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雀儿山(三登雀儿山)
游雀儿山(三登雀儿山)5、这次失败,与难度和海拔无关,缘于开始我们就缺少了一颗对此山的敬畏之心。4、 几天后,我们终因在冰裂缝间的一次次迷失而被迫下撤。当回望走过的路时,我才看清失败的根源。尤其今夏,与16岁儿子的并肩攀登,是一件最终同时感动了我们自己的作品。那次,他在高烧中的坚持,让我欣慰,也让我心疼不已。下山途中,他对我说:“老爸,这次真的要感谢你,如果没你,我是绝对登不了顶的。”回家后,他将电脑里的游戏全删了,他对我说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清楚。2、 2009年那个春季,我在珠峰上差点没能下来。即使这样,也未能泯灭我对攀登的热情。3、 二个多月后,我再次站到雪山下。那天,雀儿山始终被云雾笼罩,像一座未知的城。
序
攀登的核心就是要挣脱地心的引力,抵达自由的空间。
2009年珠峰攀登,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个节点。此前,攀登只因梦想,后来则因挟裹了一些功利的想法变得不再干净。我也意识一旦思想出现紊乱,必然导致攀登的黑洞。这,很危险。客观面对并坦诚过去,是警惕、自省,也是帮自己逃离。
三次,在不同年份,因不同目的攀登同一座雪山——雀儿山,虽出乎我的意料,但每次,多少都还能为自己带来一些惊喜和改变,我当是雪山对我的一份馈赠而暗自庆幸。
尤其今夏,与16岁儿子的并肩攀登,是一件最终同时感动了我们自己的作品。那次,他在高烧中的坚持,让我欣慰,也让我心疼不已。下山途中,他对我说:“老爸,这次真的要感谢你,如果没你,我是绝对登不了顶的。”回家后,他将电脑里的游戏全删了,他对我说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清楚。
2、 2009年那个春季,我在珠峰上差点没能下来。即使这样,也未能泯灭我对攀登的热情。
3、 二个多月后,我再次站到雪山下。那天,雀儿山始终被云雾笼罩,像一座未知的城。
4、 几天后,我们终因在冰裂缝间的一次次迷失而被迫下撤。当回望走过的路时,我才看清失败的根源。
5、这次失败,与难度和海拔无关,缘于开始我们就缺少了一颗对此山的敬畏之心。
6、初起,在攀登计划里并没有雀儿山的名字,爬完珠峰后,我想继续去做其余8000米雪山未完的梦。
7、 但从珠峰上下来不久,我就接到南京“老革命”邀请我攀登雀儿山的电话。海拔虽然只有6168米,但他在电话里强调,这次是自主攀登。
8、几年之后,一同攀登的老李与我有过一次闲聊。那次,老李一脸坏笑对我说“老革命”事先预料到我一提自主攀登,肯定会来。这话得的确让我有些不爽,但事后想想,也是事实。(注:队友摄。右为我)
9、“老革命”和老李,都是我07年攀登慕士塔格的山友,我们曾在一个帐篷里被暴风雪困了二天二夜。其实,那次我一接到“老革命”电话便立马应承下来的主要原因确实是为了友情,但不可否认内心也有一份想用一次自主攀登以证明自己实力的虚荣。
10、另外,也一直想找个机会,作为报答,将以前赞助我攀登的大学好友阿K也带上雪山之路。为安全起见,我特地拉上了攀登能力极强的珠峰队友阿忠。(注:本片由队友摄右阿忠,中阿K,左是我)
11、没请商业协作,一个曾经攀登过雀儿山的向导,也毁约没来。这些原本都不是问题。问题的症结是:我们根本都没准备好。开始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搭顺风车来打酱油的角色。之前,我对雀儿山知之甚少,且没参加过一次对攀登计划和细节的讨论。
12、 这种态度上的轻视由此导致我们在实际攀登过程中的随意性。队员们甚至没有在大本营停留调整一下身体的节奏,第一天就直接上到了海拔4884米的一号营地。乱石中,几顶高低错落的帐篷,风雨里,像凋零的花瓣。
13、雨不大,却一直苦逼地敲打着帐篷。让人担忧的还有“老苦命”和随他过来的一位小帅哥的状况。上来不久,他俩就高反,并开始呕吐。这时,我才知道,那位帅哥,是新手中的新手,甚至没上过高原。
14、营地旁的冰穹盖像巨大无比的龟壳,压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冰盖下面,有融化的雪水从冰裂隙中流出。为了取水,那天下午,我来回下到坡底七、八趟。
15、翌日,猝不及防的好天气降临竟让50多岁的老李兴奋的像个孩子,不顾危险,爬上岩石顶。看来事前我建议老李和阿K为了这次攀登提前半个月自驾阿里的计划效果还是明显的。
16、那天的阿K就这样坐在彩虹间,像一座梦。当清风吹过,瞬间,我的灵魂开始颤栗,想飞……
17、休整一天后,10人的队伍结成A、B二组,出发了。
18、攀登确实苦逼。但,苦的意义,正在于人生的这样一次次修行。
19、起始阶段是一个方圆二、三公里的大冰盖,接着是几个不大不小不陡不缓的冰坡。
