面求证。即:凡事只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只认可自己的人和环境,而回避甚至看不见那些对自我信念不利的一面。

为什么摆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了)(6)

单一认知下的决策会全面吗?会有效指导行动并获得成功吗?显然不能。

一个不以客观理性态度认知事件全貌的人,决然得不出正确的结果,而只会在错误而片面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回到我们的话题,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黑白颠倒的喷子?他们到底是什么心理?

能够注意到这些喷子,可能是无意间接触到而已;但假设若经常遇见这种喷子,总是跟这些喷子打交道,那么我们也许应该好好反省或自问一下:

· 当下,我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的?

· 为什么我会与一些黑白颠倒的人为伍?

· 与其分析他们的内心为什么如此肮脏阴暗,为什么我不去做些什么,脱离这种环境,与这一类人和环境永久保持距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

第一心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