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  天人合一  苏博传承苏州建筑的文脉:白墙,灰瓦,建筑的比例和高度。特别是苏州屋顶坡度一比二的比例关系。用现代材料表现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等传统元素。建筑的高度控制,尊重苏州老城区的天际线,融合其中。  如何做到与周边环境“和而不同”?贝老以“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与“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对新馆设计作出阐释。建筑在时间之上,相看俨然。江南民居韵致,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也许源于设计者自身经历,回忆与情感的映射。  传承——色彩和建筑风格  色彩和建筑风格是苏博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重要手段。新馆沿袭吴门建筑贯用的黑白配色,又不拘泥传统材料和形式,保持了江南建筑一贯的内敛气质。外墙高大封闭,没有多余的装饰。墙面以白色为主,边缘用黑色石材勾边,简洁大方……如此绝妙而微差的建筑呈现,令人好奇,一探究竟。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

  苏州博物馆坐落在平江历史街区,这里有着名胜古迹,还有很多园林风景,比如狮子林,留园,拙政园,盘门。苏州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贝聿铭总将苏州视作故乡,这里也是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他85岁才决定开始做苏州博物馆,并将它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贝聿铭有意给自己的老家苏州留下的一座文化遗产,内里有古迹珍宝,又有颇具现代艺术收藏。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因其选址独特,且设计者为建筑大师贝聿铭,备受关注。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项目,落址数座古典园林之间,是融洽还是破坏?纵然贝老亲自操刀,亦有人质疑其海外生活多年,能否理解与还原一个具备古典园林意味的博物馆建筑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3)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4)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5)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6)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7)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8)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9)

  如何做到与周边环境“和而不同”?贝老以“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与“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对新馆设计作出阐释。建筑在时间之上,相看俨然。江南民居韵致,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也许源于设计者自身经历,回忆与情感的映射。

  传承——色彩和建筑风格

  色彩和建筑风格是苏博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重要手段。新馆沿袭吴门建筑贯用的黑白配色,又不拘泥传统材料和形式,保持了江南建筑一贯的内敛气质。外墙高大封闭,没有多余的装饰。墙面以白色为主,边缘用黑色石材勾边,简洁大方……如此绝妙而微差的建筑呈现,令人好奇,一探究竟。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0)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1)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2)

  苏博传承苏州建筑的文脉:白墙,灰瓦,建筑的比例和高度。特别是苏州屋顶坡度一比二的比例关系。用现代材料表现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等传统元素。建筑的高度控制,尊重苏州老城区的天际线,融合其中。

  天人合一

  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苏博的“空”,对比拙政园空间的“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一种对照与互补关系,是尊重历史与自然的谦逊态度。

  正如庭院隔墙衔接拙政园处,片石、白墙,寥寥数笔,营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的意境。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3)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4)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5)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6)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一种类似剪影的形式表现,使其仿佛与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这座当代博物馆成为古典名园的现代延续。

  让光线来做设计

  简而言之,苏州传统建筑的主特点是:柔和与雅洁,“精、巧、雅”是苏州博物馆对苏州建筑的高度提纯和时代新解读。这个一经建成就升华为文化地标的建筑,似乎隐隐预示着园林艺术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吁求。当然,要真正了解苏州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精妙,唯有亲自己走遍馆领受一番。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7)

  创建之初,贝聿铭就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好让这个“最亲爱的小女儿”将现代审美与园林艺术融身一体。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8)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19)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0)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1)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2)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3)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他的名言。借景、框景、漏景、障景、移步换景是江南园林在设置景点时常用的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也自然少不了。乳色薄纸般的玻璃将光线过滤地十分柔韧;“老虎窗”调节着光线的变化,创造出明暗对比效果;大量采用自然光,玻璃上类似苏绣的图纹,极富朦胧美感;落地窗后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有的片片竹林、有的植有古树、有的是池塘的一角……景色相互连通又保持独立,亲近自然,含蓄而内敛,引导人们的情感表达。

  你才是立体山水画卷里的主角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4)

  园中的竹、树都是贝聿铭亲自挑选的,每一棵都姿态优美,与建筑的美刚柔相济。苏馆东部的《紫藤园》里的紫藤由忠王府移植而来,它是嫁接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条。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5)

  在传统的空间美学中,色彩总是先声夺人,最先进入人们的视线,给人“第一印象”。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6)

  在苏馆室内,晨光、午日、黄昏,不同时段甚至不同季节的阳光照进庭院,物体都会笼上一圈光晕,或浓烈多彩,或清凉嫩绿;或金黄绚烂,这即是自然赋予空间的生命,也是光的设计作品。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7)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8)

  在万里无云的晴日,以蓝天为背景:纯净的白墙和线条、写意的假山和古树、清澈的池塘和游鱼,共同绘出一幅立体的山水墨画。 此时,苏州博物馆已不是主角,而是植物、光线和走动的游人。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29)

苏州博物馆美得不可方物(美学微视苏州博物馆)(30)

  不要太在意建筑,贝聿铭有言在先:“人们和景色才是真正让空间呈现经久不衰生命力的主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