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请求退稿的理由(由一封退稿信想到的)
如何写请求退稿的理由(由一封退稿信想到的)中国教师报 冯永亮您好!《中国教师报·杏坛春晓》退稿通知:您的稿件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您对本栏目的支持。很抱歉,您的《童年的收藏卡》写得非常不错,可惜已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也是最早在网上拜读的,因此不是很适合在本栏目刊登。您可转投其他报刊。欢迎您继续为本报本栏目投稿。再次对您的支持表示感谢!致 礼!原创作者|杨聪 本文选自杨聪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杨老师随记” ,校长传媒获得杨聪老师授权发布那年八月份,我给《中国教师报》的“杏坛春晓”投了《童年的收藏卡》一文,九月初便收到了编辑的回复:
杨聪老师写在前面的话:
在旧手提的文档里,翻到了这篇在2006年前后写的《由一封“退稿信”想到的……》,当时记录在“苍南教育智客网”的个人主页上。因为做了备份,智客网消失后,这篇文章一直存在。如今发布于此,只为我曾经这样想过。期待您的赞同或不赞同,或会心一笑沉默不语。
【杨聪专栏]
由一封“退稿信”想到的……
原创作者|杨聪
本文选自杨聪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杨老师随记” ,校长传媒获得杨聪老师授权发布
那年八月份,我给《中国教师报》的“杏坛春晓”投了《童年的收藏卡》一文,九月初便收到了编辑的回复:
您好!
《中国教师报·杏坛春晓》退稿通知:您的稿件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您对本栏目的支持。很抱歉,您的《童年的收藏卡》写得非常不错,可惜已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也是最早在网上拜读的,因此不是很适合在本栏目刊登。您可转投其他报刊。
欢迎您继续为本报本栏目投稿。再次对您的支持表示感谢!
致
礼!
中国教师报 冯永亮
这封退稿信让我有些高兴又有些遗憾,编辑说我的文章“写得非常不错”,这样的评价很能激励人,哪怕是编辑的客套话!另外,他说此文“已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也是最早在网上拜读的”,这也是对文章的欣赏!谢谢他在退稿时,还能让我不失望,反而读出了一种信心!
后来,我把此文投给了《现代教育报》,编辑回信说要用。没想到只选了三则,还是分成三次刊登,这样零零散散的,让我感觉不甚舒服,我自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完整地刊登才能体现出我的心思与构想。于是,我就再次投给《山西教育》,编辑看中了此文,把文题改为《童心如歌》,还为此特设栏目“师生珍藏”……拿到杂志时,我又发现刊登了四则,有一则被删了,这可能因为版面限制,也可能因为那一则的内容不适合杂志的定位吧。
当时,我就问自己,还要再投吗?文章完整地被发表真的很重要吗?或者说,文章写了一定要被发表才是目的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写投投,现在,我对此有了以下的看法:写作(如果我的写文章称得上写作的话),最为快乐的是体验写作的过程。从开始的感悟,到构思,再到落笔成文,乃至回头的修改……这其间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历练。尤其让我喜欢的是,一篇文章常常就是我的一个创造!文字就是奇妙,在自己心灵的操作下,一个个一句句,连成了段结成了篇,变得有血有肉,变得有情有理,变得可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沟通别人的观点,这正是写作的目的,正是我所想要的!再说,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记录自己的情感和兴趣,这也是在抒写个人的“历史”!至于写好之后,有幸被发表,那应该是这种目的的一个附属品,有,当然好;没有,也不失望,因为我已经得到该得的东西了。我知道,对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而言,如果把发表文章看成写作成功的标志,看成写作的最终目的,那常常容易让自己失落、失望,乃至感觉失败的……
近来,我还发现,文章的好差,的确不是以发表与否来衡量的。好文章没被发表,可能是作者要么没有投稿,要么不知道怎么投稿,要么是找不到合适的报刊;也可能是作者原本就不喜欢投稿,对此无所谓;更可能是作者投稿了,但不对路,比如所投的报刊没有适合这篇文章的栏目,或者文章比较长,可人家的版面只能放1500字以下的,等等。我浏览过一些报刊,发现很多文章都在1000个字左右,其实有些也很平常很普通甚至没新意,但正是该报刊版面所需要的。这让我想起了吃“快餐”,虽然没什么营养,可是很多人需要它,于是世界各地到处流行。所以,此类“快餐”似的文章销量还是不错的。这类作者的文章看似一直在发表,其实他是在制造文字的“产品”,有一定的规格和模式,发了也就发了,至于文章的价值,至于文章能被读者记住多少记住多久,那就免谈了。
当然,好文章被发表的也很多,只是不同的人对“好”的要求和看法有时也是不大一样。不过,有些最基本的东西大家还是有共识的,比如真情实感,比如题材新颖,比如表达要恰到好处,比如主题能触动心灵等等。我个人以为,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好文章总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改变而被淘汰,当时有人喜欢读,以后还是一样。要举出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像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小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随笔等等。这些文章是真性情的,有着人类的共通性,文中所表达的,常常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比如爱,比如情,比如民族性的东西……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写作的大家呢,我们怎么能同他们相比。是的,我们不能也无须这样做,要是真的这样去比,我们只能一辈子不用拿笔写字了!而且,我还想说,我们也不要同任何一个写作的人相比,写作,不是为了比较,也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一种表达的需要!要写的人,是阻挡不住的,在某个时刻自然就会写,写了才舒服;不想写的或没有这种需要的人,即便逼迫他也是无济于事的,最多也只是制造一些文字的“快餐”,甚至是文字的“垃圾”!