20、大冰盖,纵横着许多明暗冰裂缝,每一步只能小心。
21、下雨了,阿忠的脸透着坚毅。是07年、09年的二次攀登,让我俩最终成为兄弟和知交。
22、常常这样犹豫不前,是因为对路线的无法把握。
23、“老革命”临时请来的向导(抱歉,我已忘记了这位村民大哥的名字)。起初,我并不知道他没有冰爪、眼镜、头盔、手套、甚至冲锋衣裤等,但无疑他具备了一颗无畏和勇敢的心。“没事,二号营地就在上面不远。”他说。
24、走在前面的A组,要为后面B组的队员留下路旗。
25、回头看到后面的队员,正穿越在一段阳光照耀的冰盖上。那震撼的空间,恍如电影《魔诫》中的场景再现。
26、让我略感欣慰的是,虽然是第一次攀登,分摊的公用装备也一样重,但阿K的状况出乎意料的好。
27、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大哥是在村里用抓阄的方式产生出来的向导。对当地靠山吃山的村民来说,能做向导或者背夫,是一种福利。他谎称登过顶,其实,他最高也只是做为背夫上过一号营地。
路途中几次这样滑倒。我想过,等到二号营地后,就建议让他回去。因为没有冰爪,是绝对没可能爬上三号营地上方那堵几近70度雪壁的。
28、失去向导正确的指引,我们在这个冰裂缝区里乱闯瞎撞的结果是南辕北辙,走到了冰盖的边缘。
29、只能掉头,不仅徒然耗费了几个小时的体力,还有宝贵的自信。
30、远处的山谷依然旖旎无限。
31、只是险恶的未知之境更加险恶。
32、决定就地等待B组队员一起商量后再行动。
33、GPS定位的结果,是我们已经到达了二号营地5300多米的高度。
34、却找不着能通向营地的路线。
35、尝试各种突围,竟越走越无望。
36、原本是应该走在最前面,所有队员必须依赖的人的人,却可怜地落在了最后,成为我们此行最需要担心的人。
37、累得不行。
38、没有一个人逃脱过掉进冰裂缝里的悲惨命运,甚至不止一次。
39、边跑边解掉绳子,赶紧去救另一组一个陷入冰裂缝中连头都看不见的队员。
40、 虚惊一场后的释然,也许是一则不再忘却的故事。会心的微笑里,开始滋长生与死的友情。
41、起雾了,天,愈加黑暗下来。
42、前行的路,不知所终。无奈,只能选择扎营。
43、但分享的快乐,还在。我欣赏“老革命”的攀登态度,就是来“玩玩的。”
44、无拘无束的大地,自由的坦诚。(队友摄)
45、 晚上,我一直纠结着:迷路、二个队员持续高反、向导大哥没有冰爪和基本装备。随便哪个理由都不应该继续,可我实在不想那样。我本想建议让向导带高反的队员留在营地,其余的继续攀登。可一想不妥,如果高反队员恶化成脑水肿或肺水肿,怎么办呢?
最终,我决定放弃。我将自己的想法先征询了身旁的阿k。阿K说听我的。
翌日一早,我去征询阿忠的意见。能看出阿忠内心也想继续攀登,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
46、我钻进邻近老李和“老革命”的帐篷里,对他们说,我和阿K决定放弃了,也建议他们一起下撤。最终,所有队员都接受了失败的现实。
47、下撤,虽令每个人的内心都不爽,却也因此变得轻松了好多。
48、似乎一切都在嘲笑,但我知道,不全是那样。
49、就像一次被折断的翅膀,虽然是刚刚起飞,但毕竟飞过。
50、一路,我庆幸自己能有一次这样的决断和担当。
51、虽隐隐有些遗憾和惋惜。
52、经历人生路上这样一次得与失的选择,就是见证一次成长。
53、发现,不仅仅只是看见。
54、相信,每个人都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风景。
55、雪山在,梦想就在,路就在。
56、起先对这位大哥有些愤怒,继而从同情到理解,甚至有些悲悯起来。下山后,我将自己那双穿旧的徒步鞋送给了他。毕竟一起走过一段不容易的路。谢谢。
57、还要谢谢“老革命”,他为这次攀登付出的最多。并记住,这最后一段的上升路。
58、好吧,雀儿山,我们走了。但,我清楚,自己还会再来。
59、下山的最后一段路,阿忠和我飚上了速度,将其余队友拉开有二三十分钟路程。突然他踩到一块湿滑向下有些倾斜的大岩石上,就在身体失去平衡的刹那,我拉住了他的衣服却没能制止那股冲动的惯性。我们俩一起仰天摔倒在那块巨大的岩石上并持续下滑到离陡崖不到1米的地方才停住,久久不敢动弹。当时我一直痛骂自己是猪,后悔自己好胜的鲁莽心。幸运的是,我俩最终被二个路过
的背夫用绳子拉了上来。
60、回程路上,阳光突然明媚,眼中一切都充满生命之美。
这次大难不死的后果,是我决定在儿子没考上大学之前,绝不再去攀登其余8000米雪山了。那天,我决意要做个负责任的父亲。我知道,万一自己挂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全文完)
雪线之上,专业、有故事的山友公众号,欢迎关注
本文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