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和鹿腿中鹿是怎样脱离险境的(世人皆知指鹿为马)
鹿角和鹿腿中鹿是怎样脱离险境的(世人皆知指鹿为马)秦腔《斩断山》有句台词:“周赧王坐庆阳龙脉斩断,闪上了十七国要夺江山。”一说是庆阳城发大水,周赧王带领百姓治水,挖山导流,结果把周朝龙脉挖断了导致周朝灭亡;一说是周赧王欲阻断秦国崛起,听信术士之言,斩断秦国龙脉白蟒塬,设西营和东营,屯兵扎寨,重兵把守 抵抗秦国。西营村、东营村名称沿用至今。据传 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在甘肃庆阳即位后,为了称雄列国,率军东扩,屯兵于今高陵区泾渭街道白蟒塬东侧,历史上称其为赧王寨。鹿苑原变迁鹿苑原这一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先人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庇护和生存基础,留下了大量历史遗存,考古发现,位于鹿苑原东端米家崖村的塬坡地带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约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地活动的踪迹。这里还流传着赧王寨的传说。
渭水北岸由武功漆水河畔向东一直延伸到西安市高陵区境内泾渭交汇处,东西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黄土台塬,就是咸阳原,因历朝历代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帝王陵墓且建有陵邑又得名“五陵原”。
咸阳原延伸到今汉阳陵以东自泾渭街道梁村塬村进入高陵境内,自汉高祖刘邦长陵以东又叫鹿苑原,俗称“白蟒塬”,东端今高陵境内当地人也叫梁村塬,至西营村南面断于渭水之滨,东西长7.5公里 南北宽0.5公里,东北距西安市高陵城区15公里,今泾渭街道所在。鹿苑原北泾河悠然蜿蜒西来 原南渭水汤汤东去 泾渭夹流,云连碧水,绿野平畴,旷渺无际 形成泾渭分明之奇观。南眺终南阴岭秀,北瞅嵯峨上云天。
清人丁应松《鹿原碧绕》诗:“鹿原形胜占秦雄,二水溶溶浸碧空。渔唱不离烟霭外,人家长在画图中。青横远岫看愈好,绿满平畴望不穷。策杖登临多古意,岂须鲈脍忆江东。” 鹿原即鹿苑原 描写的正是西安市渭河北岸高陵鹿苑原一带风景如画的胜景。“鹿原碧绕”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高陵八景”之一,而历史上著名的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故事中的鹿就来自鹿苑原。
■ 远眺鹿原碧绕景色
鹿苑原变迁
鹿苑原这一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先人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庇护和生存基础,留下了大量历史遗存,考古发现,位于鹿苑原东端米家崖村的塬坡地带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约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地活动的踪迹。
这里还流传着赧王寨的传说。
据传 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在甘肃庆阳即位后,为了称雄列国,率军东扩,屯兵于今高陵区泾渭街道白蟒塬东侧,历史上称其为赧王寨。
秦腔《斩断山》有句台词:“周赧王坐庆阳龙脉斩断,闪上了十七国要夺江山。”一说是庆阳城发大水,周赧王带领百姓治水,挖山导流,结果把周朝龙脉挖断了导致周朝灭亡;一说是周赧王欲阻断秦国崛起,听信术士之言,斩断秦国龙脉白蟒塬,设西营和东营,屯兵扎寨,重兵把守 抵抗秦国。西营村、东营村名称沿用至今。
如今走到梁村原东端,原体兀然断崖,触目惊心。事实是周朝灭亡在了周赧王手里,而秦国并没有因所谓龙脉斩断而停止统一六国的步伐,倒是因暴政二世而亡令人叹惜。
■ 赧王寨仅存的崖窑民居
不过,鹿苑原曾是秦上林苑的鹿苑,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群鹿聚居。秦统一六国之时,在咸阳大兴土木,营造宫室,每破一个诸侯国,就按照其宫殿样式,修建在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说的都在高陵境内鹿苑原上。
历史上著名的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就与这里有关。《史记.李斯列传》称,秦二世在赵高指鹿为马后,入上林苑望夷宫斋戒,每日游猎在弋阳县(在上林苑内渭河以北、泾河以南即鹿苑所在),由此推断,当年赵高指鹿为马,鹿就来自上林苑鹿苑,至今在泾渭镇南原上还流传着观鹿台的遗址。
李斯被赵高陷害,囚禁狱中,长叹曰:“二世无道,过于桀纣夫差……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这也说明“指鹿为马”中的鹿是麋鹿,当年鹿苑中的麋鹿最为珍贵,头似马,角似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如骆驼,号四不像。宋王安石有诗云:“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也可佐证。
汉代鹿苑原系上林苑北部范畴,当时草木茂盛,风景优美,为帝王涉猎之园林。唐初武德元年(618年) 在此建鹿苑县,县城遗址位于今泾渭街办西营村南塬上 贞观元年(627)并入高陵,今东、西、北三面夯土层墙基残存,遗址中有大量唐、宋时代的瓦片、瓷片、砖块等,还有战国时代的陶片。又传鹿台将军佐轩辕破蚩尤于此,故有鹿台营之名。元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又在此筑城戍守,故又称鹿台城或鹿台戍。
