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这个屌丝逆袭成为高富帅的故事,是否听起来有点耳熟?和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到今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逆袭故事,何曾相似。英国的羞辱,成为了德国厂商争气的最佳理由——经过几十年的奋发图强,到了20世纪40年代之后,“德国制造”这个标识已经开始与“经久耐用”、“常用常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精密仪器、汽车、舰船、发动机等领域,德国制造开始逐渐被全世界所认可。第三位:“欧盟制造Made in EU”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相符的。必须要说明的是,“德国制造”这个已经存在了130多年的标识,一开始并不是高质量和可靠的代名词,而是它的反面——1887年,英国谢菲尔德的刀具生产商向英国政府投诉,来自德国的廉价仿冒者拷贝他们的产品且质量低劣,为了区分仿冒品与英国制造的正品,英国议会通过了相关法案,要求德国生产的进口刀具必须带有“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的标识。

作为一名曾在德国工作多年,且回国后从事高科技领域投资的投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点话要说。

根据全球著名的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全球范围,最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制造标签分别是:

第一位:“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

第二位:“瑞士制造Swiss Made”

第三位:“欧盟制造Made in EU”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

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相符的。

必须要说明的是,“德国制造”这个已经存在了130多年的标识,一开始并不是高质量和可靠的代名词,而是它的反面——1887年,英国谢菲尔德的刀具生产商向英国政府投诉,来自德国的廉价仿冒者拷贝他们的产品且质量低劣,为了区分仿冒品与英国制造的正品,英国议会通过了相关法案,要求德国生产的进口刀具必须带有“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的标识。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2)

英国的羞辱,成为了德国厂商争气的最佳理由——经过几十年的奋发图强,到了20世纪40年代之后,“德国制造”这个标识已经开始与“经久耐用”、“常用常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精密仪器、汽车、舰船、发动机等领域,德国制造开始逐渐被全世界所认可。

这个屌丝逆袭成为高富帅的故事,是否听起来有点耳熟?和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到今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逆袭故事,何曾相似。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3)

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如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到处可见,甚至已经到了世界上大部分人,一定使用过“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程度。那么,什么时候“中国制造”可以真正被全世界所认可,拥有类似“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光环?这条路我们究竟还要走多久?我们这代人能实现这个终极梦想吗?

“德国制造”的秘诀何在?

先说结论,“德国制造”从二战至今被人们所称道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三方面:

  1. 刻进骨子里的一丝不苟
  2. “隐形冠军”称霸
  3. 追求质量的极致是缔造标准
国民性里的一丝不苟

关于一丝不苟这件事,世界上成体系地可以和德国工程师一拼的,只有日本工程师了。我相信所有在德国企业一线工作过的朋友,都会同意我的观点——在他们的上班时间段里,德国人是绝对的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虽然他们下班后就消失不见,电话邮件一概找不到人。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4)

有一年,我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小城英戈尔施塔特,听了一场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的音乐会。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个名字有些拗口的小城,就是驰名世界的德国三大豪华品牌BBA之一——奥迪Audi的总部所在地。

在音乐会结束后的酒会上,跟郎朗聊了几句,说到了他师从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的经历(如果不了解巴伦博伊姆的话,可以百度。简单来说,这是个7岁可以开个人音乐会,11岁可以让传奇大师富特文格勒求合作的现存古典音乐界泰山北斗),作为一个门外汉,我随口问他一句,怎么看德国人的性格。他说他老师曾经说过,德国人厉害之处在于,如果他们真的决定做一件事情,他们追求完美的程度是令人惊异的——德国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是做100次可以获得一模一样的结果。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5)

这与我在德国多年的观察是吻合的。

在足球训练的时候,德国人追求的是,把脚法练习到踢100次,都可以准确命中球门的固定位置;

在工程与产品加工领域,德国人追求的是,同样的生产过程重复100次,出来的产品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必须达到高度一样的水准才行。

我毫无贬低国内优秀企业的意思,我也投过优秀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我非常尊重愿意死磕质量的企业,只是单纯站在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角度,在我去看过的国内制造业企业里,对于100%完美这件事的追求,真的是和德国同行有差距的。

到底是什么,让“制造狂魔——中国”都追不上呢?

全世界的“隐形冠军”企业,近半数在德国

管理学教授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1986年提出了一个概念——在欧洲存在着一批“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企业,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全球细分领域处在龙头位置,年销售额可能达到20亿美元以上区间,却鲜为人知。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6)

根据2019年的一项统计,在全球3000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就占了1306家,几乎是半壁江山。

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龙头,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功不可没。

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罕见的,拥有几乎全工业门类的顶级制造强国,简单来说,在如今的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种类的工业制成品是在中国找不到的。注意我的用词,在中国找得到,不一定是中国厂商制造的。

但是在众多工业的细分领域,我们会发现,大量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德国、美国、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手上的。

大家记不记得,这两年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张图表——中国被“卡脖子”的35项技术,就是下图。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7)

除了广为人知的光刻机之外,在这张令人触目惊心的技术清单上,有不少是被德国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例如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动力部件——高压柱塞泵,全球领先的企业就是德国的博世力士乐,广泛应用在大量机械中。又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全球最为尖端的产品来自德国蔡司,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出产光学产品的蔡司,令无数摄影爱好者中毒的蔡司。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8)

前者的高压柱塞泵,不是说国内厂商就完全不能做,只是国内生产的液压柱塞泵与外国品牌相比,在技术先进性、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变量机构控制功能和动静态性能指标上都有较大差距。我国生产的高压柱塞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于:故障率高,我们的产品有的只用一两个月就出现故障,国外的可以用一两年;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我国的在2000小时以下,国外的可以达到8000小时以上。

