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李渔晚年到处筹钱,花了很多心思设计了中国园林式的芥子园,组织了家庭戏班演出,还开了书铺印卖图书。李渔在当时颇有知名度,是个多才多产的作家,但是当时盗版、翻印、伪书、劣书猖獗,所以芥子园书铺除了刻印精美的热销名作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外,自己全部作品也都在这铺里印刻,杜绝盗版。虽然他也算是个作家、企业家,不过书铺终入不敷出而易手。《蟹咏花》脱胎于《红楼梦》中的“蟹宴”情节,由新加坡著名舞台剧导演吴文德撰写剧本并亲自执导,以清朝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五名身处深宅大院的女子因为父亲六十寿辰准备蟹宴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以清一色的女子阵容演绎了一场发生在闺中深处的“宫心计”。看后意犹未尽,阅读相关资料漫游书海查找有关“蟹蟹花花”之事。无意中看到明末清初“爱蟹如命,不可一日无蟹”,人称“蟹仙”的戏曲作家、理论家《无声戏》《十二楼》《肉蒲团》《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这应该是我第四次与李渔的“相会”

近日沪上之行感慨万分,“疫情”之下、焉有完卵,人人避疫、唯恐不及”!想起上次抵沪是应友之约到当地艺术中心观看戏剧《咏蟹花》。

当时第4届国际戏剧季以“华彩亚细亚”为主题,遴选了亚洲6个地区的8部优秀话剧参加。其中,新加坡名剧《咏蟹花》以其深厚唯美的剧本底蕴,简洁清朗的导演技法和美轮美奂的舞台美术设计一举当选为演出季的开幕大戏,也为当时沪上舞台带来了一抹别样的异域风情。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1)

(▲《咏蟹花》现场图)

《蟹咏花》脱胎于《红楼梦》中的“蟹宴”情节,由新加坡著名舞台剧导演吴文德撰写剧本并亲自执导,以清朝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五名身处深宅大院的女子因为父亲六十寿辰准备蟹宴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以清一色的女子阵容演绎了一场发生在闺中深处的“宫心计”。

看后意犹未尽,阅读相关资料漫游书海查找有关“蟹蟹花花”之事。无意中看到明末清初“爱蟹如命,不可一日无蟹”,人称“蟹仙”的戏曲作家、理论家《无声戏》《十二楼》《肉蒲团》《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这应该是我第四次与李渔的“相会”。

第三次“见到”李渔是在厦门朋友家。那天看到大厅书架上的《芥子园画谱》,随手拿来翻看,原来“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在南京的私宅(芥子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三条,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清朝康熙七年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画谱在国画界里享誉甚高,可算是清朝初年雕版彩色印刷工艺和艺术的代表,很多初学画者都以它为参考。画谱不是李渔的作品,不过作者中的一人沈心友是李渔的女婿。

李渔晚年到处筹钱,花了很多心思设计了中国园林式的芥子园,组织了家庭戏班演出,还开了书铺印卖图书。李渔在当时颇有知名度,是个多才多产的作家,但是当时盗版、翻印、伪书、劣书猖獗,所以芥子园书铺除了刻印精美的热销名作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外,自己全部作品也都在这铺里印刻,杜绝盗版。虽然他也算是个作家、企业家,不过书铺终入不敷出而易手。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2)

(▲芥子园故居照片)

第二次与李渔无心之遇是十多年前笔者因公务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使馆武官处短暂逗留了一个月,一日转大街在专售中文版的书廊里,店里刚好有特价的比普通名片大一丁点的厚厚小书。随手选了一本《闲情偶寄》,翻看了一下爱不释手。书的内容有李渔对戏曲的结构、安排等的看法,还有生活中的如饮食作息、动植物园艺和修养等的心得。真佩服李渔的博学,对事物的入微观察和多方面的兴趣,果然是明末清初的才子。

第一次与李渔“邂逅”是在花都巴黎圣母院前塞纳河畔,那时附庸风雅学人逛河畔旧书摊。在某书摊时眼前一亮,看到一本封面只有三个大红字《肉蒲团》的法文书。随手翻开,密密麻麻的黑字法文里却不断出现两个红色的中文词,原来译者故意留着男女敏感生理部位的原文不翻译,所以虽然猜到但却一直国内未遇见的这部古典小说。这疑团一直到几个月后,在巴黎大学中文图书馆里才找到了答案。当然,在《金瓶梅》一直是禁书的国内,见不到《肉蒲团》一书也不足为奇了。这书是李渔早期的大胆露骨的风月作品,可能是因为书中加入了些佛理报应劝人从善的内容,也或许是他后期的成就,所以李渔才没有因为该书背上污名。李渔还有很多著名的戏剧和作品流转下来。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3)

(▲法国旧书摊儿照片)

搞清了该书的来头之后重游塞纳河畔,书却已被识货者带走了。至于那本袖珍《闲情偶寄》,则因为近年老花太伤神,不能久阅了。

说到这儿,在敷衍几句,历数中国文化史上成千上万的文化巨人,谁可以称得上戏剧界的NO.1 ,有人说是关汉卿。不错,他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救风尘》等名作流传千古,享誉海内外。但他只是个剧作家,缺少演出实践;那么,唐明皇李隆基应该差不多吧?这位皇上在宫廷里排练节目,组织大型演出,把戏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被戏剧界奉为祖师爷。但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观赏者,缺少原创,几乎没有流传下可以称道的作品。

因此,真正的戏剧之王呼之欲出了,他就是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

李渔闲情偶寄源自易经的生活智慧(和名士李渔的隔空)(4)

(▲李渔纪念石像照片)

好了,多年和名士李渔“打交道”,很多是在国外的偶遇,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佳话吧!

当下清明刚刚过去、疫情肆虐,俄乌战乱、经济不堪........诸多烦心事项纷纷袭扰,借用李渔《清明前一日》一诗作结: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