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开花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开花乡村振兴)在谷围村,工作队引进企业以“托管模式”种植水稻近100亩,对育秧、耙田、插秧、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服务托管,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技术,也取得了丰收,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管理产业难等问题。经过调研,工作队发现织篢镇种植水稻和辣椒的农户较多,发展好这两大产业惠及面广。同时,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植五指毛桃,帮扶单位也能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在帮扶单位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作队会同该镇建设发展了五大帮扶基地,着重发展特色产业。五大帮扶基地发展特色产业织篢镇农业渔业资源禀赋好,工作队积极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通过建基地、拓销路等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开花乡村振兴)(1)

在省第一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鸡乸㙟村跻身全省十强行列。任宏柏 摄

织篢镇地处阳西县中部,行政区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阳西县城所在地。由省委政法委、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进驻该镇以来,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全力推进富民兴村建设,着力打造平安乡村、美丽乡村。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产业兴旺

五大帮扶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

织篢镇农业渔业资源禀赋好,工作队积极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通过建基地、拓销路等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经过调研,工作队发现织篢镇种植水稻和辣椒的农户较多,发展好这两大产业惠及面广。同时,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植五指毛桃,帮扶单位也能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在帮扶单位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作队会同该镇建设发展了五大帮扶基地,着重发展特色产业。

在谷围村,工作队引进企业以“托管模式”种植水稻近100亩,对育秧、耙田、插秧、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服务托管,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技术,也取得了丰收,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管理产业难等问题。

在仓新村,企业以“合作模式”种植水稻约200亩,通过改良土壤、生态种植、科技赋能实现产品升级,进一步提高稻米价值。项目在确保村民获得地租的同时,村集体按比例获得利润,破解了种植水稻“赚钱难”等问题。

塘村村、谷围村则以“订单农业”方式,分别种植约100亩五指毛桃,破解了农产品市场销售不稳定等问题。

此外,塘村村升级改造村集体种植的35亩火龙果基地,采用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困难群众种植辣椒。同时,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技术培训班,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举办辣椒种植网络课堂、田间课堂。

多元发展

一二三产融合

生态产业齐飞

作物种下去,荷包鼓起来。为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队一方面积极联系线下销售公司,订购火龙果、辣椒等农产品种子;另一方面依托南粤集团电商平台资源,在“南粤分享汇”线上销售推广。

种植基地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增加每亩约300元的地租收入,另外还有在家门口就业的务工收入。“按当前市价预计,五指毛桃种植基地2—3年后可为村集体增加每亩约5000元、100亩约50万元的收入。”驻塘村村第一书记邹庭松介绍说,仓新村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将获得的收益,以“租金 分红”的方式分给村集体和村民。另外,当地辣椒种植今年获得丰收,种植收入普遍每亩增加3000元以上。

“工作队将继续瞄准打造特色产业和解决发展难题持续发力,并会同镇村积极将基地打造成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态种养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在谷围村通过土壤改良等方式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盐碱田问题,并引进企业进行长期经营管理。”工作队队长曾为科介绍说,将积极打造无人农场、智慧农业,增加农产品加工、田园旅游观光项目,建设一二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走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平安乡村

推动‘五室合一’

试点积分治理

平安建设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之一,工作队依托自身优势,从推进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着手,积极打造平安村庄,助力推进乡村治理。

工作队安排帮扶资金用于全镇基层干部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培训,协助省法学会到织篢镇进行乡村振兴立法调研,为基层干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解决有关法律问题。两位驻村第一书记组织村干部开展常态化学习,建强干部队伍,带领村干部每周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民意,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对矛盾纠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

台风“暹芭”登陆期间,暴雨导致两个养殖户的相邻鱼塘出现溃堤风险,涉及金额达数百万元,双方都十分焦急,其中一方还不断抱怨对方。驻村第一书记周高峰会同村干部冒雨赶到现场,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电力抢修、安排机械疏通排水渠道,另一方面协调养殖户紧急排水,及时避免双方发生纠纷。

为了更好地打造平安乡村,工作队从培育文明乡风抓起,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移风易俗。工作队安排帮扶资金用于镇文化站建设,倡导农村群众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方面不大操大办;提倡镇村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起到表率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发挥乡贤积极作用。

此外,工作队会同镇建立联合检查督导机制,推动完善“五室合一”机制、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下一步,工作队还将以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亮点

鸡乸㙟村率先

实现美丽蝶变

每到周末,织篢镇鸡乸㙟村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昔日的小渔村也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美丽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鸡乸㙟村是谷围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该村东临漠海、西枕伞岭、南倚龙高山、北绕织篢河,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乡村振兴及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积极整合资源开展“万企兴万村”,安排近4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发展。

如今,鸡乸㙟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硬底化、码头硬底化相继完成,停车场、文化广场等设施逐渐完备,公共场所实行了亮化、绿化、美化、净化。

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鸡乸㙟村充分发掘青草渡遗址、村史馆、海之子景观台等乡村旅游资源,还建设了拍摄基地和野战拓展基地等项目,以及亲水平台、垂钓区、观光碧道、亲水栈道等设施,可提供丰富的农业旅游研学资源。

在广东省第一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鸡乸㙟村成功跻身全省十强行列。今年以来,鸡乸㙟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首批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

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工作队会同镇统筹约2000万元驻镇帮扶资金,用于供水、污水治理、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持续安排乡村振兴帮扶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