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骑行观光(骑行路过武汉工业区这条僻静马路)
武汉骑行观光(骑行路过武汉工业区这条僻静马路)于是更加好奇,顺着分叉的马路向西走去,走到最里面,看到了一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至此豁然开朗,原来这旁边还有一所学校。有学校的地方必然有学生后街,从某个意义上讲,这条无名路的北段,实际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后街。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后街经营得并不完善,导致废弃,也不知道过去这么多年,这座后街有无兴盛起来,或者还是老样子。再往里走几步,路面和路况,包括左右两边的景象大变样。首先是行道树变成了梧桐树,主杆像是几个水桶,枝繁叶茂,树冠巨大,形成一块块树荫。其次是路两边的围墙变成了低矮的样子,外墙涂成了黄色,地基与路基交汇处,铺满了叶子,一看是堆积了不少时间。最后,工业区的厂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矮旧的民房,看成色,似乎还有人居住。民房区域里没有围墙,路基全面敞开,变成自然的空地,有的还种上了果蔬,一派和谐自然生态的样子。向前走几步,看到主路分叉,有一条单车道的路面引申而去,通到旁边的村落里。说是村
城市的发展,往往体现在新城区拓展老城区沉淀的过程里,相比较新城区的繁华,老城区的文化底蕴要更深厚。常年生活在湖北武汉,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也是从老城区的斑驳建筑和寻常巷陌里体会到的,像在青山工业区青化路沿线,就有一条无名马路。马路的里程很短,被挤在一所高校和一块工业区之间的缝隙里,骑行往来,看着路两旁旧民房遍布,隐隐约约像是有老商业街的痕迹,不觉有时光如梭,往事难以寻觅的失落感。
由于地处城市的东边,又在老工业区青山区白玉山范围内,属于一处非常冷门的地带。外地人不知晓,本地人不熟悉,连公共交通的通达在那里都要打折扣,公交车仅有525、201抵达,在二技校站下来就是,地铁的话还在修,竣工时限尚不知。哪怕是自驾车,也需要考虑良久,是走三环线到青王路转青化路,还是走绕城高速转青化路,反正都是一样遥远。路途远倒是在其次,主要是青化路沿线的路况极其糟糕,又是灰又是泥,还有空气里的味道,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对很多驴友来说,这样的路况和环境不是问题,反正骑行往来,直线穿梭,只要能快速抵达,什么样的路面不是正儿八经骑行挑战而过呢?沿青化路最东段的花山大道一路西行,到青化路,过绕城高速和四环线,再过白玉山,最后来到武钢二医院与星力路交汇的口子处,对面就是这条无名马路。可以看到,青化路上在忙着修地铁,施工挡板实在太常见,路面垫着钢板,大车子往来震动得来回跌宕,骑行的人远远避开,然后闪身到达无名路里面。
无名路呈南北纵贯,从青化路上出发,由南向北走去,看着幽深且僻静。路面一边是武钢二医院的住院部,另一边是零碎的工业区,都有围墙隔绝着,还有巨大的白杨树,形成一处高墙大树和幽静巷道的氛围。入口处的路面地势有点高,向里走几步开始下沉,但路基的状态不好,像是被大车压坏的,又没有及时维修,于是变成坑坑洼洼的面貌,无论骑行还是自驾,体验都很糟糕。路口左右一侧,还有一座类似企业仓库的大门,关闭严实,铝合金外窗,像是冷冻厂的特色。
再往里走几步,路面和路况,包括左右两边的景象大变样。首先是行道树变成了梧桐树,主杆像是几个水桶,枝繁叶茂,树冠巨大,形成一块块树荫。其次是路两边的围墙变成了低矮的样子,外墙涂成了黄色,地基与路基交汇处,铺满了叶子,一看是堆积了不少时间。最后,工业区的厂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矮旧的民房,看成色,似乎还有人居住。民房区域里没有围墙,路基全面敞开,变成自然的空地,有的还种上了果蔬,一派和谐自然生态的样子。
向前走几步,看到主路分叉,有一条单车道的路面引申而去,通到旁边的村落里。说是村落,大概只有数户人家,三四层楼的房子,被树林完全遮掩。树下拉着绳子,晾晒了衣服,光线斑驳晒出一方金黄色,即便是盛夏时分,温度也不算太高,微风习习,让人觉得十足温馨。房子南北区域,开拓了空地,还是种满了果蔬,还有果树,小果挂满枝头,非常有画面感。最有意思的还是一间单层的小房子,铁门紧锁,旁边还有一张木凳,是一件很有年代感的东西。
继续往北走,马路左右两边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连在一起的矮旧房屋。那种屋子的布局非常熟悉,都是中间一扇大门,两边有空的墙壁,屋前都是平整的空地,看着很规整。走到其中一间屋子前,发现墙壁上居然印了广告牌,虽然大门已经被封死,但透过“副食”两个字,还是能够猜出来,这一排屋子就是临街的商铺。商铺包括副食店、早餐店、果蔬店、五金店等等,看着十分丰富,正疑惑为什么这个僻静的地方怎么会有商业街,前面马路一转,又出现了更多的废弃商铺。
于是更加好奇,顺着分叉的马路向西走去,走到最里面,看到了一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至此豁然开朗,原来这旁边还有一所学校。有学校的地方必然有学生后街,从某个意义上讲,这条无名路的北段,实际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后街。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后街经营得并不完善,导致废弃,也不知道过去这么多年,这座后街有无兴盛起来,或者还是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