我要尽量不制造这些“快餐”和“垃圾”,这个世界已经污染严重,我不能再随时随处地乱扔精神废品了。虽然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必须控制自己!为此,我写文章,将告别随意、告别拼凑、告别人云亦云……至少要写自己喜欢的、感动的、感兴趣的、值得怀念的、不吐不快的、能带给别人乐趣和思考的……即便最终写好的文章没能达到这些要求,我也会坚持不懈地这样去做!我知道“草根博客”和“草根写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是对我们这些坚持写博的一线教师来说也是重要的,它也像那些给作家带来声誉的作品一样,已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曾经写过的一段话:
“每个人就是一粒希望的种子……等待破壳,或者本身就是一颗果实……是种子,就是生命的表达,长成参天大树也好,长成寂寞小草也罢,生长的本身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意义——芸芸众生不也是这样?”
是的,小草也有自己的历史,也可以演绎自己的精彩!
一朵花里看生命,一滴水里看海洋,一个心灵里看世界……
让我们真诚地抒写自己的“草根”,用心欣赏自己的“草根”吧!
童年收藏卡
文|杨聪
用心靠近孩子,便能感受童心如歌。
此文原题《童心如歌》最早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1日人文笔记版的“园丁集”栏目,不过只刊登了其中的五则。
后来被北京《少年儿童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刊发,题为《童年收藏卡》。
文中八个小故事其实是发生在不同时期,有些相隔很多年。有的整理自《教育随记》,有的凭记忆记录下来。虽然每一则都很简单短小,但是一组合,就显得趣味盎然,挺有分量了。
一篇文章的出现,有时候是时光的积淀,我们需要的,就是留个心眼与耐心等待。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它会水到渠成,落地生根。
01
戴校徽
开学初,一年级的一位老师请假,我去代两天的课。这一天的早自习,我把校徽发给学生。他们第一次戴校徽,个个都很兴奋,我教他们怎么戴,好些学生戴得很低,我提醒他们戴高些,这样好看。
等到第一节上课时,我首先就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小何胸前的校徽不见了。我觉得奇怪,问他:“小何,你的校徽呢,怎么没戴啊?”他很得意地指着戴在肩膀上的校徽说:“老师,您说要戴高一些,我戴在这里比他们都高!”坐在一旁的东东也抢着说:“老师,起先下课,小何就把衣服脱下来戴的,我不好意思脱,就没戴在肩膀上了!”
看着他们俩那满脸天真的样子,我不禁笑出声来……
02
声明
那天早上,我去餐馆吃早餐,刚坐下吃了几口,就听到旁边的一个小男孩说;“妈妈,他是我的美术老师,我要和老师一起坐!”说着,他就端着饭碗急急忙忙的坐到了我身边,然后又是一句响亮的:“老师好!”我一看,原来是二(1)的李耀,这学期我刚教他班美术。我高兴地同他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
当我到了学校办公室不久,就来了一个二(1)的小男生,一脸的好奇问我:“老师,李耀说他早上吃饭和你一起坐,真的吗?”
我笑着说:“是啊,他挺可爱的哦!”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女生也问这个问题,我也同样回答了她。
可是不多久,又来了两三个学生问我同样的问题。这半天二(1)学生就来了十几次。
看看这群不厌其烦的小家伙,我终于有些按耐不住了,那天下午的美术课,我一进教室就首先向全班作了声明:“同学们,老师今天早上吃饭确实和李耀一起坐……”我还没说完,就见李耀高扬着脑袋翘起小嘴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说是真的,你们还不信!这一下信了吧……”
好多学生听了,露出了满脸的羡慕。
03
喜欢
那次,我和五(3)班的几个学生在办公室聊天。
西西说自己欣赏有些男孩子,有一股猛劲,摔伤了也不会哭泣,檫干血迹又重新生龙活虎的,不像有些女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哭啼啼的。
另一个男生接过话茬调皮地说:“那大概是你喜欢男孩子吧!”西西不置可否地笑着。
我就问:“你们男女同学会不会说谁喜欢谁,谁同谁好啊?”“有啊,有啊!”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来,这一下个个都激动了,还举了好多例子。我突然问:“那你们呢,有喜欢谁吗?”顿时,他们有的沉默了,有的急急地说:“我没,没有!”有的红着脸蛋羞涩着。只有西西冒出了一句:“我有!”大家吓了一跳。
一个男生好奇地问:“那你喜欢谁啊?可以告诉大家吗?”
