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嘉祁岭北之役纪实(晋东南地区八个民兵团会战虒亭大桥)

嘉祁岭北之役纪实(晋东南地区八个民兵团会战虒亭大桥)潞城民兵团城关连民兵合影说起潞城民兵团开赴工地参加“八团大会战”修建大桥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潞城民兵团开拔虒亭的那天,恰逢下雨。民兵们从团领导、营连干部到普通民兵,全部徒步赶路。连绵秋雨下起来就没有停的意思,那时候没有柏油路,全是土路,泥泞满地,十分难行,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大家参战的斗志。我们民兵背着背包,拉着平车,怀揣“红宝书’,肩负行装,在雨雾里高唱着“我们战斗在太行山上’。踏着拽脚的泥泞,整整步行了二十多里地,开进了虒亭大桥会战工地。民兵团连夜召开战前动员会,每个排、每个班、每个人都写了请战书、决心书。虒亭大桥从挖坑、支模,到搅拌、灌注,全是民兵们负责。灌注桥缴开始后,为了混凝土能凝成一个整体,工地上可真是连轴转,民兵们就像旋转不停的陀螺,被时间这根鞭子抽着,转起来就没完没了,直到全部灌注完桥墩。”虒(si)亭,隶属山西省襄垣县,现为虒亭镇。这里人文资源异常丰富,东晋高僧法显

“晋城民兵团,这里集合!”

“黎城的民兵,到这里来!”

一声声口音不同的号令,在虒亭村南的河滩上响起。久负盛名的虒亭,又在尽集精锐,准备迎接下一场苦战。

沙场秋点兵!

虒(si)亭,隶属山西省襄垣县,现为虒亭镇。这里人文资源异常丰富,东晋高僧法显的出生地就在虒亭。法显是历史上赴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比唐玄奘西天取经还早230年,也是唯一从陆地西行、海上归来的第一高僧。同时,虒亭也是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队拔掉日寇据点的故事发生地。

“3202”“战斗”打响后,晋东南地区各县集中兵力决战虒亭大桥,时称“八团大会战”。(注:晋东南地区,1985年撤销地区,分别成立地级晋城市、地级长治市。)

虒亭大桥共设计有十个桥墩。按照施工方案,除南北两头的路基墩外,还需在河道上修筑八个桥墩。晋东南分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由晋城、阳城、沁水、屯留、沿城、黎城、高平等县民兵团负责。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每县民兵各负责突击修筑一个桥墩,一个团拔一个钉子,所有桥墩都要在九月底前抢出水面。申成群,璐城县崇道乡西天贡村人,今年72岁,时任璐城民兵团二连文书。

说起潞城民兵团开赴工地参加“八团大会战”修建大桥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潞城民兵团开拔虒亭的那天,恰逢下雨。民兵们从团领导、营连干部到普通民兵,全部徒步赶路。连绵秋雨下起来就没有停的意思,那时候没有柏油路,全是土路,泥泞满地,十分难行,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大家参战的斗志。我们民兵背着背包,拉着平车,怀揣“红宝书’,肩负行装,在雨雾里高唱着“我们战斗在太行山上’。踏着拽脚的泥泞,整整步行了二十多里地,开进了虒亭大桥会战工地。民兵团连夜召开战前动员会,每个排、每个班、每个人都写了请战书、决心书。虒亭大桥从挖坑、支模,到搅拌、灌注,全是民兵们负责。灌注桥缴开始后,为了混凝土能凝成一个整体,工地上可真是连轴转,民兵们就像旋转不停的陀螺,被时间这根鞭子抽着,转起来就没完没了,直到全部灌注完桥墩。”

嘉祁岭北之役纪实(晋东南地区八个民兵团会战虒亭大桥)(1)

