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按照协议,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长春理工大学共建,计划打造千人规模的硕士、博士联合教育培养基地,突破了中山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和模式。今年9月,首批200人就将入驻,培养方向为光学物理、人工智能、光学材料等光机电算材领域。从签约到首批人员入驻不到半年时间,也将刷新人才教育培养项目落地速度的记录。长春理工大学。这是一次“补课”,补缺乏大院大所的“课”。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的签约,成为今年中山“3·28”的一个“爆点”。它备受关注的原因有很多。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拥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引入的院校在产业领域“段位”之高,前所未有。

今年的中山“3·28”,与往年有所不同。除了收获众多高端产业项目,中山还拿下诸多院所、学院类项目。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中山市政府将联袂长春理工大学打造全市首个硕士、博士联合教育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在翠亨新区揭牌,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未来将与多所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备受瞩目的中山科技大学也传来新消息,中山将加快推进土地划拨手续、推进校园规划、立项申报等工作,力争在2022年启动第一期校园基础建设,同时面向全球招聘校长。

当下的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盼高等院校、大院大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那么,人才的关键在哪里?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对中山意味着什么?

萌动的创新原生力量

这是一次“补课”,补缺乏大院大所的“课”。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的签约,成为今年中山“3·28”的一个“爆点”。它备受关注的原因有很多。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拥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引入的院校在产业领域“段位”之高,前所未有。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1)

长春理工大学。

按照协议,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长春理工大学共建,计划打造千人规模的硕士、博士联合教育培养基地,突破了中山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和模式。今年9月,首批200人就将入驻,培养方向为光学物理、人工智能、光学材料等光机电算材领域。从签约到首批人员入驻不到半年时间,也将刷新人才教育培养项目落地速度的记录。

该研究院将以“中山所需、高校所长”为基本原则,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通过发挥校本部光学学科优势,高度契合火炬区产业结构,打造一支由国家级人才和省级人才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同时,完成一批重大项目,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山市打造规模较大和影响力较强的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高级别人才、高水平科研、高科技企业聚集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将“打造人才队伍”摆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前面,这一项目协议的内容安排,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山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打造创新型“院所”机构,不再像过去仅仅聚焦于引进项目,而是更加注重立足本地培育人才。

通过培育创新的原生力量,进一步延展创新链条,深入优化创新系统,已经成为中山引育创新动能理念的演进逻辑。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2)

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中山研究院院长付跃刚。

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兼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院长付跃刚介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未来3年内,该院培养的硕博研究生人数将达到1000人。这种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对中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在今年“3·28”期间,由中山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学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论坛在中山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同时揭牌。

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异曲同工,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签定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加强合作。

同时,备受瞩目的中山科技大学也正在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第一期校园基础建设将有望于2022年启动。

建院办校齐抓,引进创新项目、培育创新人才并重,依托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中山正针对高端人才培养难、集聚难问题,探索实用且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拓展提升创新动能的路径。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3)

粤港澳大湾区药学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论坛。

蕴藏在项目中的创新动能

3月28日,43个项目在2021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活动上集中签约,哈尔滨工业大学超高分辨率共焦显微镜项目,成为现场签约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很重要,“重”体现在战略地位、科技含量、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

先进显微技术不断突破人类观测能力极限,70%以上的微观机理探索和90%以上的微制造检测必须使用显微仪器。共焦显微仪器是现代显微仪器的重要分支,在微纳加工、智能制造、光电探测器件等领域研制生产中发挥着“科学眼睛”的关键作用。

在光电装备、空间相机和半导体探测器研制生产等领域,共焦显微测量是一个关键性检测技术,超高分辨率共焦显微镜,发挥着非常关键作用。但这一重大科学仪器,目前还属于我国被外国“卡脖子”的领域之一,每年进口量达到上百亿规模。哈尔滨工业大学超高分辨率共焦显微镜项目顺利实现产业化之后,将可实现这一科学仪器的国产化,替代进口。

这一高科技项目背后,是高校的高端科研团队。项目方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共焦显微测量与仪器开发研究的科研团队,目前已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制了系列共焦显微仪器,60%以上核心零部件实现了自主开发,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4)

2021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作专家代表讲话。

此次项目签约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中山市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在翠亨新区建设研发生产基地。系列共焦显微仪器如能在中山实现产业化,无疑将推动中山光电产业链条向上游进一步延伸,对于产业长远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如果跳出光电产业这一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中山对于提升创新动能更长远的布局。

与其说,中山引进这一院士项目看重的是重大科学仪器的科研成果,不如说更看重高校背后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缺乏高等院校、大院大所,一直是中山的一块“心病”。近年来,中山开始尝试以新的方式,弥补这一创新能级方面的短板。

实际上,早在2016年10月,中山市政府就已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签约确立了合作关系;2018年7月,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完成注册,成为中山市首个创新型研发机构。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5)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围绕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领域,聚焦超精密仪器测量、新材料工艺及装备、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三大方向,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孵化。几年来,该研究院不断为中山聚集高水平研发项目和团队,加快建设一个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缺少高校,就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高校优质科技创新项目,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我所用,其意义绝不止于对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提振,更重要的是对创新动力的提升。

产业协同的重要链接

说到底,无论是引进创新项目,还是培育创新人才,都是为了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正深度融合成为一个城市群,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要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枢纽,链接多地发展资源,加强产业互动,推动产业共振。以中山为根据地,外来的高校科研院所,也正借助核心创新能力,担当起这个重要的链接角色。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6)

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以健康医药产业为例,经过多年的引导和努力,中山市医药产业“一基地两园区” 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共同构建起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骨架。

中山已经培育和吸引了以山德士、联邦、安士、曼秀雷敦、完美、诺斯贝尔、乐心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迄今已有超过120家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批发企业进驻。截至2020年,中山医药产业已拥有四上企业761家,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上市上板企业有5家。

面向未来,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必须“走出去”,寻求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才能打开新的天地。

3月28日下午,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团有限公司、大湾区香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山·香港健康医药产业论坛在中山举行,旨在加强中山与香港健康医药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对接。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7)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参加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香港是全国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拥有良好的生物医药融资优势。中山具有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但医药研发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山市携手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中山研究院”,为新药创制创造了条件。

李佳倡议,中山及香港可以依托中山研究院科研优势、中山的产业优势、香港的融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新药创制发展开创新局面,两地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药创制“新硬核”。

很显然,类似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这类通过嫁接高端科研院资源落地中山的创新型院所机构,已然在中山产业水土中扎根,它快速成长,成为一方产业生态中的创新“主干”,并延展产业“枝条”,成为沟通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链接。

这样的例子,未来会更多地出现在中山。

硕博连读学校必须有博士点么(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8)

3月29日,作为2021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山科技创新论坛在中山市南区街道举行。论坛聚集了超低温、激光、光电、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5位国内顶尖专家,其中,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院长龚领会、中山光子科学中心主任戴亚平,是中山未来两个大科学装置的负责人。

随着中山科学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的推进,大科学装置将加速落地中山,依托两大创新“聚能核”,大院大所、大中心将吸引高端发展要素集聚,成为推动中山与大湾区乃至国内重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链接。

与高校合作打造全市首个硕博联合培养基地,刷新了中山高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建院办校,中山追求的绝不是获取科技创新成果的“拿来主义”,而是追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持久动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兴中道点击订阅

【作者】 何伟楠

兴中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