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说财富是怎么得来的(易经君子爱财也懂得取之有道)
易经说财富是怎么得来的(易经君子爱财也懂得取之有道)厨房中有肉,代表着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对于没有理想的小人来说能够解决一时温饱,这也是他们的最大满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初六:厨中有肉,这对于小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但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并不是通泰的体现。而我们也应该秉持这一个道理,以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真正的君子,能够抛弃不义之财,站在正义的角度,最终才能获得人生重大的胜利。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文章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八个字,最早是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之中。
君子也喜欢钱财,但是他喜欢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获取,当财物和正义出现对峙的时候,他选择的是正义。
而我们也应该秉持这一个道理,以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真正的君子,能够抛弃不义之财,站在正义的角度,最终才能获得人生重大的胜利。
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初六:厨中有肉,这对于小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但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并不是通泰的体现。
厨房中有肉,代表着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对于没有理想的小人来说能够解决一时温饱,这也是他们的最大满足。
但是对于品德高尚,而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不会因为眼前的一碗肉就扰乱了自己的心智,而懂得明哲保身,才能收获更大的胜利。
这一种胜利,必然是以德行为基础。
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矛盾:
第一个,就是眼前一得一失,需要通过背信弃义的心思来获得。
而另外一个,是放弃眼前的得失,而注重保持的是人生正义的德行,塑造的是人生未来的胜利,当然君子都会取于后者。
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一个人为了追求财物而死,鸟为了寻觅食物而亡,指的都是以生命作为代价,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名利之物。
鸟觅食食物是一种生存本能,即便是需要遭受死亡,也并非是贪婪所致。
但是人则不同,人往往是因为为了满足自己无休止的贪婪,而行驶的不正当手段,也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
《道德经》之中,老子就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对于人性来说,最恐怖的就是欲望,欲望的沟壑极深,沟壑难填,很多人为了这填不满的欲望,而让自己深陷困境之中,也在所不辞。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不知足的人性弱点,给自己带来的是莫大的困痛苦,甚至导致人生也永无翻身之处。
在北宋的张知甫有一篇散文《可书》之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叫做《天宝山三道人》。
故事是这样的:
天宝山有三个道人,他们采药的时候,挖到了别人埋的钱。
这三个人就让一个道士前往街市上打酒买肉吃,那个道士一走,剩下的两个人就悄悄谋划一个不好的想法。打算等打酒的一回来,就把打酒的那个人杀掉,钱归两个人平分。
当买酒的这个道人带回来酒肉之后,另外两个道人突然举起斧头,真的把他杀了。
这两个道人杀了他之后,高高兴兴的就吃那一个道人买回来的酒肉,结果都中毒死了。
原来这个买酒肉的道人,想独吞这一笔钱财,就把毒药放入酒肉之中,三个人都因为贪财而自食恶果,这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最好的例证。
做人要向前看,也要向人生未来的方向去看。
当下的一得一失,如果触碰了自己人生的原则,触碰了正义道德的底线,那就永远不要去期望获得。
即便是行使小人的心思,靠着狡诈的手段,获得了当下的利益,从人生长久的角度来说,害的也是自己的未来。
在触碰原则的基础之上,保留自己的原则,舍弃该舍弃的利益,从长久的一个角度来看,你才会获得更大的一个胜利,这是《易经》之中教给我们最好的智慧。