潞城民兵团城关连民兵合影

潞城一连“刘胡兰排”,有27名女民兵,最大的21岁,最小的只有16岁。

一到工地,就投入到决战质亭大桥的战斗中。她们承担的任务是往桥台上抬石碎、扛水泥。当年担任过“刘胡兰排”排长的张双景,满含热泪回忆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随着桥墩逐步升高,我们抬石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几乎呈四十五度角,胆小的根本不敢上,人上去重心都放不稳,更别说干活了。但咱女民兵们都是拼尽全力在干啊,抬不动扛,扛累了推,没有一个掉队拉稀的。那时饭菜没营养,又喝不上水,女民兵王春娥上了火得了急性阑尾炎,在工地的战地医院将就做了切除手术,才输了一天消炎液,还没等好利落便跑出医院上了工地。当时我们女民兵干起活来真和男的一样,甚至比男同志更卖力。男民兵每人扛一袋水泥,我和王仙桥、李武凤,每人都是一下子运两袋水泥。一个胳吱窝里夹一袋,夹起来就走,一袋就有一百斤重呢,那时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劲!每次扛着水泥上了墩顶后,腿乏得直想坐下来歇一歇。困了,就靠着窑洞的墙根迷糊一阵,渴了,就掏着喝几口河水,回了屋里倒头便睡。前后大战了四十五天,我们女民兵都没有脱过衣服。”

晋城民兵团负责原亭大桥的第七个桥墩。在紧靠桥墩的基坑一侧,耸立着一座十多米高的土崖,崖上土石开裂,摇摇欲坠,非常危险,直接影响施工队伍的安全。南村民兵连浪井尖刀排排长赵水生见状,马上带人攀上悬崖,劈土排险。民兵们将撬棍插入土崖的缝隙里,垫上石片来回拔动。在掩棍的拔动下,土崖如一堵匹练,呈整体状从崖上轰然倾下,一时,土石像爆炸了似地在崖下激起了一波波的尘土。

施工处所座落河滩,距虎亭水库不到二百米,愈往下挖,基坑愈窄,坑内渗水愈快愈多。大量泥水汇集坑内,形成了流泥,不时引发塌方,已经挖好的基坑也不得不返工重挖。民兵赵软富自告奋勇,跳到坑中用铁桶排水。一桶桶浊水“哗哗哗”地倒了出去,不情愿地拐了弯,流向别处。

墩基的模型板已经打好,团部又给南村民兵连分配了灌注三十立方混凝土的任务。连长董保炉一声令下,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喂、喂”地直扑基坑。民兵闫小黑,挑着二百多斤的混凝土,一路小跑着往基坑里运送。基坑深达八米,坡陡路滑,稍不注意就会摔到坑里。闫小黑几次打滑不慎摔倒,浑身滚的都是作一看就是个“奥斯卡”小泥人。技术员张麦田,一边指导民兵倒浆,一边和工友倒替着抬料。连长董保炉,扛着一百多斤的枕木,一刻不歇的跑在最前面。全连民兵铆足了劲头奋战两个多小时,完成了三十立方混凝土的灌注任务,提前四小时结束战斗。

打仗就打“闪电战”,速战速决才过瘾。

在各县民兵集结的同时,高平民兵团2200余人也冒雨进入质亭大桥工地。工地所处的河道其实就是水库蓄区,一遇下雨,河道里瞬间满是水。水刚退下去,民兵们就满脚泥泞投入了战斗。原高平民兵团六连民兵崔天龙,思绪就像质亭水库的波纹,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高平民兵团共抽调了54个木工,我担任木工组副组长。刚挖开的基坑,里面就灌满了水,用了四台水泵不停抽水,水下去后我们马上做模型。施工中,有的民兵砸了手脚,有的碰伤肩背,衣服更是破的不成样子……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不讲任何报酬,没有一句怨言,工程进展特别顺利。最苦的是冬天,为了起工期,无论多冷都照样施工。当时,工地上搭了排简易帐篷,施工前大家都脱了棉裤,只穿条薄薄的秋裤,穿上雨鞋就跳到水里开始作业。呆不上五分钟就得从基坑里爬起来,要不然人就冻僵了,一上地面,民兵们冻得满工地跑。有次,干到半夜时,气温突然骤降,水管被冻住了,搅拌机停止了转动,这下可把大家急坏了。如果坐等第二天天气暖和了再施工,进度肯定大受影响。当时连干部鼓励大家说,机械不通用人工!民兵们的手套结了冰,衣服被汗水湿透了,脸上、身上溅满了灰浆,也全然不顾。大家都把多拉一车沙、多挑一担灰当作是向‘帝修反’的宣战,争分夺秒,苦干不已,用一双双手保证了水、灰、沙、石的供应。灌注桥台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桥台达到八米高后,已达到人力极限,现场急需一台卷扬机。高平民兵团派人到长治市购买,满市区都没有这种设备。找相关单位借,也借不下。节骨眼上,团部立即派人到太原重型机械厂去找老大哥求援。厂领导听说是“3202”工地急需卷扬机设备,二话没说,立马带领工人一起干,你们即使把我拽出基坑,我还会再下来,我的思想绝不会被你们拽出基坑!”