从清人的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这一带至若春明 烟霭气象万千 忽而云连碧水 忽而雾惹平林 行吟樵牧 往来不绝的天然画图美景。当年 渭河漕运畅通 往来船只穿梭运行 古渡人来人往,往返西安与渭北各地,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美景,骚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篇。
“鹿原碧绕”再现
后来,这里乱挖乱采,沙坑遍布,航道淤塞,漕运停止;上游工业发展,黑臭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森林不再,芦荡退缩,水鸟几乎已经看不到。加之两河相加,交通闭塞,出入艰难,生活困顿,一时间鹿苑原成为高陵区域内一座孤岛。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西铜高速公路破塬穿过,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紧接着几座渭河大桥、泾河大桥贯通南北,连通高陵城区和西安市区,道路交通有了质的飞跃。九十年代后期,当年高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发开放战略,在鹿苑原原马家湾乡(今泾渭街道)打造工业开发区,这里成为高陵乃至西安发展的一片热土。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一个集工业、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小城崛起在泾渭之滨,人口由起初的一、二万人发展到如今的十多万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卫星城市。
近几年,省市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关停整顿上游污染企业,严格污水排放标准;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彻底纠正乱采乱挖沙石破坏生态行为;恢复生态环境,设立湿地保护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泾渭河治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黑臭污水排放得到根本整治,沿岸河堤路建设全面竣工通游,河道乱采乱挖现象彻底杜绝,泾渭湿地、灞渭湿地全面得到保护,泾渭分明景观引无数游人驻足。
■ 泾渭湿地
泾渭灞交汇处湿地总面积2380.87公顷,建立了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湿地与水禽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候鸟重要迁徙“驿站”,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和金雕两种,拥有鸬鹚、苍鹭、白鹭等鸟类14目30科91种,高峰时鸟类种群数量接近2万只,被誉为“天然观鸟园”。“鹿苑碧绕”美景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 浐灞湿地水鸟
现在,穿行在泾渭街道东西长庆路上,道路宽阔平坦,两旁店铺林立,高楼鳞次栉比,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站在原头,俯瞰渭灞湿地,水域空阔,沟壑纵横,芦苇飘荡,水草茂密,群鸟嬉戏,流水潺潺;灞渭桥汉风唐韵,气宇轩昂,楼台卧波,廊桥壮阔,仿佛蓬莱仙境,海市蜃楼。正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唐杜牧《阿房宫赋》)
■ 灞渭桥
在工业商贸发展的同时,鹿苑塬上的村民仍然保持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经营。泾渭街道是全区全市有名的莲鱼之乡。在风景秀美的鹿苑塬沿河滩地形成了“千亩莲地,千亩鱼池”的壮丽景观。
■ 鹿苑塬体
西营西周战鼓
随着经济状况的彻底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鹿苑原上的人们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一时间,西营西周战鼓擂天震响,鼓手狂悍勇猛,演出创面壮观威武,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在2019西安市迎新春锣鼓大赛中高陵区“西营战鼓”代表队以细腻的编排、精湛的表演荣获锣鼓大赛金奖。
■ 西营西周战鼓表演时的鼓队
西营西周战鼓就是周赧王训练兵甲时的鼓阵及鼓调,基本传承保护了西周至今的鼓调特征,以分段式的鼓谱表现催阵、督战、凯旋、庆祝胜利的不同情景,其表演的形式狂悍、激烈、勇猛顽强,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在战争、和平、统一斗争中顽强不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坚强团结的战争宏大场面,显著特征就是鼓调明快紧凑、豪迈苍茫,阵容气势磅礴、撼天动地,是有故事的战鼓,于今激发人们奋发图强精神也具有现实意义。
■ 2018年4月,全省文化局、文化馆领导现场会在高陵馆举办西营战鼓为会议进行表演。
行进在鹿苑原上,仿佛穿越在时空隧道,一方面感受着现代化城市的气息,一方面倾听着数千年前西营战鼓震撼激荡的鼓点声,深刻领略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作为一个身临其境之人感到无比自豪。
■ 2018年4月,西营战鼓应邀为陕西全省文化馆、文化局领导在高陵召开现场会而表演
最后,让我们再好好体味一下明人史明《鹿原碧绕》的诗句:“波连绿野春光远,烟锁平林曙色开。胜地丹青描不就,骚人聊作画图猜。”
作者 | 张笃龙 | 高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