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十大管理体系之)

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十大管理体系之)这几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如下图:6、控制范围3、定义范围4、创建WBS5、确认范围

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十大管理体系之)(1)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明确边界,防止蔓延,进行监控。从PMBOK以及项目管理师等领域来讲,目前项目范围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规划范围管理

2、收集需求

3、定义范围

4、创建WBS

5、确认范围

6、控制范围

这几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如下图:

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十大管理体系之)(2)

输入和输出

一、规划项目范围管理

无论是做哪个过程,都要先有计划,其实十大管理体系的每一个章节,第一个阶段就是规划相应的管理,而规划的过程就是书面的描述后续如何进行管理的过程,在整个项目中都起着指导作用。

当我们负责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应该分析如何进行需求的开发,如何去定义、确认甚至控制需求。在范围管理的规划过程组中,需求管理计划也非常的重要,描述了后续如何跟踪需求,与需求相关的一系列活动都需要进行匹配。

二、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包括业务需求、干系人需求、解决方案需求、质量需求等等。如果需求不能明确的定义出来,后续的设计就无法正常开展。在很多项目中,需求就是相关的企业标准,技术规范或者合同。除此之外还应该深度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了解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诉求。综合考虑。而收集需求的方法则多种多样,比如访谈法,就是在实际的需求收集过程中,多次的与客户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出具一些模型与用户进行深度沟通,当然访谈的对象除了用户,其它的利益相关方也很重要。

当然一对一的访谈有时候效果并不一定很好,所以也有焦点小组,引导式研讨会等方式进行需求的收集。现在还流行思维导图,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相应的思维导图软件,非常好用,思维导图往往与头脑风暴法进行配合使用,是将头脑风暴中获得的创意,用一张简单的图联系起来,以反映这些创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引导出新的创意。

其实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经历这么几个过程,首先是需求开发,也就是通过以上的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形成用户需求文档,之后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产品需求,最后输出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所有的需求收集完毕之后,可以编写一份需求跟踪矩阵,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可以添加相应的优先级和状态,方便后续的跟踪。

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十大管理体系之)(3)

需求跟踪矩阵

三、定义范围

需求收集完毕,并不代表所有的需求都在项目范围之内,项目的范围也不仅仅包含这些需求,所以就需要对范围进行明确的定义。定义包括:产品范围的描述,验收的标准,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假设条件等。

此时有很多人就有疑惑,项目章程、需求文件、项目范围说明书这三样东西感觉有很多重复,但这三个文件却是由简到繁的过程,从最粗略的形式到较为复杂再到最后的详细。

四、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创建WBS的过程是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为最小单元的过程,我相信项目经理都知道什么是WBS,我在这也不再赘述。我们进行项目的范围管理时,是一定会分解WBS的,但是分解WBS是有很多原则的。分解的每一个包都要有负责人,每一个包的工作时间也不能小于8小时,但又不能大于80小时。良好的WBS往往能使项目范围得到较好的管理。我在制定WBS时,一般将生命周期各阶段放在第一层,将每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交付成果放在第二层,如果还有细化,则放在第三层上。当然,这份工作不是项目经理自己做的,需要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

WBS还和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相关联的,为计划、预算、进度安排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的基础,大家在使用project软件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希望咱们可以多交流。

五、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的过程,需要联合用户一起对项目进行验收,一起审查可交付的成果,确保成果已圆满完成。当然,确认范围也不仅仅在收尾阶段来做,在每一个里程碑节点,都要明确的确认阶段成果。对于相关干系人,也应该给予关注。

六、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