面对性格泼辣的李生荣,连长反倒一点招也没有了。不过,从他内心里来说,对连队有这样朝气十足的民兵战士,打心眼里高兴呀。

物质来源于意识,李生荣的意识却比物质世界更为强大!

沁水民兵团负责的桥墩四面水位较深,桥墩砌筑出水面后,尚未抽水清基。

民兵们用席片在桥墩周围围了一圈,将泥水与墩体隔开,趁着泥水还没有侵浸到墩体,抢时抽水。

三台抽水机开足马力同时旋转着,“咕嘟咕嘟”的喝着水。河水从席片的缝隙中快速地钻进来,一上午过去了,席围里的水似乎没有减了多少。三局技术人员见状提出了一个办法一一堵!抽不完活水,就先把它变成死水。连队马上派人到附近村里的供销社买来棉网套,用木柱顶着“贴”到席片上。抽了不一阵,席片缝隙的水没有堵住,倒把水泵给堵了。这大家伙是闹脾气了啊!

连干部一看,二话没说带头跳到凉赠烈的水中给水泵清淤,民兵们见状也不甘落后,轮流下水,有的干脆就站在水里,一待就是一个小时。等他们从水里出来时,手脚全都冷得发了白,浑身打着哆嗦。河岸上围观的群众见了后,非常感动,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钦佩地赞道:“为了铁路工程,你们简直不顾命啊!”寒冬不知不觉到来。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残秋最后的一点暖意,气温急骤下降。沁水民兵四营一连工地上,民兵们冒着寒风拌料筑梁。

屋漏偏逢连夜雨,风,越刮越大,刚刚灌注不久的桥墩和桥台的保温草袋被风“撕”开了好几处口子,草袋里的麦秸秆被刮得到处都是,像麦花一朵朵在空中起伏飘逸。桥墩周围也露出了灌注不久的模型板。骤然奇寒的天气,桥墩的“棉衣”也被大风剥去,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桥墩正常凝固。

二排副排长田世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么大的风,这样冷的天,如果不遮盖好桥墩,墩体一受冻肯定会影响质量,到时候不就前功尽弃了吗?他急忙喊上五班班长张孝明,准备上到墩顶绑扎草袋。他们快速找来绳子,田世杰将绳子栓在腰上,顺着桥墩的立杆往上爬。鞋硬杆滑,手冻得伸不直,爬到中间又滑了下来。滑了爬,爬了滑,连续几次,经过努力,终于扒上墩台。

一捆捆草袋吊上去,又一张张遮盖好。在张孝明的配合下,田世杰扒在桥墩上用绳子将草袋捆绑的结结实实。其他民兵闻讯后陆续赶来,也投入了紧张的捆扎,一直忙乎了一个多小时,两个桥墩、一个桥台全用草袋围住捆紧看着桥墩穿上了“棉衣”,大家紧张的心才轻松了下来。

争分夺秒,苦拼巧干。八县民兵齐心协力,顶寒风冒霜露,在铁三局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下,历时6个月,质亭大桥顺利竣工。短短的半年时间,建成了需两年才能建成的大桥,创造了铁三局在“3202”工地建桥的奇迹。

这是人民群众用双手创造的奇迹。是的,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奇迹!

民兵团的“秀才”申成群编了段顺口溜,满含深情颂扬了“八团”大会战:

三二零二号角响,

兵团结队奔异乡。

八团修桥齐上阵,

多拉快跑工地忙。

流血流汗不畏惧,

年轻力壮好儿郎。

攻坚克难多壮志,

八团合力谱新章!

(本文由《太焦记忆》作者曹俊授权发表 编辑:邓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