这一切到了2020年终于有了改变——代表着国内液压系统最高水平的恒立液压,为了攻克这一卡脖子技术难关,通过收购德国哈威inline工厂,终于获得了该项技术。然而,这毕竟是收购来的技术,不是我们完全自研的啊。

要说这些“隐形冠军”有多厉害,我随手举几个例子: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9)

德国马勒Mahle,汽车与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的泰山北斗——空滤和滤油器就是这家公司发明的,目前世界上每两辆汽车,就有一辆使用马勒的零部件。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0)

全球最大的光学玻璃企业Schott Glaswerke AG肖特集团,成立已有130多年历史,全世界摄影爱好者都知道的卡尔蔡司,使用的就是这家的光学玻璃,后来因为太过依赖肖特,干脆蔡司全资收购了肖特。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1)

还有舒勒集团Schuler(全球冲压机龙头)、埃马克集团EMAG(车机床龙头)、德马格集团DEMAG(全球起重机械龙头)等等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超大量“隐形冠军”企业的存在,“德国制造”的地位才如此不可撼动。

最可怕的是,我都还没去提戴姆勒奔驰、西门子这样的全球性巨头公司。应该没有人会怀疑这些企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吧。

在制造行业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德国人制造的产品,跟你说设计寿命10年,基本上用15-20年是没有问题,工程冗余留得很足。例如,你在非洲大地上,至今可以找到大量行驶里程50-60万公里的老款奔驰,这些车辆都是在发达国家开到20万公里以后,再转手卖到非洲,继续在此服役。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2)

德国巨头和“隐形冠军”们共同缔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工业体系——“隐形冠军”负责深耕细分领域,通过极致的研究与多年打磨,形成冠绝行业的王牌产品;而大型巨头企业则负责,将这些王牌产品整合成为更复杂的产品,如汽车,通过每一个环节的高度竞争力和高超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最终形成竞争对手几乎无法pk的长期竞争优势。

这就是“德国制造”的制胜之道。

追求质量的极致是缔造标准

其实,有一段黑历史,我一直都没敢讲——“德国制造”最隐性的高光时刻,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东西两条战线上硬扛盟军,身边的兄弟们,是意大利这样不靠谱的小伙伴。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仗打的是钱,是综合国力,是制造能力,源源不断的制造能力,是在炮火中源源不断的制造能力。

在盟军不断轰炸的艰难局面下,德国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出大量的坦克、飞机、机枪、子弹,而这一切居然还是在盟国大量原料禁运的情况下做到的。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3)

从1887年到二次大战中的扬眉吐气,这条“德国制造”的路,德国人走了快50年,才豁然开朗。我无意为纳粹开脱,但是单论制造实力,我们必须对德国竖起大拇指。

在追求极致质量的同时,“德国制造”的另一法宝就是——缔造标准。

至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A4纸标准(210x297毫米),全名叫做DIN EN ISO 216 DIN的全名叫做Deutsche Industrienorm,翻译成中文叫做——德国工业标准。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4)

大家看出来这里面的门道了吗?

如果一种产品的标准都是你建立的,你怎么可能不是这个领域的赢家呢?

更可怕的,这件制订标准的事情,德国人至少已经坚持了100多年——前面提到的A4标准,是德国1922年制订的,距今已经100年了。

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的贡献率达到19%,位居世界第一。

2013年至今,DIN先后颁布了《德国工业4.0标准路线图》、《人工智能标准化路线图》等等,80%以上都上升为欧洲标准或者国际标准。可以说,“德国标准”就是“德国制造”占领国际市场的利器。

再插播一个知识——我们现在所说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其实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德国工业标准。

中国制造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是当我们抬头看的时候,却发现在很多工业细分领域,我们和真正的制造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5)

由于篇幅所限,我也不想写太多复杂枯燥的技术细节,甚至都没有提数字化生产,但是我们必须要尊重事实,在我国大力自主研发,补上技术空白的同时,我们的那些卡脖子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产制造能力,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就突破。“中国制造”的自强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如果硬要我说的话,可能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际(也就是我们的名义GDP真正超过美国的时候),“中国制造”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今日“德国制造”的江湖地位吧。

愚见,请各位轻喷。


后记:

16年前的那个秋天,那时候的我刚到德国,和室友隔壁老王一起,去宝马总部及生产车间参观学习。在研发车间,我见到了还在路试阶段的下一代X5,还有武装到牙齿的宝马声学实验室——他们研究的不是汽车音响,那是多媒体部门的工作,而是如何让汽车关门的声音以及所有按键的声音更好听、更厚实、更有质感。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6)

这可能是我对于“德国制造”的第一次直观印象。

直到后来离开德国的时候,我那辆二手老奔驰,一直开到了18万公里,只换过2个灯泡,没出过任何其他问题。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德国人都会跟你说,德国车开超过10万公里,才是真正最好开的时候。

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制造”也能有这样的质量,也能给我们这样的自豪感。

对标德国制造(追上德国制造)(17)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也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战绩,在手机、消费电子领域,我们的产品也成为了全世界热捧的焦点。只是,在那些真正代表人类制造精华和巅峰的领域上,我们距离峰顶的距离,还是有些遥远。

我并不迷信“德国制造”,我也相信我们国人的智慧和勤奋,坚持下去,花10年,不行就20年,我们一定会让“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更闪亮。

只是,我们首先要承认差距,这是进步的第一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