“我喜欢——老师啊!”西西满脸的微笑愈加灿烂。
“原来这样,我们也喜欢老师呢!这和那个不一样的!”另一个女生答道。
我也笑了,心想,好机灵的小女生啊!
04
画背心
这节美术课,我让学生就地取材,画自己或同桌的衣服,既可以写实,也可以想象。
这时,靠墙这组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生指着外套里的背心对我说:“老师,衣服很难画,我画背心行吗?”
“当然可以!”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这个小男生已经把背心平铺在桌子上照着样子津津有味地画着。我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你什么时候脱了,老师怎么没看见啊?”他腼腆地笑着,就是不好意思回答。“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同桌反倒兴奋了起来,“他是等您去教室那边了,就悄悄地蹲在桌子边偷偷地脱下来的!”……
背心很简单,没几下他就画好了。这一次,他“光明正大”地问我了:“老师,我画好了,现在把背心穿上行吗?”我靠近他的耳边轻轻地说:“行啊,不过你起先怎么脱下的,现在就怎么穿上!”
他憨笑着摸了摸头,又悄悄地蹲在桌边偷偷地把背心穿上了。
05
正忙着
这节自学课,我让几个班干部改考卷,陈斌也是其中一个。
交代好之后,我便坐在讲台旁备课了。过了一段时间,我站起来在教室里转一圈,走到安康身边时,安康一边用暗示的眼神看着我,一边用手指着他的前桌陈斌的后背,我有些疑惑,顺势看了过去,原来是一张长纸条用透明胶贴在那里。我想,这肯定是安康身边的几个调皮男生在捉弄陈斌。但我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悄悄地把头伸近一看,纸条上写着一行字:
“我现在正忙着呢,对不起,没时间理你们!”
我不觉暗暗发笑,忙用手指放在嘴巴前向安康他们作了个“嘘”的动作,便又悄悄地回到讲台旁继续认真地备起课来……
06
老师,老师,老师
开学初,我负责一年级新生的报名。
一个小男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了办公室。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他站中间。
妈妈说:“快叫老师!”
他迟疑了片刻,才轻轻地发出一小声:“老师……”
爸爸说:“要大声,再来一遍!”
他想哭想哭的样子,又大声地叫了一次。
我摸摸他的脑袋,笑着说:“不错,小朋友,你叫得很有力量,但叫一声不够的,你看,这里有三位老师呢!”
他嘟着嘴,皱着眉头,抬头看了看右边的妈妈,又瞧了瞧左边的爸爸,犹豫了一会儿就按顺序朝着我们三位老师的方向,很有节奏地叫了三声:“老师,老师,老师!”
大家都被逗乐了,我说:“很好,现在你就是我们三位老师的学生了,以后学习会特别好的!要是有什么不懂,就来问我们啊!”
爸爸妈妈听了也开心地笑了,连声说谢谢老师。
小男孩也学着爸妈的腔调:“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边说一边还鞠起躬来。
07
好吃
三年(3)班语文老师请假了,我去代一节。
上29课《掌声》,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嘴巴里在嚼着什么东西,看上去好像也在津津有味地朗读课文。
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当他发现我时,我已经伸手轻轻地捏住他的下巴。他愣了一下,嘴巴紧闭,不动了。我又轻轻地掰开他的嘴唇,这时,他的嘴巴突然作了一个吞咽的动作,我说:“吞下去了?好吃吧?”
他点点头。
“吃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口香糖。”他平静地答道。
“啊,你傻了,口香糖怎么能吞下去呀?它不能吃的!”我有些吃惊。
等我放手站起来时,他顺势向身边不远处的垃圾桶吐出了口香糖,嘿嘿地笑着说:“老师,我没吞下去呢!”
我舒了一口气,说:“还要吃吗?”
“不了,我课文还没读好呢?”说着,他捧起书本哇哇地读了起来……
08
谎言
中午,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帮他一个忙。我怕忘记了,就从口袋里拿出笔,想把事情记下,可是,这支昨天刚从学校旁小店买来的圆珠笔就是写不出字来。一连划破了几张纸,也不见有笔迹留下。我有些生气,随手把笔丢在地上。
刚走出十来步远,突然身后传来稚嫩的童声:“老师,您的笔掉了!”
我停住脚步,转身一看,一个大约二年级的小女生,正朝我跑过来。她头上的两个小辫子,用粉红色的丝巾扎着,随着脚步一颤一颤的,好像两只蝴蝶在飞。
来到我跟前,她微笑着看着我说:“老师,您看,您的笔掉了!”说着,把那支圆珠笔递到了我面前。我明白了,她以为是我无意间不小心掉了,帮我捡起来还给我。
我刚想说,这支笔是坏的,老师不要了。但话到嘴边马上就停住了——我连忙伸手接过她手中的笔,高兴地说:“谢谢!谢谢你帮老师把笔捡回来,要不,这支笔掉了老师都不知道呢!”
“不用谢,老师,您要放好哦!再掉了,我就捡不到了。我走了,老师再见!”她蹦跳着跑远了。
我没再把这支笔丢在路上,到了学校,悄悄地把它放进了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