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神秘学入门三本书(西方神秘主义先导篇)
西方神秘学入门三本书(西方神秘主义先导篇)约纳斯学者乌特·哈内克拉夫将神秘主义描绘为被主流拒斥的知识。其在西方的历史长河中被三种模式所环绕:一是附魔的世界观,魔法,个人神秘体验和想象力为主导的整体论观点,认为自然是活的有机整体,充满力和能量;二是隐秘知识,是对现实中异常现象原因的归咎,认为知识和能量可以传递,在现代化过程中则表现为对科学和宗教的反叛,亦是对理性化和现代性的抗拒;三是内在传统,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隐秘的,实在的灵性维度,那里拥有关于世界、神和人类命运的普遍整理。神秘主义的工具箱在其方法上是不可知论的,但随着科学的进展和观念的转变我们正在使其去除神秘性并正向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瑜伽和冥想便是世俗化的神秘主义体验工具。在随后介绍神秘主义历史的系列中,主要依乌特·哈内克拉夫,约纳斯和沃格林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辅以基督教针对异端所藏文献,神秘主义者的手稿著作以及比较宗教学者马克思·韦伯和伊利亚德等人的观点一起作为参考,三位学者
神秘主义这个词会触发一系列的联想,时而是积极的,时而是消极的,但总归是消极的。对神秘主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描述一些被认为是神秘主义范畴的表现。占星术,巫术魔法和炼金术是实践上的神秘主义认识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准确说是天文学、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在西方,神秘主义总体上是被基督教视为一个异端竖立起来,并在基督教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作为他者而被进行研究和记述的。诺斯替主义被认为是早期神秘主义的代表,二世纪末的基督教教父哲学家圣里奈乌选用灵知(gnosis) 直译为诺斯替来指代那些偏离基督教信仰的观念和态度,他认为诺斯替主义者们带有欺骗性,他们随意摘取神话传说和圣经内容选择性解释,细数流派和变体不一而从,倡导的哲学-宗教观与使徒的传统天然抗拒是对基督教的生存威胁。在基督教占主导的时间里,神秘主义属于暗流但不断的从基督教的内部和外部出现。启蒙运动后,神秘主义则是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一股中坚力量。进入20世纪,神秘主义在思想上进行了东西方的交汇,在二战后以拯救个人心灵的目的委以新纪元运动出现。我知道这样的表述依旧保持了神秘主义的神秘性,其明晰将会是余后文章的努力。
今日科学昌明,唯物主义者似乎听闻神秘主义会有一种天然的抗拒。但某些神秘主义传统和思想可谓坚固,他们依然在影响当下,甚至有越发明显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相继兴起气功研究热,这不是偶然,而是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存在即合理,我们在用尽手段寻找这种合理性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把握,进而获得某种现实的普遍应用。当然结果如我们所见,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但也留下了一些成果,台大校长李嗣岑教授试图从科学角度对气功和特异功能进行揭示,发表了诸多论文并开设相关课程,尽管伴随而来的争议也非常大。当下,很多神秘主义思想也借助科学回潮,在媒体和商业包装下小心翼翼的与社会共存,保持着与无警觉的大众之间的频繁接触,甚至流行于特定的社会精英群体中。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我们会看到这种对神秘传统实践和神秘体验的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复出现。关于神秘主义的起源,弗雷泽的《金枝》似是通过(巫术-科学-宗教)三元组有一个粗略的呈现。在20世纪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大发现背景下,很多神秘主义思想获得了空前的接受度,并影响催生了诸如现代整体论,活的有机整体等科学假说。其不论是在社会思潮上还是在学术上都证明了其某些内在观念的先见性,神秘主义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也颇为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其的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化的阶段,人类学是社会科学中最为重视神秘主义的学科。今天在哲学,科学与宗教研究中神秘主义变成越发明显的一条线索,这也得益于文献上像是《拿戈玛第经集》的发掘,让神秘主义特别是诺斯替主义进行系统研究有了坚实的内容基础。其文化内容以消费性产品和流行文化符号的形态不断出现在影视,游戏和艺术领域中丰富我们的生活。
西方神秘主义因其名称必然会有东方神秘主义与之对应。两种体系有共同点又伴有强烈的差异性,直至近代出现一种强力的调和倾向。会在接下来对神秘主义的追溯中进行讲述。了解西方神秘主义发展,对于正确看待东方思想的现代性意义有借鉴作用。
神秘主义的工具箱在其方法上是不可知论的,但随着科学的进展和观念的转变我们正在使其去除神秘性并正向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瑜伽和冥想便是世俗化的神秘主义体验工具。
在随后介绍神秘主义历史的系列中,主要依乌特·哈内克拉夫,约纳斯和沃格林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辅以基督教针对异端所藏文献,神秘主义者的手稿著作以及比较宗教学者马克思·韦伯和伊利亚德等人的观点一起作为参考,三位学者对神秘主义的研究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下面做一个简述。
乌特·哈内克拉夫
学者乌特·哈内克拉夫将神秘主义描绘为被主流拒斥的知识。其在西方的历史长河中被三种模式所环绕:一是附魔的世界观,魔法,个人神秘体验和想象力为主导的整体论观点,认为自然是活的有机整体,充满力和能量;二是隐秘知识,是对现实中异常现象原因的归咎,认为知识和能量可以传递,在现代化过程中则表现为对科学和宗教的反叛,亦是对理性化和现代性的抗拒;三是内在传统,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隐秘的,实在的灵性维度,那里拥有关于世界、神和人类命运的普遍整理。
约纳斯
约纳斯对神秘主义尤其是古代晚期的诺斯替主义的研究过程显得颇为复杂。这不仅和当时的哲学思潮相关联也和他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他对古代晚期的思想假设是受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影响,他的研究框架保持了连续性,但是得出的结论在他的研究初期和末期出现了逆转。约纳斯是海德格尔最杰出的犹太学生之一,他关于古代晚期诺斯替主义的论文亦是在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完成的。约纳斯对现代性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虚无主义,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约纳斯发现了虚无主义的诺斯替来源,认其是人与世界,神与世界的极端二元论造成的,因而对诺斯替主义的认知和克服,也即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而虚无主义在现代的表现是政治弥赛亚主义,强调反律法,允许使用非道德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约纳斯的思想转型是因为亲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海德格尔思想为纳粹服务后出现的抵触情绪,晚期的约纳斯研习犹太教神学但选择其作为理论的重点,在经历一系列现实的磨难后,他反思到海德格尔早期的存在主义以及古代诺斯替主义的反宇宙主义是一种“反犹主义的形而上学“。
沃格林
沃格林同约纳斯一道对诺斯替主义兴致盎然,据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现代性和政治考量,但依其背景出现了不同的进路。沃格林和布姆伯格关于诺斯替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争论,让研究诺斯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关键,在此沃格林保持的观点是:现代性是诺斯替主义为表征的时代,特征是人谋杀上帝,以获得拯救。布姆伯格的观点是:现代性思想是对诺斯替主义的克服。他们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但是两位大哲不约而同把诺斯替主义作为理解现代性问题的途径,被接受。
接下来会续三篇文章,对神秘主义的古典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后的现代化时期的发展加以叙述。在行文中不同的神秘主义流派及其要义,神秘主义对思想和实践上的进步及危险倾向都会予以呈现。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被主流塑造为他者,在神秘主义名下各异,鲜活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