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司马光乐天不休 修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司马光乐天不休 修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可是王安石变法决心已定,皇帝也支持他。司马光眼见无法改变局面,于熙宁四年,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隐居洛阳,用了19年的时间编纂《资治通鉴》,以示不问政事。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王安石锐意推行新法,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不免出现危害百姓的事情,而王安石的队伍中也混进了不少的小人和投机分子。这些都令司马光痛心疾首,作为朋友,他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谕王安石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借此“以尽益友之忠”。司马光和王安石争锋相对,逐渐地站在了各自的对立面。他们都有类似的品格和志趣,“不爱官职,不殖货利”,勤奋刻苦,“难进易退”。他们也有类似的作风和习尚:不嗜饮酒,不好声色,不喜奢靡,酷爱读书。王安石比司马光小两岁,他敬重司马光“操行修洁,博知经术”、“文学行治,有称于时”。司马光比王安石早两年中进士,他钦佩王安石“才高学富”、“议论高奇”、“友爱诸弟”、“刚直不屈”。就是这么本来相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此书在中国历史十分有名,堪称经典。后来南宋朱熹据此删节成书《通鉴纲目》,在明清时期被奉为圭臬,士子都把《通鉴纲目》封为不刊之论,反而把《资治通鉴》原本的书丢在脑后了。后代模仿《资治通鉴》的书也很多,宋代就有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有阮元的《续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提起司马光,可能令大家想起了小时候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的机智,也令大家想起了跟王安石变法较量的执拗。司马光跟王安石可以说是一对冤家,司马光自己曾经就说过:“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之不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司马光乐天不休 修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1)

司马光,字君实,封为“温国公”

但司马光和王安石曾经却是挚友。他们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十有余年,屡尝同僚”,莫过于在同任皇帝文学侍从馆职这一时期。他们与另外两位同僚韩维、吕公著,“暇日多会与僧坊,往往宴谈终日”,时人目为“嘉佑四友”,足以证明他们“游好相处之日久”、“平生相善”。他们都蒙过欧阳修的教诲和推荐,又同梅尧臣结为忘年之交。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都保留着互相唱和的诗句。其中王安石那首别出心裁的《明妃曲》,及欧、梅、司马的唱和,一时风传于都下。

他们都有类似的品格和志趣,“不爱官职,不殖货利”,勤奋刻苦,“难进易退”。他们也有类似的作风和习尚:不嗜饮酒,不好声色,不喜奢靡,酷爱读书。王安石比司马光小两岁,他敬重司马光“操行修洁,博知经术”、“文学行治,有称于时”。司马光比王安石早两年中进士,他钦佩王安石“才高学富”、“议论高奇”、“友爱诸弟”、“刚直不屈”。

就是这么本来相爱相惜的两位,后来却变成了相爱相杀。由于长辈和嘉祐诸友的交口称颂,王安石很快“名重天下”,“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被其泽矣!”所以,熙宁二年,王安石初任副宰相之际,司马光弹冠相庆。

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司马光乐天不休 修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2)

王安石,字介甫,封为“荆国公”

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王安石锐意推行新法,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不免出现危害百姓的事情,而王安石的队伍中也混进了不少的小人和投机分子。这些都令司马光痛心疾首,作为朋友,他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谕王安石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借此“以尽益友之忠”。司马光和王安石争锋相对,逐渐地站在了各自的对立面。

可是王安石变法决心已定,皇帝也支持他。司马光眼见无法改变局面,于熙宁四年,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隐居洛阳,用了19年的时间编纂《资治通鉴》,以示不问政事。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这一年司马光已经六十六岁,白首白发,连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一起奏进给神宗皇帝。神宗皇帝郑重其事,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并亲为写序。

但修成《资治通鉴》背后却付出了司马光艰辛的心血,几乎其毕生的努力。

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司马光乐天不休 修撰史学巨著资治通鉴(3)

司马光还在仁宗时期就计划写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对于这样一部史书的编撰做了大量准备。他乘机将一部八卷本《通志》进呈与英宗,此书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讫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就是后来成书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他在《进资治通鉴表》说:“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校计毫厘。”《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此书修完之后,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